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们国家的各种无人机、机器人层出不穷:机械狗、九天无人机航母、水上无人防卫艇等等,这不,最近又有一个新玩意登上热搜。
在前段时间央视的《军事报道》里披露了一个消息:国防科技大学已经成功研发出了蚊子大小的仿生机器人。
变形金刚、高达这些巨大机器人我们听得多了,但像蚊子一样的微型机器人,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蚊子一样的机器人?怎么防?用蚊香还是电蚊拍?还是说灭蚊灯要换成磁铁的?
蚊子机器人问世
从报道的画面来看,这个机器人被拿在指尖上,大小比指甲盖还要小,镜头要是不放大,还真是不好看清楚。
从曝光的外形上来看,机器人的结构似乎并不复杂,一对相互规则对称的微型翅膀,中间有圆柱形的身体中驱,最后底下是几条肉眼难以完全看清的极细的腿。
虽然说它是蚊子的仿生机器人,但其实也不那么像蚊子,本身的尺寸以及看上去的重量,倒是和蚊子别无二致。
虽然这个机器人是来自于国防大学,更多的会是用在军工上面,然而,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医用、民用、科研甚至救灾用,其实都有非常大的价值。
在军事用途上,无论是携带摄像机还是微型炸药又或者神经毒素,一只蚊子大小的机器人都让人防不胜防。
这样微型化的机器人,一旦在蚊蝇盛行的季节,天然蚊子和机械蚊子混在一起,人眼根本难以发现,无论是侦查还是斩首,无孔不入。
小时候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孙悟空就很喜欢变成各种小虫子实施各种战略,若这样的蚊子机器人真的应用于军事,就算不带杀伤性武器,仅仅钻进人体就足够了,想象空间非常大。
不过,比起蚊子机器人的杀伤力以及情报搜寻能力而言,我更加关心这个机器人究竟是如何驱动的。
杀伤力可以携带微量炸药,只要在关键的位置进行爆破,威力并不小;而情报搜寻更不用担心,现在的针孔摄像头这么发达,装上一个并不困难。
但是,难以想象的是,哪里来一个微型的能源,能塞进一个颗粒级的机器人里面,这在全球微型机器人领域,也是一个极端难题,那些可以持续输出电流的电池是行不通的。
目前来看,它极有可能是通过静电或者太阳能产生的动力,因为这几年在北航,就有过类似的机器人发明。
仔细看的话,当时公布的这个机器人,大小以及形状和蚊子机器人,有几分相似之处。
2 厘米的甲虫机器人
事实上,除了国防大学这次的蚊子仿生机器人,国内很多高校和研究所也有类似的机器人研究,他们都一样是领域里面的佼佼者。
在 2024 年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用另一款微型的甲壳虫机器人登上了《Science》。
这个甲壳虫机器人重量仅有 1.76 克,大小不到 2 厘米,走起来的双腿抖动,似乎像在平移。
设计团队的这种行走设计被称为 " 仿生步态设计 ",能让它以每秒 200 次的频率敲打地面,能直行,能转弯,即使在负载电池的情况下,奔跑的速度还能达到每秒 37 厘米。
而在空载的情况下,速度还能达到每秒 45 厘米,这样的速度,可以说和人差不多了,而且还是在这样的尺寸下能实现这个速度,其实并不简单。
另外,它不仅有速度,甚至还能在碎石堆里走出 S 型的轨迹来。
甲壳虫机器人的身体使用纤维素打造,硬度非常高,里面有芯片,有麦克风,甚至还能用蓝牙进行遥控。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介绍机器人的时候,为了展示机器人的性能,特意展示了两个场景:一个是昆虫机器人走进航空发动机内部,完成检测工作;另一个则是进入管道中,查看情况。
这两个情况确实很有实际意义,能预见,这样的机器人在灾区的杂乱环境中能发挥大用处。
然而,反过来想,同样也能用在军事上。
既然能进入飞机发动机检测情况,那是否能潜入进去,在飞机升空后在发动机内部 " 自爆 " 呢?又或者通过管道潜入无法进入的空间。
只能说,很庆幸这样的机器人是在我们国家发明出现,要是遇到这样的机器人,即使看见了,目标这么小,跑的这么快,又有谁能自信能射中呢?
在这里,不得不说感谢国内无数的科研人员与莘莘学子,他们让我们见识到许多机械化、智能化的新成就,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安全保障。
可以预见,在未来,我们整个人类,不仅是军事,甚至在生活都会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重构,从深海到宇宙,从战场到手术场,这些新兴的工业新科技,都将会给我们带来一个难以想象的新时代。
参考资料:
央视军事、央视网快看、等其他网络信息
编辑:志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