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丞达主营高温尼龙材料,年收入约 1000 万元,一家手握 12 项专利的高新技术企业,但像丞达这样的小微企业,倘若 " 穿越 " 回十年前找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那可是件麻烦事儿。
十年前,国务院设立 600 亿元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通过市场化方式支持初创期企业,同时银监会放宽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要求,但小微金融还是难展开——无他,还是缺信用记录,银行风控是 " 难为无米之炊 "。当年曾有小微企业主手里没有别的抵押物,只能拿着自己租赁商场铺位的合同和租金支付记录上门,银行也大着胆子把这笔贷款办下去了。
十年过去,千行百业蓬勃发展,诞生无数新兴业态,能够证明小微企业主有还款能力的记录,已不止一份租约了。但问题在于,怎么把这些记录从小微企业经营的细枝末节里扒拉出来,成为一份份强有力的证明?
技术加持,给小微企业 " 找定位 "
这件事,网商银行说,他们很在行。
本文开头提到的浙江丞达,雷峰网一年前曾有过观察,网商银行也通过产业大模型 " 透视 " 到了丞达的情况:
它生产的尼龙的材料,经过了层层加工、装配后,最终去了比亚迪汽车、华为手机的绝缘层。
它位于浙江嘉兴平湖,浙江四大新材料基地之一,拥有完善的产业链生态与原材料优势。
这套有大模型加持的产业链金融系统,被命名为 " 大雁 "。传统的产业链金融还是倾向于以明星企业为核心,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只是明星光环下的一个小点。但 " 大雁 " 俯瞰全产业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信用平权的理念与 AI 技术,牵引小微的信用刻画效率产生 10 倍级跃升。如今,大雁系统已经构建了 9 大产业链图谱,精准识别了 2100 万家企业链上小微,将原本不到 30% 的金融服务覆盖率提升到了 80%。
大雁系统已服务超 58 万家科创型小微企业,覆盖全国 26% 的科创型企业,授信金额超千亿元——大雁过境之处,专利证和房产证一样好使。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网商银行又成功分析了丞达的厂房视频,确认生产面积为 500 平米;识别其采购发票和订单合同,发现近期新增 1 家合作伙伴,涉及订单金额 300 万元。
同时,丞达的资金流也有规律可循:回款周期较长,每月有固定支出;采购高峰是 4 月和 8 月;出货高峰在 9 月;回款高峰则在年底。
至此,这家不轻易出现在台前的高新技术企业,终于在辽阔的产业地图上有了清晰的定位,定位的 " 坐标 " 正是来自于生产链、订单情况、经营流水等等细节。
能为丞达们找到 " 定位坐标 ",这与网商银行的技术储备密不可分。在此过程中,网商银行运用计算机视觉和多模态模型技术,直接分析小微企业提供的各类材料。无论是合同、发票,还是店面、设备、库存的照片或视频,这些原本零散、难处理的信息,在技术的帮助下成为了小微企业的新画像。目前,网商银行基本能识别所有与小微经营相关的材料,包括税务、合同、资质、水电煤缴费单、专利证等。
网商银行也透露,资金流动的预测借助了时序大模型的能力,分析包括制造业、电商、经销商等在内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资金波动规律,如今他们的小微资金流预测准确率能稳定在 95% 以上。
AI 时代,想给小微企业配置专属 CFO
但积攒了多年 AI 能力的网商银行,想做的、能做的,似乎不止于此。
提到小微金融,业界想到的通常是怎么向小微企业借钱、借出合适的钱、再想办法尽快收回来。不过在今天刚结束的网商银行十周年分享会上,他们提到了融资之外的事情:财富管理。
别看小微企业麻雀虽小,同样也有财富管理的需求,但相关产品多如牛毛,光是分类就有固收、银行理财、基金、黄金、股票、保险等多个大类。
每一细分品类下,又有成百上千的产品。以网商银行重点布局的理财为例,市场产品就超 4 万种。
网商银行做的一件大事,正是基于对银行理财底层资产和历史表现的深度认知,结合精准的小微资金流预测,从上万产品中筛选出约 500 款,精准匹配小微的理财需求。
