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06-23
鸿蒙+RISC-V,能否成为我国产业突围的“王炸”?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构建 " 中国芯 + 中国系统 " 自主生态

作者/   IT 时报记者   林斐

编辑/   王昕

2025 年 5 月,华为发布搭载鸿蒙系统的 MateBook Pro 与 Fold 非凡大师系列 PC,标志着华为 PC 产品逐渐告别 Windows 系统,迈进鸿蒙时代。

但值得关注的是,这两款 PC 搭载的麒麟 X90 处理器采用的 " 泰山 V3" 架构仍基于 ARM 指令集。

自 2019 年起,ARM 多次以 " 遵守出口管制 " 为由,停止向中国企业授权最新架构及高端 IP。ARM 虽然是日本软银的子公司,其总部位于英国,但技术体系中包含大量美国 " 成分 ",ARM 开发的高性能 CPU 架构被美国认定为 " 源自美国技术 "。

2022 年,ARM 拒绝向包括华为、阿里巴巴等多家中国企业出售其先进的 CPU 芯片设计 IP —— Neoverse V1 和 V2 系列。在芯片设计上依赖 ARM 的中国企业面临性能落后、研发受阻等问题,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美国通过 " 硅围栏 " 策略,将 ARM 技术纳入出口管制清单,形成从芯片架构授权、EDA 软件到先进制程代工的全链条封锁。

在此背景下,华为等企业加大力度推动鸿蒙与 RISC-V 开源架构的协同发展,从硬件底层架构到软件应用生态的系统性重构。通过鸿蒙分布式系统与 RISC-V 开源芯片的深度耦合,构建起 " 中国芯 + 中国系统 " 自主生态。

与目前桌面端 Windows、MacOS,移动端安卓、iOS 四款占主导性地位的操作系统相比,鸿蒙系统的优点在于其以分布式技术为核心,通过软总线、数据管理和任务调度技术,实现跨设备资源共享,形成有机协同的智能网络。

其微内核设计仅保留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等基础功能模块,将其他服务运行于 " 用户态 ",漏洞攻击面大幅缩小,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鸿蒙已覆盖手机、平板、PC、汽车等场景设备,生态设备超 10 亿台。华为官方数据显示,鸿蒙注册开发者数量达 720 万,上架应用及元服务超 2 万个;PC 端已完成 50 款专属应用与 1000 余个融合应用适配,年底预计支持超 2000 个应用,覆盖办公、设计等核心场景。 

与 ARM 相比,RISC-V 架构最大的优势在于开源、简洁和可扩展性。与传统的闭源芯片架构(如 X86、ARM)不同,RISC-V 指令集完全开源且无版权限制,任何企业和开发者都可以免费使用、修改和扩展并商业化,大大降低了芯片研发的门槛和成本。

企业无须支付高额的授权费用,便可根据自身需求自主设计处理器,实现芯片的定制化开发。中国在 RISC-V 国际基金会 25 个高级会员中占据 12 席,其中就有华为和阿里巴巴。2018 年成立的中国 RISC-V 产业联盟成员企业超 400 家,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应用全链条。

在技术层面,RISC-V 采用精简指令集,基础指令仅 40 余条,其模块化扩展特性如向量计算、安全指令模块等能满足多元场景需求,在低功耗设备、AI 计算、工业控制等场景展现适配优势。

阿里巴巴推出的玄铁处理器已授权 300 余家企业,出货量超 40 亿颗,成为 RISC-V 领域核心 IP,其中玄铁 C930 已进入服务器市场试点。中科蓝讯基于 RISC-V 设计的无线音频芯片出货超 3 亿颗,占全球中高端 TWS 耳机芯片市场的 22%。数据显示,2024 年出自中国企业的 RISC-V 芯片出货量突破 80 亿颗,产品覆盖物联网、汽车电子等领域。

对鸿蒙 +RISC-V 组合来说,RISC-V 的灵活、可扩展等特性,能为鸿蒙系统提供强大的硬件支持,而鸿蒙系统的分布式架构和轻量化特性,可以为 RISC-V 设备提供统一的软件平台,降低开发成本和难度。两者结合特别适合物联网设备、嵌入式系统等对性能和功耗要求较高的场景。

当前,鸿蒙与 RISC-V 的结合已在开发板层面实现突破,深圳迅龙推出的香橙派 RV2 开发板已经成功运行 OpenHarmony 系统,可应用于智慧家居与工业控制领域。进迭时空 MUSE Paper 作为全球首款 RISC-V+OpenHarmony 双开源平板,已进入政企、教育行业试点。软通动力等企业完成多款 RISC-V 处理器适配,提升了鸿蒙在 RISC-V 架构适配范围。 

虽然国内产业极力促成鸿蒙和 RISC-V 的结合,但该组合在迈向消费级市场时仍面临双重挑战,短期内难以形成完整生态闭环。

一方面,RISC-V 架构的软件适配不足,主流办公软件与游戏在相关设备上性能待优化。大多数开发者因 RISC-V 技术新、鸿蒙开发框架学习成本高,暂时参与度有限。需要加大专项基金的投入,支持软件适配,通过开发者大赛等形式吸引人才,推动开源社区完善技术文档,降低开发门槛。

另一方面,RISC-V 处理器在多核协同、高频运算场景稳定性不足,鸿蒙系统多任务处理流畅度需提升。优化 RISC-V 架构设计、改进鸿蒙内核调度算法、引入先进制程提升芯片能效是三个重点攻关方向。市场中需要构建起 " 硬件定制 + 系统优化 + 应用迁移 " 的三位一体策略。

分析机构 Omdia 预测,到 2030 年 RISC-V 可能占据全球处理器市场 25% 份额。按照目前增速,同期鸿蒙生态设备有望突破 20 亿台,如果两者能够密切结合,就能形成与 Wintel、AA 联盟(Android+Arm)并立的第三大生态体系。

鸿蒙与 RISC-V 的合作不仅是技术自主,更是标准与生态规则的自主。正如 RISC-V 国际基金会前任 CEO Calista Redmond 所言:" 作为全球标准,RISC-V 不受任何单一企业或国家的控制。"

鸿蒙与 RISC-V 的结合本质是中国科技产业在全球化逆流中构建自主生态的实践,二者需要更多地展现打破技术垄断的定力、魄力和实力。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华为   阿里巴巴   豆包 AI  

来源/《IT 时报》公众号 vittimes

E   N   D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鸿蒙 risc-v arm 芯片 华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