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六盘水 06-23
“服用半小时后眼前清晰无比”,“速攻蓝莓”是真有用还是“智商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演唱会)七点半开场,和朋友提前半个小时服用,大概七点零五分就觉得眼前清晰无比。" 近日,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推荐一款名为 " 速攻蓝莓 " 的产品,这些小小的椭圆形药丸被网友称为 " 演唱会神器 "。

使用者分享的信息显示,这款国外产品的主要成分包括蓝莓提取物(花青素)、巴西莓提取物、栀子花提取物等,其作用主要是缓解眼疲劳、提升视力清晰度等,对散光人群效果较明显。

记者查询发现,网友推荐的这款产品目前并未从其官方网络渠道在国内销售,网络平台上多为代购,代购商家多称其可护眼。该产品是否真的像网友所说,效果 " 立竿见影 "?是否存在安全风险?

▲ " 速攻蓝莓 " 产品。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摄

" 演唱会神器 " 走红,真有用还是 " 智商税 "?

记者发现,在社交平台上称该产品为 " 神器 " 的网友,大多是在观看演唱会等表演前服用。

" 上海演唱会现场,有出速攻蓝莓的吗?""13 号演唱会有人带速攻蓝莓吗?现在买来不及,想现场买点。"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搜索该产品,每次刷新都能看到来自几分钟、十几分钟前的求助帖,求助网友来自全国各地,在演唱会开始前的几天,此类求助帖子经常数量暴涨。

" 仿佛开了 4K"" 看大屏幕很清楚,世界变得好清晰 "" 散光人群的福音 ",对于该产品,网友好评不在少数,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只是心理作用。

▲在社交平台上,部分网友推荐该产品。图片来自社交平台截图

" 朋友说这个可以提升视力,我当时也觉得可能是心理作用。" 去年 11 月,小雪(化名)在观看演唱会前曾服用该保健品,她回忆,开场几首歌之后,她感觉看东西的确更加清晰了。

也有人认为没有明显效果。" 第一次吃的时候,可能是心理作用,看得还挺清的。" 小澳(化名)告诉记者,她觉得这个只是辅助保健品,此后再吃,她感觉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还有很多网友向记者表示,服用该产品后,没有感受到明显的视力变化。

小雪表示,随着网络推荐的增多,该产品成为一些歌迷交流时的话题,还有人会跟朋友分享,这也使之成为一种社交工具。而小恩则认为,在演唱会的场景下," 看得更清 " 或许是肾上腺素与高度情感投入制造的幻觉。

药师:对 " 速效 " 等表述要谨慎看待

这款产品真有那么神吗?从眼科医生的角度来看,吃几个药丸视力就能在短时间内增强的现象并不存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学博士、眼科主任医师宋哲告诉记者,他并不认同可以通过服用保健品、食疗等方式快速改善视力。" 不乏保健品厂家大力做宣传,声称吃这吃那对眼睛好,其实就是广告宣传。" 宋哲说。

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主管药师张翼也表示,从成分看,该产品应该不能快速改善散光和视力清晰度。

张翼介绍,根据成分表,该产品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花青素、栀子花精华等。维生素 b1、b2 是人体内必需成分,对于视力有一定帮助,如维生素 b1 可用于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维生素 b2 可缓解视疲劳。

不过,这些成分对社交平台上盛传的快速缓解散光没有帮助,且该产品的维生素含量较低,比一些功能性的产品含量更少。此外,花青素的作用是抗氧化,是食品中常见成分;栀子花精华的作用是抗炎。

从作用途径来看,该产品是口服产品,通过消化系统代谢作用到全身,因此起效速度不会特别快。临床上眼科用药往往通过局部给药,如眼药水,很少有口服改善视力的药品。

他提醒,消费者要正确看待此类产品,关注其成分,对于 " 速效 " 等表述要谨慎看待。

那么,目前是否有可短期改善散光和清晰度的药物?张翼介绍,临床上有两类药物可矫正散光,但都为处方药,有明确的适应症,也有相应的不良反应风险。其中一类主要用于眼底检查前 " 散瞳 ",药效在 1 小时左右。另一类药效较长,可用于 6-12 岁儿童延缓近视进展,药效在 3-6 小时。这类药品可放松睫状肌,起到散瞳的效果,光线进入瞳孔的量会增加。不过,在使用这些矫正散光的药后,由于瞳孔正常收缩被抑制,无法自然调节,人在强光下会感到刺眼难受,容易视疲劳。此外,药物的风险还包括结膜炎等。这些药品普通人不可自行使用,对于演唱会等特定场景也不适用,使用度数准确的眼镜、望远镜等是更安全有效的方式。

律师:购买此类产品或存在风险

记者搜索发现,在各平台上售卖该产品的基本是代购商店,其品牌官方旗舰店客服表示,目前没有这款产品。

记者联系了多家代购商店,在问及该产品具体有哪些提升视力的效果时,一商家模糊回复 " 是的,可以的 ",并表示很多人会为了看演唱会购买;当问及是否具有售卖该产品的资质时,一商家仅回复 " 这是在国外采购的 ",还有两家商家已读不回。在社交平台上,还有一些博主直接在标题写明 " 演唱会神器 ",并在推文中介绍是从国外带回的正品,底部则加上了购买链接。

▲某网购平台上,代购商家介绍该产品功效。图片来自网购平台截图

需要注意的是,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不同。北京市佳泰律师事务所主任尹昌友介绍,商家若对一款产品宣称 " 缓解眼疲劳 " 或 " 改善视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此类表述属于 " 保健功能宣称 ",产品必须按保健食品注册管理。

北京合川律师事务所律师李雷告诉记者,一些网络代购的宣传已实质构成 " 保健功能宣称 ",涉嫌逃避监管。若该产品仅作为普通食品进口,根据相关规定,允许以 "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 " 或 " 个人行李携带 " 方式入境,但禁止宣称保健功效。

《关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规定,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不执行有关商品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李雷介绍,这意味着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进口的保健食品,不需要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这些保健食品不能销售,只能个人自用。不过,依旧有部分商家利用跨境保健品监管的 " 灰色地带 " 进行套利。

对消费者来说,购买未经注册的此类国外产品也有风险。首先,未注册产品未纳入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伤害事件难以追溯。其次,消费者通过代购购买的产品无中文标签、无购买凭证,维权举证困难。

" 在购物平台代购未经中国监管注册备案的保健品涉嫌违法,可能损害大众的身体健康,可能触犯刑事犯罪,也可能涉嫌构成非法经营罪。" 尹昌友认为,购物平台应对入驻商家负起审核监管的责任。

来源 新京报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