小微企业的资金增值痛点很强,需求也很大。但小微企业的经营资金流动性极高,面向大企业的资管服务,门槛高、费用贵,他们 " 用不起 ";面向个人的理财产品,在流动性设计上存在错配,没法满足经营周转需求," 不好用 "。这就导致小微的流动资金理财长期处于 " 没人管 " 或者 " 管不了 " 的状态。
如果小微企业的投资性收益可以带来净利润 1% 的提升,将极大提升经营韧性。1 个点的净利润,对大企业而言,只是赚多赚少的区别,但足以把那些缺乏现金储备的小微企业,推到生死线的边缘。
这样一来,给小微的理财产品必须定制,网商银行 " 布谷鸟 " 智能普惠理财系统应运而生,对千行百业的小微进行资金流预测,从而为银行理财公司提供申赎情况预测,与其联合定制贴合小微经营周期的银行理财产品。
如今,网商银行在小微理财领域,已经合作了 23 家理财子公司。
与此同时,网商银行也希望能帮助企业摸透行业趋势,就以刚刚提到的浙江丞达为例:定位企业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后,运用 AI 能力,进一步分析行业景气度、研判产业政策与竞争环境、了解学习行业标杆企业,从而评估企业竞争力与发展空间。
这套面向小微企业的服务,具备梳理企业经营、摸清行业趋势、认知金融工具三大能力,网商银行决定将这套服务和能力定义为:
千万小微企业的 AI CFO。
一名合格的 CFO,首先要有强大的认知能力,懂企业经营,懂行业趋势,懂金融工具。这也正是网商银行在充分发展 AI 能力之后,沉淀下来的小微金融服务内容。
网商银行行长冯亮认为,在全世界,优秀的 CFO 都是稀缺品,只有大企业能够拥有,小微企业不可能请得起。但是,在 AI 时代,让小微企业也拥有一名 CFO,是具备可能性的:
" 要做大如此强大的认知,在过去难以想象,但未来,让 AI 的认识水平,能接近一位商学院毕业的高材生,甚至有从业经验的 CFO,并非天方夜谭。"
冯亮表示,网商银行已经开始探索建设 AI 化的小微认知平台,上述图景已有部分实现。
未来已来,服务范式迎巨变
冯亮也在分享会上透露,AI CFO 的认知能力提升后,将触发银行服务范式的三大改变。
首先,从 " 给产品 " 到 " 当管家 "。比如,票据收付和贴现是一个标准化金融产品,小微企业可以用,但甄别票据真假,如何组合付票,研究贴现利率,选择贴现时机,对他们来说,显然难度 " 超纲 "。
其次,从 " 金融 " 向 " 经营 " 延伸。比如开连锁店的小微企业,不仅希望银行能一站式处理多门店、多平台的收款,还希望银行能帮他统计分析,哪个门店生意好,哪个差,营销预算怎么分配,和自己同类型的连锁店生意怎么样,有什么好的营销举措,如果想开新店,去什么区域布局,性价比最高。
第三,从 " 独立提供 " 到 " 跨应用调度 "。比如小微企业招投标场景,周期很长,小微企业需要搜索投标项目、分析自身竞争力、撰写投标文书;如果中标,要写合同,要融资。
一位好的 CFO,正好能够解决这些痛点,有望成为小微企业的 " 贴身管家 "" 生意参谋 " 和 " 资源调度大师 "。
需求很复杂,但服务范式的变革正在萌芽。
" 网商银行做不了所有服务,但可以为小微企业调起其他 Agent(智能体)的服务。" 冯亮畅想称,"AI 票据管家 ""AI 连锁通资金大脑 ""AI 投标助手 " ……有一些应用正在酝酿,不久的将来会尝试运行。
回顾十年前,二维码的身影已逐渐为人们所熟悉,用户们开始尝试在手机银行 App 上处理水电缴费,小微企业贷款启动了线上化进程,网商银行也在那一年正式登场,与小微企业的故事在十年间徐徐展开。现如今,大模型和 AI agent 也出现在了金融服务的方方面面,正准备向小微金融的更深处走去,走进乡间地头,走进无数人的创业岁月,网商银行也翻开了它的 AI 银行新篇章。
冯亮认为,网商银行从科技起家,过去 10 年是一家不设网点的数字银行,未来 10 年,要成为一家创造增量价值的 AI 银行。
"AI 的使命,不是替代人,而是创造增量价值,上千万小微企业过去请不起 CFO,如果因为技术进步,他们也有了 AI CFO,生意做得更大更好,这是社会的增量价值,我们相信,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是通往金融服务平权的阶梯。"
当科技穿透信息壁垒、化解风控难题,小微金融便超越了单纯的经济行为,成为推动社会公平与创新的基石。如今小微金融还是那样难做吗?是的,但无数人在为此努力,努力让乡村农夫的收成、科创企业的专利、个体商户的烟火气,都能在数据与算法的赋能下,获得与大型企业同等的金融 " 尊严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