孙明展 06-22
有钱人才有托举能力,穷人只有鸡娃一条路?来,我们认真算算回报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你听起来,似乎也很煽情,很有道理吧。

实际上,这只是 "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很多的父母只是沉浸在自己想当然的教育观念里,没有抬头看看这个世界,即使刷刷短视频,结合实际情况,稍作思考,也能得出一个理性的结论。

鸡娃、刷题的终极目的,是什么?肯定是 985 名校,起码是个 211 名校吧?否则我们没有必要搏上在某些城市 20% 多的青少年抑郁率,来做这件事情。

我们再来看看现实。

现实一:

现在 985 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多少?不足 40%

虽然公开媒体上没有,但是,作为 985 高校的专业硕士导师,我和很多高校老师交流时得到的数据是,不足 40%(包括你们认为的热门专业)。其他的大学生,或考研、或考公、或留学、或啃老找工作中。。。

40% 的就业率,中间肯定不乏将就者,所以,好工作的就业率更低。

现实二:

考上 985 名校的概率是:3% 左右

任何一个省份,考上 985 名校的概率是多少呢?(西部计划扶持省份除外)

最天使的省市(5%-6%):

天津(985 录取率约 6.8%):录取率全国第一,是河南的 6 倍以上。

上海 (985 录取率约 6.5%)

北京(985 录取率约 5.3%)

较友好的省市(3-5%)

吉林省(985 录取率 4.2%)

辽宁省(985 录取率 3.7%)

陕西省(985 录取率 3.7%)

地狱省份(低于 1.8%)

河南(985 录取率 1.1%)

广东(985 录取率 1.4%~1.8%)

山东 / 江西:录取率均低于 1.6%

由上可知,除了扶持计划和教育资源集中的直辖市外,平均的 985 录取率就是 3% 左右。

根据以上事实,应该如何计算回报呢?

很多父母认为,考上 985 能够有很大回报,这个回报的概率是多少?

考上 985 的概率只有 3%,再乘以 985 毕业后找到相对好的工作的概率,乐观估计为 40%,最后的回报率是 1.2%。

你希望孩子考上 985 后的的回报是年薪 30 万,你还得乘 1.2%,这才是你真正的回报。

听起来是不是匪夷所思?

这就好比花了十块钱买张彩票,你总考虑中头奖能赚 600 万,感觉是以小博大,投入十块钱能赚 600 万元。但你忘记了中头奖的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一,中头奖的收益应该等于 600 万乘以百万分之一。

如果你只为了中头奖,花十块钱能够赚回来六块钱,其实是一定会赔钱的。

应该如何理性地面对?

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投入那么多教育成本,拼命鸡娃,让孩子刷题刷到生无可恋,但最后找到好工作,有一份好收入的概率这么低,那怎么办呢?

孩子天天晚上哭,对身体有没有伤害?对心理有没有伤害?对亲子关系有没有破坏?这些更重要的考量因素还没计算在内呢。

并不是考虑中头奖收益有多高,而是能不能大幅提高中奖概率,这才是我们教育上最重要的问题。

落实到教育上,是要增加多元化的出口。

让孩子多一点自我探索的时间,让孩子有相对多元化的兴趣。

让 TA 由衷地觉得,考试成绩不能证明什么,它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它在自己成长中的重要性,跟其他并列大概 10%-20%

其他的兴趣,例如运动、音乐、画画、做手工、摄影、服装设计、摆弄机械等,当然还可以很多元,这些和学科考试同等重要。

TA 有这么多种选择,那不是将来真正能够经济托底的概率大幅提升吗?

这才是投产比最高的方式。因为你开始没有在单一路径上投入所有的时间,所有的财务资源,你整体上的财务投入相对也没有那么高,至少是可控的。

砸进一条道,它容易导致沉没成本

很多家长会陷入这样的困境:

我在补课上已经砸了这么多了,已经从一年级砸到初中了,结果孩子上好大学的概率还是很低,最后三年只能砸了。

这不就是投入越大,产出越低吗?这更不是普通家庭应该走的路啊。

家长千万不要道听途说,真的要去

看一看、算一算。

这是很简单,很显然的数学常识吧?

