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6 月 25 日讯(记者 徐学成 付静)日前,AIGC 软件 A 股上市公司万兴科技(300624.SZ)在华为开发者大会 2025(HDC 2025)上,正式发布了结合盘古多模态大模型能力打造的万兴天幕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 2.0,聚焦音视频尤其是 AIGC 视频创作领域。
在此之前,万兴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吴太兵接受了财联社记者的独家专访。万兴科技在深圳的办公场所位于粤海街道的一个园区,吴太兵特地选择了一个相对静谧的空间与记者展开交流,这使得整场采访的气氛与外面街道的炎热和喧闹形成了鲜明对比。
亦如这场采访给记者最直观的感受:身处可能是最 " 卷 " 的 AI 行业,吴太兵的心态相对从容。他坦言天幕是为创意平权而来,追求的是 " 人人皆是创作者 ";他同时对大模型当下的 " 卷 " 有着独立的判断,认为成本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他不回避竞争,但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很多企业倒下并不是因为竞争,而是自身‘生病了’。" 在他看来,AI 的竞争远没有到终局,万兴科技应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因为 " 未来一切皆有可能,我们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
(受访者供图)
为 " 创意平权 " 而来
在专访中,吴太兵告诉财联社记者,万兴天幕为创意平权而来。
去年初,万兴科技正式发布万兴天幕 1.0,即国内首个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其能力深度融入公司旗下产品,并在短剧、影视、电商、金融等行业率先开启商用探索。
日前在华为开发者大会 2025(HDC 2025)上,万兴科技正式发布了结合盘古多模态大模型能力打造的万兴天幕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 2.0,聚焦音视频尤其是 AIGC 视频创作领域。
据称,天幕 2.0 从数据处理到推理部署深度优化,实现对多模态深度理解;支持推进 / 拉远、右移 / 左移等数十种运镜方式;基于十亿级数据沉淀,首尾帧生视频更真实可控。此次,万兴科技特别与华为云联合攻关,突破运镜控制、视频质量、音频混合等技术瓶颈,赋能创作者突破创作门槛。
吴太兵将此次升级的亮点归纳为 AI 视频创作更真实、更可控、更快速、更具性价比。
(受访者供图)
在视频生成效率方面,吴太兵称天幕 2.0 的表现已达到了行业第一梯队,但坦言 " 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
在其看来,视频生成速度需考验软硬件的协同能力。" 视频大模型基本上都要做到万卡集群,且要考虑网间通信能力、网络管理、任务调度、如何快速响应等,最底层拥有更多可控的技术、能获得更多的数据参数,再进行集成,效率肯定是不一样的。单纯讲视频生成速度是没意义的,速度背后是成本。"
谈及模型成本,自然绕不开算力。吴太兵介绍,公司在国产算力高效适配方面取得突破,与华为云深度合作,算力供给、数据安全有充分保障,算力价格也具备优势。
" 而且从去年的情况来讲,我们适配的效率相较海外算力产品来说提升 17%。也就是说,投入一块钱产生的计算量,如果用海外产品的卡完成同样任务,需要 1.2 元。" 他同时透露。
在国内首个行业垂类大模型与通用大模型深度合作的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背后,万兴科技已与华为云达成战略合作。HDC 2025 现场,万兴科技再与华为云举行 "AI 视频大模型实验室 " 揭牌仪式,旨在整合技术、资源等共同探索大模型创新及 AI 在数字创意场景的深度应用。
当前万兴科技 9 成收入来自海外,不过公司方面将借助国产算力和操作系统的底层支撑,进一步适配国内市场需求,共同推动国内数字创意产业进程。" 同时,我们也能明显感受到这几年国内软件市场正版化、服务化意识不断增强,用户的付费意愿也越来越强。我们还是期待市场说话,看好国内业务的增长。"
Agent 重构软件生态
2025 年被业内视作 Agent 元年,吴太兵在专访中特别强调了 Agent 对软件生态重构的意义。
他认为,第一代互联网有搜索引擎,如今的 Agent 则是能力引擎。" 我们过去拥有的是通过搜索引擎、APP 找到更快的信息,现在 Agent 让我们通过 MCP 找到更快的能力。我们跟互联网的交互方式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将从过去的主动获取信息变成主动操作互联网,这实际上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吴太兵认为,以 MCP、A2A 类技术为基础的 AI Agent 正在构建人机协同的新型生产关系,将重构创意软件生态。MCP 本质上是底层的技术协议,最后其使用的多与少在于产业生态的成熟度。而万兴科技要以相对开放的心态做两件事:一是支持 MCP 给第三方提供服务,二是将产品 Agent 化。
