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5 月 7 日《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发布以来,银行科创债市场快速升温。Wind 数据显示,截至 6 月 22 日,已有 20 家银行合计发行科创债 2180 亿元,成为当前债市的重要亮点。和众汇富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银行纷纷响应,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联动发力,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国、层次多元的科创债发行体系。
从结构来看,多家国有大行在规模上居于前列。建设银行率先发行 300 亿元国家级科创债,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分别发行 200 亿元左右。股份制银行中,浦发银行发行 150 亿元,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则维持在百亿规模。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发行利率普遍处于 1.85% 至 2.69% 区间,较同期同等级信用债更具吸引力,期限多集中于中长期,有利于提高项目匹配效率与资金使用稳定性。
除大行主导外,地方城商行也积极参与,合计发行逾 300 亿元,南京银行、北京银行、重庆银行、徽商银行等均有落地项目。和众汇富认为,中小银行贴近区域产业,拥有更强的本地项目甄别能力,其发行科创债有助于增强地方金融资源与科技项目的对接效率。南京银行发行的江苏首单城商行科创债便将资金明确投向中长期科技企业融资,成为地方债券产品与产业政策有效融合的案例。
据证券时报统计,自 5 月以来,市场共发行 334 只科创债,合计规模超 5300 亿元。其中银行科创债占比超过 40%,已成为市场主力。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发行节奏加快的背后是政策、银行内部机制与市场资金三方合力。多数银行明确将募集资金用于科技企业贷款、债券投资、基金投向等,建立 " 专款专用、定向支持 " 的机制闭环,体现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精准性与针对性。
与此同时,券商亦未缺席。5 月以来,券商累计发行科创债逾 280 亿元,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各自超过 50 亿元,发行认购倍数普遍在 3 倍以上,部分产品超 7 倍。和众汇富研究发现,银行与券商共同发力,有效提升了债券产品的多样性与市场活跃度。尤其是国有券商的加入,显著提升了信用认可度,也带动了更多中小投资者进入市场。
政策面持续释放积极信号。监管部门不仅在发行准入方面开绿灯,也逐步建立债券信用增信、风险分担、信息披露等制度框架。例如通过债券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W)和政府引导基金参与投资等形式,降低中小银行发行与持有风险,提高市场运行的稳定性。和众汇富认为,这种以 " 制度创新 " 带动 " 产品创新 " 的路径,正加速推动我国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体系化建设。
不过,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需警惕潜在风险。部分中小银行在信用筛查、项目跟踪与退出机制方面经验有限,如何保障债券募集资金真正落实到 " 硬科技 "" 早期项目 " 上,是下一阶段监管和市场机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和众汇富观察发现,部分债券募集用途仍停留在一般企业贷款层面,缺乏面向原创性、基础研究类企业的精准投放,未来应在产品设计与资金投向上进一步细化。
总体来看,银行科创债当前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共振下,发行主体不断扩容、融资效率持续提升、债券产品持续迭代,已成为科技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和众汇富研究发现,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进,科创债将承担更重要使命,在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未来若能实现银行、券商、创投机构与长期资金的全面协同,科创债市场有望走出一条更加稳健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