大家埋头在过去的思辨谬误中,没有意识到,

时代已经不一样了,现在不是夺命狂奔的时代,而是需要选择更多条路的时代。

到底什么样的家庭不怕鸡娃?反而是有钱人

有资源的高净值家庭,他们反倒不怕逼孩子,不怕单一路径。

比如说 du 王何鸿燊的所有儿女,是不是都是名校毕业?个个好像成绩都很好

难道 TA 的智商非常高吗?生那么多孩子,智商是均匀分布,均值回归的。

如果生的孩子多,总是有个有参差。为啥个个都这样呢?

我们可以想象,孩子必须上名校,我可以请全香港 澳门,甚至全世界最优秀的老师,给我孩子做家教。

文科、理科、商科,体育,艺术,都可以找到。晚一点上学没关系,投入多少无所谓。除了特殊情况,怎么可能考不出来?

最后一点才是致命的,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这也是众所周知的。

现在自认为普通家庭的家长鸡娃所做的事情是什么?

上英语班,考 k 考 p

上作文班,背作文套路

上编程班,学简单代码

上数学班,刷奥数题,或者提前学

上美术班,按老师的套路炮制,或者学素描,考级

。。。。。。

这就是所谓的普通孩子的必经之路吗?其实是必死之路吧?

为什么现在大厂已经不需要那么多设计人员和程序员了,因为有了 AI。所以,靠刷素描上了美院的人,他们注定毕业即失业;只会写代码,不懂算法的程序员也注定失业;

同时,人工智能写出来的文章,已经秒杀市场上八成以上的文案人员,请问背作文套路有什么用?

人工智能都能解难题了,你去刷那些无聊的奥数题,三四年级提早学方程,又有什么用?

孩子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我们把财务放在这些没有意义的补习班上,就是为了在当下的考试上提高几分,然后上重点班、上中学,变成考试机器,然后考上普通的大学(名校概率很低),然后毕业即失业吗?

最后,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也失去了感受生活的能力,这是我们要的结果吗?

我们的家长也天天刷着未来走势,却做着反其道而行之的事情。

这是不是把孩子往火坑里推呢?

很多家长又说,你说多元化尝试,且不说市面上的兴趣班一点儿不多元,都是能考级能量化的几类班;就算我报了,不也得花很多钱吗?

我推出的 " 教育减法 " 项目,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

我们先用几十个教育场景(也可以说是教育项目,我们的目标是做出 100+ 的教育场景),不断地观察孩子的兴趣和相对特长,他的价值取向,再把钱砸在他相对优势的项目上,这不是很好吗?

我们让孩子早早就发现,这个世界很大,不仅有学校和市面上有限的学科,这是一个广袤的世界。

我们不断地告诉孩子,世界是多元的,你们也是宝贵的,只要找到与你契合的兴趣点和方向,每一个人都可以发光。

最近的 " 剪纸训练营 "

我们首先是在职业访谈中,打访了剪纸艺术家张颖莹,她给家长们分享了自己 " 兴趣当饭吃 " 的经历(短视频版如下,教减的朋友可观看长版)

接着,我们和张老师合作,做了一个线上的剪纸训练营,孩子们不仅玩起了剪纸,还献上了一场剪纸服装秀。

有的孩子很喜欢——

也有的孩子觉得很难,难哭了~~

我们并不需要孩子成为六边形战士,他们只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就可以了,确认 " 减 " 掉自己不喜欢的,也是一种发现。

在一个剪纸训练营里,可能有的孩子喜欢剪,有的孩子喜欢做设计

也可能有的孩子喜欢服装秀的环节,喜欢表现自己,这些都是不同的特质,都值得鼓励。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我们的教减项目,是如何帮助发现孩子的不同兴趣的,欢迎来听我的直播——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录取率 河南 刷题 山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