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的精密仪器里,鸟类是最不可或缺的齿轮。伴随着唧唧啾啾那灵动的叫声,这些 " 空中精灵 " 衔着种子飞越山川,用翅膀丈量生态版图,鸣唱生命乐章。
云在青天,朱鹮当空,黑鹳漫步,天鹅嬉戏 …… 在陕西中部,在莽莽的子午岭与葱茏的渭北山地中,蕴藏着一座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的城市——铜川。
摄影 吕炳全
近年来,铜川市持续推进 " 蓝天、碧水、净土 " 三大保卫战,生态环境得到质的改善,全市森林面积达 210 万亩,森林覆盖率 48.5%,持续擦亮 "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 名片。生态铜川已成为野生动物们的上佳栖息地,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目前,19 目 58 科 138 属 229 种鸟类精灵在此安家,5 种国家一级鸟类(朱鹮、黑鹳、金雕、大鸨、青头潜鸭)在此栖息。
今天,请您跟随小编的镜头,走近铜川的这些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
朱鹮
摄影 袁小保
摄影 李雪平
摄影 张力
名称:朱鹮(国家一级)
类别:鹈形目 鹮科
别名: 红鹤、朱鹭
识别特征:体长约 78cm,体重 1200~1900g。全身白色,渲染有粉红色,以腋下及两翼最浓。头枕部有长的矛状羽,形成羽冠。头顶及两侧裸露无羽,皮肤呈朱红色。嘴长而向下弯曲略呈弧形,黑色,上、下嘴尖端和下嘴基部红色;脚朱红色,雌鸟在繁殖期体表为烟灰色,两翼粉红色较淡。
栖息地及习性: 朱鹮栖息在水田、沼泽、山溪附近的高大乔木上,在水田、沼泽等地觅食,动物食性,以小鱼、泥鳅、虾、蟹、蛙等为食。白昼活动,每年 3 月中旬至 6 月下旬为繁殖期。朱鹮是东北亚地区特产鸟类之一,至 20 世纪 60 年代,各地野生种群陆续灭绝。我国于 1981 年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了朱鹮。1960 年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将其列为 " 国际保护鸟 "。
黑鹳
名称:黑鹳(国家一级)
类别:鹳形目 鹭科
别 名:黑老等、黑灵鸡、黑老鹳、乌鹳
摄影 周海珍
摄影 马玉侠
摄影 李雪平
识别特征:大型涉禽,体长约 94cm,体重约 2500g。嘴、颈、脚甚长,雌雄羽色相似。成鸟嘴长而直,基部粗圆,往先端渐细,朱红色,尖端色淡;眼周裸露皮肤红色,虹膜褐色。上体从头至尾包括翼羽均黑褐色;头顶缀有绿辉,翅、背及尾上覆羽具紫绿色金属光泽;颏、喉至上胸亦为黑褐色;脚长,朱红色,具四趾,前三趾基部有蹼相连。
栖息地及习性:栖息于平原或低山丘陵植被良好、林木较多且无干扰的水塘或河谷附近。性机警,难接近,站立时颈部常缩成 "s" 形。常单独活动,食物以鱼类为主。繁殖期为 4~7 月份。
金雕
摄影 李雪平
名称:金雕(国家一级)
类别:鹰形目 鹰科
别 名: 洁白雕、老雕、黑翅雕、红头雕
识别特征 :体长 85cm,体重 4000~5000g,翼展 190cm。头顶黑褐色,枕和后颈羽毛尖长,呈披针形,金黄色,具黑褐色羽干纹;上体暗褐色,肩部较淡。下体的颏、喉、前颈黑褐色,羽基白色;胸、腹亦为黑褐色,羽轴纹较淡;尾羽灰褐色,具不规则的暗灰褐色横斑和一宽黑褐色端斑。嘴端部黑色,基部蓝褐色或蓝灰色;趾黄色,爪黑色。
栖息地及习性: 栖息于高山、草原、荒漠、河谷和森林地带,冬季多到平原、农田、山地、丘陵上空活动。多单独或成对白天活动,常随暖气流在高空翱翔。冬季也有成小群活动的现象。主要捕食大型鸟类和中、小型兽类,有时也吃死尸。每年 2~3 月份开始营巢繁殖,巢呈盘状。
大鸨
摄影 张大龙
名称:大鸨(国家一级)
类别:鸨形目 鸨科
别 名:野雁、老鸨、羊须鸨、地鵏
识别特征:大型走禽,身体粗胖。体长约 100cm,体重 5000~8000g。头蓝灰色;上体淡棕色,满布粗阔的黑色横斑,粗斑之间杂以较细黑斑;喉部近白色,被以细长的纤羽。后颈基部到胸侧有棕栗色横带,形成半环状;中央尾羽的棕色较浓,黑色横斑较疏。嘴铅灰色,先端近黑色;跗蹠和趾褐色,仅具三趾,爪黑色。
栖息地及习性:栖息于广阔的草原、半荒漠地区和离村庄较远的河滩地,常以 5~15 只成群活动。既善奔跑,亦善飞翔,性胆怯,从不鸣叫。杂食性。繁殖期为 5~7 月份,雄鸟炫耀时膨出胸部羽毛。营巢于开阔草地上的浅窝内。
青头潜鸭
名称:青头潜鸭
别称:青头鸭
识别特征:体长 45 厘米左右,喙蓝灰色。雄鸟头、颈部黑绿色具金属光泽,上体深棕色,胸部深褐色,两胁浅栗色,与腹部白色形成齿状,尾部有白斑。脚灰色。
栖息地及习性:多栖息在水生植物比较丰富的湖泊中。性胆怯、翅强而有力,飞行甚快、也能很快的在地上行走。善潜水和游泳,在水面起飞也甚灵活。
来源 / 铜川新闻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