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霁欣
编辑 |冒诗阳
汽车像素 ( ID:autopix ) 原创
前段时间,奔驰车主集体遭遇了一场 " 车机事故 ",导航、CarPlay 、语音控制接连失灵,很多第三方软件也陷入 " 瘫痪 ",车主们不停的尝试重启,都无济于事。
这次故障,覆盖所有搭载 MBUX 系统的车型,从奔驰 C 级,到旗舰 S 级,甚至 EQ 系列,无一幸免。
事情发生后,很多车主的第一反应是检查自己的操作是否有问题,没有怀疑过,是奔驰前一天的一次 OTA,导致了这场事故。奔驰薄弱的软件能力,再次成为话题。
这不是奔驰第一次,在软件上碰壁。2025 年 2 月,奔驰宣布启动 " 史上最大规模产品攻势 ",计划在 2025 至 2027 年间,推出 36 款新车。
作为新一代车型的首发,CLA 承担着,对奔驰全新平台、全新架构的验证任务。
然而,本该在 2025 年 4 月启动量产的全新一代 CLA,却被迫推迟到了今年第三季度。
其实早在 2023 年,新一代 CLA 的原型试制车,硬件就已经做好了,拖累进度的是软件。CLA 的核心软件架构,MB.OS 的开发进度,远不及预期。
MB.OS 是奔驰未来新车的 " 中枢神经 "。可以说是奔驰追平,甚至超越新势力车企的核心竞争力。
虽然奔驰是汽车的发明者,但在对未来汽车的定义权上,这几年,奔驰的话语权,逐渐被新势力抢走。
新势力找到的突破口是软件,从底层架构,到上层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都做自研。通过高倍速的迭代,新势力将汽车功能的竞赛,拉到了软件层面,这是奔驰等传统车企的弱势。
为了把软件优势发挥到极致,蔚小理等头部新势力,甚至开始自己造芯片。
如今,奔驰找到了反击的方式,抓大放小,把最底层、最基础的系统架构,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上层的创新,依然可以开放给供应链。
按道理,这种打法,能够最大化发挥奔驰的优势,在全球采购体系中,找到最优秀的供应商。比如 Momenta 提供的智驾方案、英伟达提供的 AI 软件架构。
奔驰向供应商提出需求,再做好验收,测试、验证外界的创新,最终集成安全可靠的整车。这套打法没有什么问题,但前提,是做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底层软件架构来承载所有的供应商方案,那就是 MB.OS。
这是一套 " 中央计算 + 区域控制 " 的架构,它要做到软件和硬件解耦,便于后续的升级。
MB.OS 由奔驰德国团队主导开发,如何完成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的软件开发,是他们遇到的最大难题。
奔驰的燃油车,平均搭载超过 80 个 ECU,代码量大约有一亿行,但各个 ECU 的接口协议,只属于博世、大陆等供应商,奔驰没有权限做改动。
而 MB.OS,要求将 80 多个分散的 ECU,整合为少数域控制器,由此,来实现软硬件的解耦,再建立统一的软件中枢,协调全车数据流,确保来自各处的海量信息,能在千兆带宽下稳定传输,拓宽车辆智能化的潜力。
但奔驰所熟悉的开发流程,对这些问题都缺乏经验。最终,导致 MB.OS 的延期
如今,奔驰的应对策略是向软件经验更丰富的中国研发团队," 紧急输血 "。奔驰不停扩张北京与上海的软件团队,并让他们承担原属德国团队的,核心开发任务。
从 2024 年底开始,电子电气架构集成、语音交互、导航等关键模块的开发都陆续移交到中国团队手中,德国总部,则退居到技术审核的角色。
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在今年 3 月到访中国时表示," 奔驰将继续投入超过 140 亿元人民币,用于提升本土研发实力 "。
将核心研发权力,转移到德国之外,在奔驰百年研发史中极为罕见,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中,奔驰看起来,是真的有些着急了。
总的来说,奔驰自研 MB.OS 的野心,符合 " 软件定义汽车 " 的行业趋势,但即便如此,CLA 的延期,以及眼下的 " 车机事故 ",似乎都在反映出,奔驰的软件能力,依然有些欠缺。
本文为汽车像素(autopix)原创内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