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06-26
“保专业”“本硕博”承诺靠谱吗?高校抢人大战背后的“甜蜜陷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编者按:

本科招生常常被高校视为一场 " 战役 "。每年 6 月下旬,各大高校招生组会前往全国各地开展招生工作。央视网《新闻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为了争抢高分考生,维持分数线排名优势,不少高校都会在招生时给出 " 保学校 "" 保志愿 "" 就业内推 " 或 " 本硕博连读 " 等 " 优惠待遇 ",千方百计确保当年的招生位次 " 至少不能掉 "。知情人介绍,一旦分数线下跌,就意味着学校的吸引力下降,高校会担忧后续生源质量、学科评估、吸引海外人才等方面 " 像‘蝴蝶效应’一样走下坡路 "。

图源:视觉中国

招生为何成了 " 大型的谍战游戏 "?

" 今天摊位前来了一个全省排名 2300 的考生,这是我们要重点跟进的对象。" 在北京某高校的内部招生复盘会上,招生组老师就当天前来咨询的学生情况进行研判时说。

按照往年的 " 一分一段表 " 数据,这所高校在该省的最低招生位次是 2600 名,如果能够多说服几个位次在 2300 名的考生以第一志愿填报,那么该校今年的最低招生位次就有望向前抬升 300 名。

" 位次靠前的考生把招生名额占上,就能防止低分想要冲刺的考生‘捡漏’,避免拉低我们的分数线。" 连续两年参与本科招生工作的高校教师李浩然向央视网《新闻 +》记者介绍,这场 " 招生战役 "中取得胜利的要义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高分考生填报本校第一志愿," 这样至少能稳住今年的位次不变 "。

图源:视觉中国

为了保卫分数线,李浩然所在的理工类学校有很多 " 兵法和技巧 "。比如宣讲之前要先 " 卧底刺探军情 ",打听出其他学校给出的福利政策,再针对性地作出调整;招生过程中要 " 潜伏敌群,伺机拉拢家长 ",例如在其他学校的招生群里 " 不经意地 " 夸一夸自家学校;还要向家长和考生们 " 适度画饼 ",描述进入本校后有望升学、硕博连读、就业内推甚至找到对象等;以及 " 拉拢兄弟院校形成联盟 ",便于有合适分数段的考生时互相推荐。

另一位招生老师在接受央视网《新闻 +》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出发前,招生组会进行统一培训," 大家都被分配到比较重的招生 KPI",包括统计目标考生的专业意向和报考想法、打电话、发短信、提供咨询等。她发现,保卫分数线的任务落在了每一位招生工作人员的身上,因为疏忽导致学校的分数线下降,会被视为一个很严重的事故。" 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你之所以是一个好学校,是因为你的分数线摆在那里。"

在李浩然看来," 招生是一场‘大型的谍战游戏’ ",其中表现最积极的莫过于在校生和家长群体。" 学校就像他们已经持有的股票,分数线涨得越高,自己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多。" 而对于学校而言,一旦成功守住甚至提升了本科录取分数线,便有了足够的底气制作一张亮眼的喜报——宣布本校今年跻身全国录取分数线排名前 XX 位的高校行列。

甜蜜承诺与兑现困境

卢璇作为某 985 高校驻江苏省无锡市的招生理事长,曾对各大高校本科招生的许诺现象进行了调查。她在接受央视网《新闻 +》记者采访时分享了一个案例:某高校在招生时承诺,高分考生进入某个班级即可实现本硕博连读。但实际上,这类培养模式往往在入学后有严格的筛选机制。" 一开始招收 20 名学生,但本科第一年结束后要筛选掉不达标的同学,最终真正实现本硕博连读的可能只剩下五六人。"

除了设置诱惑力班型 " 挖 " 高分考生外," 保志愿 " 也是各大高校不得不 " 卷 " 的招生手段。李浩然告诉央视网《新闻 +》记者,在各省份公示 " 一分一段表 " 之后,高校给到考生的福利待遇会更加明确," 比如说全省排名位次 2000 名以上的,保你第一志愿被录取;2000 — 2500 名可以保前三个志愿中至少被录取一个 "。在这一过程中,各大高校也会根据竞争对手的 " 保志愿 " 政策作出相应调整," 我们得比他们好,才能够更好地招生 "。

图源:视觉中国

不过,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这种 " 保志愿 " 的承诺存在不确定性。夏林在 2023 年高考出分后收到了一所高校发来的 " 保志愿 " 短信,然而,她最后还是被调剂到了未报考的专业。之后她了解到,分数在该学校目标分数段内的同学都收到了类似的短信。

经历了 " 身份互换 " 的丁贝对此感触更为复杂。2017 年 6 月,丁贝在高考后接到一所 985 大学招生组老师打来的电话,对方表示以她的成绩 " 肯定能去这所学校 "。有了招生组老师信誓旦旦的 " 保证 ",丁贝当时毫不犹豫地将这所大学填报为第一志愿,却忽略了对后续志愿填报的研究。

然而录取结果公布以后,她滑档到了第二志愿的学校。丁贝说,自己当时产生了一种 " 被骗的感觉 "。

两年后,丁贝开始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学校的招生工作,也 " 承担起保卫分数线的压力 "。她这才恍然大悟。她告诉记者,所谓 " 肯定能上 " 是招生技巧的一部分," 为了稳住考生,争取第一志愿,而不是越过我报下面的学校 "。

