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06-26
一夜涨超1万亿元!英伟达市值重回全球第一,黄仁勋透露重磅信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作 者丨倪雨晴

编 辑丨巫燕玲

美东时间 6 月 25 日,英伟达召开 2025 年度线上股东大会,当天公司股价大涨 4.3%,收于 154.31 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总市值达到约 3.77 万亿美元,继续稳固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超过微软(约 3.66 万亿美元)。

虽然美国政府此前限制英伟达向中国出口 AI 芯片 H20,导致本财年第一季度减值 45 亿美元,第二季度预计损失约 80 亿美元,但是市场却未因此退缩。当天美股三大指数整体涨跌不一,纳指小幅上涨、标普基本持平、道指微跌,但英伟达成为焦点。

Loop Capital 预测英伟达市值可达 6 万亿美元。分析师 Ananda   Baruah 将英伟达的目标价从 175 美元上调至 250 美元,是华尔街当前的最高目标价。

他还在研报中指出:" 我们的研究表明,我们正进入下一波生成式 AI(Gen   AI)采用的‘黄金浪潮’,而英伟达正处于这股更强劲需求的前端。"

在股东大会上,英伟达创始人兼 CEO 黄仁勋(Jensen Huang)谈到了最近的重点布局。他表示,公司正在迈入 " 十年 AI 基础设施建设周期 " 的开端,"AI 和机器人技术是最大的两个增长机会,代表着数万亿美元的市场 "。

今年以来,英伟达一直强调公司正在向 AI 基础设施企业转型,并走访全球各国探讨 AI 基建、AI 工厂的构建。会上,黄仁勋也强调了对自主 " 主权 AI" 的重视,称全球各国将加速 AI 基础设施部署。本月,英伟达在欧洲各国,已经有多个大型项目达成合作。

在新芯片的节奏上,英伟达已经宣布每年发布新一代 AI 芯片,并已为 Blackwell、Vera   Rubin 等系列做准备,来应对日益增长的模型推理及训练需求。

整体而言,此次英伟达释放三大战略信号,其一是继续稳固 AI 领先地位,依托 Blackwell 及后续新品,继续加强技术优势。

其二是看好机器人、自动驾驶等 AI 战场。机器人无疑是英伟达瞄准的下一个标地," 通用机器人的时代已经到来。" 黄仁勋多次在演讲中表达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劳动力需求与 AI 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在推动通用机器人加速走向产业化。

事实上,英伟达对于机器人的理解更为广泛,黄仁勋指出三种机器人,第一是代理机器人(agentic robots)和代理 AI(agentic AI),第二是自动驾驶汽车,第三是人形机器人。从中也能看到英伟达在机器人领域的野心,在 AI 触及的泛机器人地带,英伟达都要延伸到。

此外,英伟达一直在加速主权 AI 建设,加码政府与超大规模合作项目,强化全球基础设施。这是英伟达在进一步拓展全球化市场,同时也可以抵消出口管制的影响。

截至 2026 财年 Q1,英伟达营收达 440.6 亿美元,同比增长 69%;GAAP 净利润 187.8 亿美元,同比增 26%;Non-GAAP 每股摊薄收益 0.81 美元,同比增长 33%。不久前,黄仁勋进行了减持,根据 3 月启动的 Rule   10b5 ‑ 1 预定交易计划,6 月 20 日和 23 日两天内,黄仁勋共售出 100000 股英伟达股票,价值约 145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 亿元),平均售价约 144 美元 / 股。

英伟达构建的 AI 基础设施生态(包括 GPU、CUDA 平台、软件服务及数据中心支撑)正深化,其定位已从 " 芯片公司 " 升级为 "AI 基础设施平台提供商 "。

当然,英伟达依然面临多个维度的挑战。一方面中国市场仍在受限,目前英伟达正尝试更新芯片设计,来符合管制标准,希望继续服务中国市场。

另一方面,同业竞争压力加大,包括 AMD、谷歌、亚马逊等公司都在加大 AI 布局。不过市场普遍认为,在高端 AI 芯片性能方面,目前仍难撼动英伟达现有地位,但是挑战者的队伍在变强。

虽然面临全球政策限制,英伟达凭借其技术生态、持续的产品迭代和刚性的需求支撑,成为 AI 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企业。但未来的竞争态势依然不容忽视,如何持续保持技术节奏并有效应对外部风险,都将成为 AI 蓝图的关键。

本期编辑 黎雨桐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英伟达 ai 机器人 黄仁勋 基础设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