财联社记者获悉,6 月 22 日万兴科技不仅升级了天幕大模型,还推出两大平台:一是面向专业创作者的 AIGC 视频创作平台万兴天幕创作广场(tomoviee.cn),二是面向开发者和企业用户的万兴天幕创作引擎。
(受访者供图)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万兴天幕创作引擎即基于 MCP 协议,实现智能标准化管理。开发者仅需一次对接,即可灵活调用图生视频等多种模型功能,减少重复开发,提升集成效率,加速产品上线,在 AI 商业化探索方面按下加速键。
此外,公司将在传统 " 应用工作流 " 中深度集成 AI 能力,多端联动音视频垂类创作场景,加速构建 Agent 创意应用工作流;挖掘原生 AI 应用细分场景业务机会,构建智能化 AI 创意工具,提升用户对 AI 价值的感知。
当前,万兴科技正逐步构建起一套相对完备的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生态体系,实现从技术到应用、从 C 端个人创作者到 B 端企业用户的全面覆盖,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音视频多媒体创作解决方案。
据吴太兵的观察," 目前大家的重心都在 C 端,行业内厂商 C 端收入应该占比过半,B 端开拓相对而言没有那么快。"
同时,从需求趋势看,B 端市场,企业急需数字化、智能化创意软件提升效率和品牌形象,存在较大机会。C 端数字创意需求旺盛,短视频、自媒体行业发展带动个人创作者对视频编辑、绘图工具的需求增长,较为强劲。叠加与华为在 B 端的合作,以及过去万兴科技数字创意软件产品矩阵已积累了广泛 C 端用户,故此,吴太兵称对 AI 内容创意市场具有信心。
AI 时代,讲终局太早
" 音视频大模型,其实是比文本大模型更耗钱,也更值得期待。" 吴太兵在专访中这样告诉财联社记者。
目前,全球生成式 AI 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Grand View Research 数据显示,预计到 2030 年,全球生成式 AI 市场将达到 1093.7 亿美元规模,其在 2025 年至 2030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37.6%,全球视频生成市场将达 422.9 亿美元规模,2024 年至 2030 年复合年增长率为 35.3% 。
吴太兵认为,从文字时代到数字时代再到 AIGC 时代,视频内容迎来大爆发,音视频 AIGC 市场正在形成。同时,全球音视频大模型行业竞争格局未定,行业头部效应暂未显现,且当前视频生成大模型远未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多元的 AIGC 解决方案是大势所趋。
若将目光投向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吴太兵谈到,当前,AI 大模型正处于性能提升与商业价值转化的关键拐点。从硬件层的算力争夺到软件层的应用创新,再到配套服务的生态构建,各环节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 这一波 AI 技术变革刚刚开始,此时此刻谁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谁就能有更大的发展,讲终局太早。"
专访中,财联社记者问及万兴科技如何直面行业竞争、建立自己的护城河,吴太兵称," 未来的时代是一个离农耕时代越来越远,离游牧时代越来越近的时代,最有生命力的企业应该像游牧民族一样快速适应变化,快速拥抱变化。如果说真要有护城河,最好就是没有护城河。"
他认为,AI 是热闹的行业,这个行业所面临的竞争是空前的,须保持敬畏心,保持空杯心理、创业心理、平和心理," 这种健康的心态如果能在一个组织里面进行很好的上下传导,才是真正的核心。"
谈及行业普遍面临的商业闭环难题,吴太兵认为,当前 AI 商业化正经历 " 价值回归 " 的转折期,行业初期依赖资本输血追逐参数竞赛,但如今真正跑通的模式均有共同特质:深度绑定用户刚需场景。也只有将大模型与具体的应用场景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商业价值。
吴太兵同时告诉财联社记者,今年公司会基于对专业音视频内容创作用户的需求洞察和对美感、艺术效果及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打造更具行业影响力的垂类模型与产品,进一步放大产品的优势,展现 AI+ 场景的商业化价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