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Klout克劳锐 06-24
小红书以“慢”打快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短视频要 3 秒抓人,直播带货要营造 "3、2、1 上链接 " 的快节奏,阅读越来越碎片化……

在互联网世界," 快 " 曾经是唯一的生存法则。可有趣的是,就在所有平台都加速狂奔时,小红书却走出了一条 " 慢 " 的蹊径。

从董洁、张瑶直播间里不紧不慢的服装讲解,到、  的热门话题,再到举办 " 慢人节 " 等活动——这些看似 " 反互联网规律 " 的内容,却一次次破圈刷屏。

以 " 慢 " 打快为何能频出圈?快节奏的时代,年轻人为什么愿意为 " 慢内容 " 买单?跟随「克劳锐」的视角,一起来看看吧!

以 " 慢 " 打快

慢内容频为何频出圈?

可以发现,小红书的基因里就刻着 " 慢 " 的密码。

在推送模式上,它把图文推荐作为核心,把选择权尽可能的更多交还给用户,这种浏览方式,一定程度上让用户的节奏减慢,也意外地成为了它的护城河。

在内容上,近几年小红书上也出现了不少的 " 慢内容 "。

以董洁、张瑶等慢节奏带货为例,她们不喊麦、不倒数,就安静地讲解一件针织衫的工艺和品牌故事,或是一套养生工具的设计理念。

她们这种不疾不徐的直播节奏,更像是透过镜头与大家闲聊、分享,就像网友分享中所说:" 在董洁直播间有种花钱得到尊重的感觉 ",慢直播提供了与用户建立更深联结的另一种方式,在慢和静中让大家的信任度与回头率更高。

图片源自小红书

进入直播间的观众没有再不买要亏了的紧迫感,看似 " 低效 " 的直播反而在慢却深的交流中抓住有价值的用户。

同样出圈的慢节奏带货还有李诞的直播间,躺在床上聊天、讲投稿故事的他,在为观众提供松弛、解压的情绪价值的同时,还增加观众停留在直播间的时长,提高观众的互动率,也促成了观众的下单。

图片源自小红书

此外,细数近年来许多年轻人慢生活的内容趋势、热门词条,比如 、 等等,孕育它们爆火的温床都是小红书。

前段时间,小红书举办的慢人节中,慢慢小剧场、慢人不赶集、慢人心灵工坊等多个主题点位的设置,则进一步捕捉到了快节奏生活下的用户趋势,实现以慢打快,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 " 慢内容 " 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密码。

全平台 " 降速 "

慢内容成新战场?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 " 慢动作 " 的内容趋势并不局限于小红书。

克劳锐《2025 五大平台 KOL 粉丝分析研究报告》显示,2024 年各平台 KOL 的创作趋势都在逐渐向生活化、高质量、具有独特性演化。

图片源自克劳锐《2025 五大平台 KOL 粉丝分析研究报告》

除了部分 B 站 UP 主通过记录日常生活的长 Vlog,收获众多粉丝,抖音精选对中长视频以及高质的 " 慢内容 " 的支持,也表明平台意识到了慢生活内容的潜力。

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尝试制作沉浸式、慢节奏的视频,比如 @李子柒 等非遗创作者记录手工制作过程、@米三汉 花 450 分钟深度解析《红楼梦》等等。

据「克劳锐」观察,用户对点赞互动的要求在逐渐拉高,贴合用户关注趋势的高质量内容才能吸引用户的互动,虽然这些视频时长较长,却因为内容优质、富有深度,反而更能获得用户的肯定和支持。

此外,、#citywalk、# 年轻人的广场舞 等追求生活化、慢节奏的话题,也成为 2024 年五大平台典型话题,引发大量讨论。

当年轻人倡导暂时放下手机,通过公园 20 分钟效应,回归生活与自然、感受自己;当 " 躺平式度假 " 替代 " 特种兵旅游 " 成为年轻人放慢脚步,享受悠闲的方式。这些话题的火爆,正是年轻人对慢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交新方式的探索。

这种全民对慢生活内容的喜爱,或许预示着"慢生活、击中年轻人生活情绪"的内容正成为创作者和平台的新选择。

谁在为 " 慢 " 买单?

内容市场的风向转变从来都不是偶然,背后体现的是用户的需求变化。

有趣的是,慢内容的主力消费群体,往往却是那些在现实中最 " 快 " 的年轻人。" 慢内容 " 的持续出圈,实则是社会情绪的精准显影——那些被 996 裹挟的年轻人,正用自己的一次次停留,投票选出他们渴望的生活样本。

他们在追求慢内容的过程中,试图短暂逃离马不停蹄的现实生活,获得情绪的解压与治愈。而出圈的 " 慢内容 " 能打动这些年轻人的心,正是触发到了他们深层次的情感需求:

1." 替代性治愈 ",缓解焦虑情绪

首先," 慢内容 " 可以充当一种 " 焦虑对冲工具 "。近几年出圈的综艺节目《种地吧》,其成功密码正在于此。

节目刻意淡化了综艺常见的戏剧冲突,转而用纪录片、长镜头等方式,记录十位年轻人种地的真实过程。当被 KPI 追赶的职场人,在下班后看着他们因为成功与天抢时间、收获自己的成果而欢呼时,激活的不仅是观看快感,更是一种 " 替代性治愈 "。

图片源自微博

正如观众所说:" 看着他们种地,有种莫名的解压和平静感 "" 羡慕这种生活 "。这种奇妙的心理代偿,正是慢内容最核心的情绪价值。

2. 提供深度体验,激发情感共鸣

其次,慢内容也更能激发情感共鸣。以近期抖音创作者 @一口一个团 为例,他的沉浸式下班生活视频备受欢迎。

可以发现,@一口一个团 他的视频没有复杂的剧情和特效,也没有口播与快速的切换镜头,只是沉浸式地真实记录自己下班后与一只猫一只狗的生活日常,却仍然有许多网友愿意为其停留。

图片源自抖音

正是这种真实、平淡的生活,让无数在城市中奔波的年轻人找到了情感共鸣。每期视频都可以看到不少观众在评论区留言表示:" 我梦寐以求的生活。" 用户们在视频中看到了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内心的情感共鸣也不自觉的激发了出来。

3. 创造慢生活场景,契合社交需求

最后,线下的慢内容,正成为都市人疗愈心灵、重建社交的 " 乌托邦 "。

例如,小红书 " 慢人节 " 抓住了用户关于 " 疗愈 "" 自洽 "" 回归附近 " 的精神渴求,线下艺术展、美食品尝、音乐节等活动,构建了一系列慢生活体验,为年轻人的高压生活按下暂停键。

原本在快节奏生活里擦肩而过的人们,也因一场 " 慢活动 " 产生交集,一起做手工、听音乐、社交,甚至线下发展成朋友,既治愈了疲惫的身心,也重新搭建起人与人之间温暖而真实的连接。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所谓 " 慢 ",本质上是对 " 真实 " 的回归。当互联网内容越来越像精神快餐,那些敢于慢下来的平台与创作者,反而用最原始的生活本真击中了用户。

小红书等这些成功 " 以慢打快 " 的成功案例,也告诉我们,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最珍贵的不是抢夺用户的时间,而是帮他们找回时间的质感。

你怎么看待小红书的以 " 慢 " 打快,一起来聊聊吧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小红书 董洁 互联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