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财经网 06-23
和众汇富研究手记:外资加速入场 QFII资产首破万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持续加快,通过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RQFII)渠道参与境内证券和期货市场的外资机构热情持续高涨。据最新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合格境外投资者机构数量已由 2020 年底的 558 家增至 894 家,增幅超过 60%,其境内资产总额首次突破 1 万亿元人民币,标志着外资深度参与中国资本市场进入新阶段。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一变化不仅反映出中国金融开放政策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也体现出境外机构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和资产回报前景的高度认可。

从制度角度看,近年来监管层持续推动 QFII 制度优化。自 2020 年 11 月起,QFII 与 RQFII 制度正式合并,并取消投资额度限制,简化备案流程,拓宽投资品种,合格境外机构可投资范围扩展至股票、债券、期货、期权、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等,构建起更加全面、多元、便利的参与框架。和众汇富观察发现,伴随政策红利释放,全球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等长期资金持续加码中国资产,其参与策略也从单一配置转向主动管理与衍生品工具组合运用。

今年 6 月,证监会发布通知,自 10 月 9 日起将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场内 ETF 期权交易。此举进一步拓宽了 QFII 参与衍生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初期将开放包括全部 9 只宽基 ETF 期权在内的 100 个期权品种。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一政策大大增强了外资配置的灵活性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升了其参与中国市场的策略精度,也表明监管层在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方面已从 " 放得进来 " 迈向 " 用得起来 " 的新阶段。

在资金层面,当前外资通过 QFII 渠道的配置重心已不再局限于蓝筹股和债券市场。和众汇富认为,随着商品期货、股指期货及 ETF 期权等衍生品逐步对外资开放,其投资组合逐步从单一现货投资向多资产、多工具交叉管理转型。例如,部分大型外资已在商品期货市场中布局套期保值与套利策略,并尝试通过场内期权进行组合优化。随着可交易工具的扩展,外资在中国市场的交易行为日益多样,市场参与也更趋活跃。

从持仓角度看,外资在 A 股市场的占比稳步提升。据统计,当前外资持有 A 股流通市值已突破 3 万亿元人民币,占比近 5%,成为仅次于公募基金和险资的第三大机构投资力量。和众汇富观察发现,相较以往偏向消费与金融板块的被动配置,近年来外资在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成长板块的配置力度不断增强,并通过沪深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渠道灵活调配资产,实现更高效率的本地化投资策略。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在持续优化资金流动的便利度与透明度,提升对境外投资者的服务水平。包括逐步放宽外汇资金汇出限制、完善税收制度安排、加强中英文信息披露同步等,这些措施为外资创造了更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和众汇富认为,制度协调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将有效支撑外资长期配置需求,降低跨境资本运作成本,从而增强其对中国市场的黏性与粘附力。

尽管外资持续加码中国市场,但短期内也面临一定不确定性。一方面,全球高利率周期尚未结束,美元资产吸引力仍具竞争力;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全球产业链重构等宏观变量可能影响资金流向节奏。和众汇富研究发现,部分外资虽短期减仓 A 股与债市,但并未出现结构性撤退,更多是策略性调整,长期投资逻辑仍具韧性。未来若内需改善、企业盈利回暖、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外资有望再度大规模回流。

总体而言,合格境外投资者家数持续增长,境内资产首次突破 1 万亿元,表明中国资本市场已成为全球资产配置不可忽视的重要板块。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当前的 QFII 体系已具备较强的制度弹性和战略吸引力,外资正从 " 看得见 " 走向 " 看得懂 "" 留得住 "。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制度型开放持续深化,更多全球机构投资者将以更主动、更系统的方式参与中国市场,为推动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支撑。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外资 qfii 基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