丁贝进一步解释道,高校在招生时会给出一定的承诺或表现得很热情,是因为 " 当你填报志愿时,选择权在你手里 ",每一位在分数段范围内的考生都是要争取的对象。但是等到志愿填报系统关闭后," 就真的很没有办法,还是要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 "。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高校如果给出承诺但频繁违约,也会影响其在家长群体中的信用,导致 " 耽误下一年的招生甚至被举报 "。所以近年来,不少高校在避免 " 硬承诺 " 的同时开始采用 " 大类招生 "" 学域招生 " 模式,将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打包,减少志愿填报选项。

" 这些大类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好的。" 李浩然告诉央视网《新闻 +》记者,大类招生在吸引考生填报的同时,也更容易兑现招生承诺。" 不过弊端是对于学生而言,选专业这件事被后置了一年,可能入学后还要再‘卷’一波去抢热门专业。"

沈阳大学党政办公室的赫鑫也指出,大类招生逐渐成为高校本科招生的新趋势,因为 " 专业(大类)+ 学校 " 的招生方式改革,使各专业不再受最低录取分数线保护,以最真实状态呈现在考生和家长面前。" 残酷的专业竞争会促使只有特色鲜明、教学一流的专业才能得到考生和家长的认可。为了吸引优质生源,高校将某些相近的专业重组,以免在招生中失去竞争优势。"

分数线背后:

为何高校抢人停不下来?

教育部《关于做好 2024 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各高校要严肃招生宣传和咨询工作纪律,不得以新生高额奖学金、违规承诺录取(含承诺录取专业、本硕博连读或贯通等)、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争抢生源,不得以优质生源登记表、志愿填报意向书等形式吸引、误导学生。

然而,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争抢 " 状元 "" 尖子生 " 的案例仍层出不穷。高校 " 抢人大战 " 为何屡禁不止?一方面,高校招生权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另一方面," 分数线这件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李浩然说。

" 分数线高,意味着生源情况好,更容易招聘到优秀教师,有助于竞赛拿奖、论文发表和学科评估,最后又反哺了分数线。" 在李浩然看来,生源质量关系到教师招聘和学科建设,能推动高校在量化的考评指标下实现良性循环,尤其是这些考评又涉及实实在在的拨款和经费。

" 近些年,大学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早年很强势的学校有的分数线掉下去了,也有一些学校在不断地向上冲刺。" 李浩然观察到,当某所高校的分数线水涨船高时,考生和家长的填报意愿反而更强;而当某所高校的分数线连续下滑时,后续在生源质量、学科评估、吸引海外人才等方面 " 可能就像‘蝴蝶效应’一样走下坡路了 "。

图源:视觉中国

江苏海洋大学的吴志涛也在研究中发现,录取批次的改革给地方本科院校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当高考采用分批次录取的策略时,同一层次的学校在一个批次里竞争生源,很少跨批次 " 打架 "。但是新高考改革以后,本二批次的地方高校不仅要跟原来的二本院校争夺生源,还要跟一本里的冷门专业、三本里的热门专业,甚至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的地方高校 " 硬碰硬 "。

" 可以说,新高考改革后的本科高校招生,面临的是一场更严峻的挑战。" 吴志涛表示,叠加 "3+3" 的选科组合模式本就在无形中减少了高校专业招生的生源数量,冷门专业、分数线连年下滑的专业也更难通过调剂手段分流到学生。部分专业可能面临无人填报、无法完成招生计划的风险,甚至遭遇裁撤危机。

对于高校招生中的这种博弈,陈嘉夏在 2020 年高考后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由于分数线卡在几所重点大学之间,他在志愿填报期间听到了 " 各种各样的声音 "。他告诉央视网《新闻 +》记者,高考之前,身边人的利益与考生基本一致,都希望学生考出理想成绩;但成绩公布后,情况开始发生 " 亿点点 " 变化。

" 对我而言,选择适合的专业方向或许是最优解;对我的高中学校而言,引导学生报考知名度更高的大学有利于宣传;而对招生组的老师们而言,则是尽可能吸引我入学,多录取一个合适的考生。" 陈嘉夏表示,由于不同角色之间的利益出现分歧,招生期间出现各种信息博弈也就不难理解," 但实际上,关于高校历年的分数线、录取人数,以及专业水平和就业前景,其实是可以自行从学校网站、招生宣传册上查找判断的 "。

" 这或许就是高中生走向成熟的社会第一课:不轻信甜言蜜语,在纷繁复杂的声音中看清表象背后的真实动机,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选择。"

(应受访者要求,李浩然、丁贝、陈嘉夏均为化名)

参考文献:

赫鑫 ." 双一流 " 建设背景下高校本科招生宣传工作的实施路径与优化建议 [ J ] . 沈阳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23,25 ( 06 ) :53-60.

孟波 . 高校招生权:属性界定、行权逻辑与司法审查 [ J ] . 中国高教研究 ,2021, ( 04 ) :36-41.

吴志涛 . 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研究与探索 [ J ] . 才智 ,2023, ( 25 ) :119-122.

乙巳年

六月初二

2025-06-26

监制:李绍飞 王敬东

记者:卢洋

剪辑:姚抒廷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央视网 招生 考生 分数线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