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即将到来,很多家长都趁着假期带孩子自驾旅行。交管部门提示广大家长,带娃自驾出行途中,家长要增强自身交通安全意识,尽到监护责任,防范孩子在旅途中常见的交通安全隐患,保障孩子出行交通安全。
图新鲜坐副驾驶座位 危及安全干扰驾驶
自驾出行中,有的孩子喜欢坐在副驾驶座位上。也有一些家长,抱着才几个月大的婴儿或者一两岁的幼儿,坐在副驾驶座位上,认为自己抱着孩子乘车,长途出行中,孩子不但舒服还 " 绝对安全 ",其实这种行为存在极大危险。
交警提示:让孩子坐在副驾驶座位上,即使系上安全带,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 , 汽车内气囊打开时产生的冲击力相当大,孩子柔弱的身体难以承受。此外,孩子坐在副驾驶座位上,难免出于好奇心随手动到中控台或者排挡杆等,会妨碍机动车驾驶人开车。怀抱孩子坐在副驾驶座位上,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怀中的孩子就是家长的‘安全气囊’,会优先接触到展开的气囊,快速弹开的气囊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如果直接冲击孩子头部,会造成非常大的伤害。
《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规定》中明确规定,驾驶人不得允许未满十二周岁的未成年人乘坐副驾驶座位。未满 12 周岁的孩子要坐在汽车第二排,而且要乘坐儿童安全座椅,系好安全带。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
嫌热不系安全带 紧急情况隐患大
长途行车中,大人可以自觉守规矩,全程系着安全带,但是有的孩子,天性活泼,难免坐不住,或者嫌热不系安全带,特别是坐在后排座的时候,家长也觉得 " 后排座很安全 ",就忽视了孩子系安全带的问题。
交警提示:驾乘机动车不系安全带,在紧急情况下,很容易与仪表盘、挡风玻璃发生碰撞,甚至被甩出车外,加大了受到高速抛甩撞击或遭到其他车辆碾轧伤害的风险。如果坐在后排座位上的乘客不系安全带,在发生事故的瞬间,还会猛烈撞击前排座椅,对前排司机、乘客形成极大的冲击力,增加了前排乘客的伤亡率,成为道路交通事故中的隐形 " 杀手 "。在乘车发生碰撞或紧急刹车时,规范使用安全带能将车上的乘员束缚在座位上,其缓冲作用会吸收大量动能,从而大大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因此,自驾出行中,车内驾乘人员均应全程系好安全带。长途行车中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适当增加休息频次,缓解孩子路程中的疲惫和无聊的情绪。
探身车外凉快又拉风 不知危险随之来
自驾出行途中,长途行车未免枯燥,有的孩子出于好奇贪玩或贪图凉快,将胳膊等身体部位伸出车窗外,还有的孩子站在座位上,将身体从打开的天窗探出,这些行为都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
交警提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 77 条规定,机动车行驶中,不得干扰驾驶,不得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到车外,不得跳车。
孩子将身体伸出天窗不仅危险,还属于交通违法行为。把身体探出天窗,极有可能会被路边的广告牌或树枝刮伤。当发生追尾事故或紧急刹车时,由于强大的撞击力和紧急制动,孩子因站不稳直接跌落,很可能伤及孩子的脖子和肋骨,还有可能将孩子甩到窗外。
后排座当 " 休息区 " 遇紧急情况易受伤
为了让孩子在长途行车中稍微舒适些,便将车辆的后排座布置成 " 休息区 ",年龄稍小的孩子,可以随意站立、躺卧,甚至蹦跳玩耍,这样车辆在行进中很不安全。
交警提示:急刹或发生碰撞时,站立或躺在后排座位上的孩子会完全没准备而被惯性推到前排座椅上,造成伤害。此外,为了安抚年龄较小的孩子,还有家长自驾出行时,还将玩具、零食搬上车,一些玩具材质较硬,遇车辆急刹时增加了孩子撞击时受伤的风险。在车内吃东西,车辆转弯、颠簸、刹车时,很可能导致食物阻塞孩子呼吸道引发窒息。
把孩子单独留在车里 一时疏忽后果严重
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仍然是不少家长容易存在的问题,密闭车内气温飙升,易导致孩子出现缺氧、脱水昏迷,甚至窒息死亡。也许有人会说开着空调就不热了,可如果在汽车怠速状态下开着空调,车内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会急速上升,一氧化碳中毒同样会导致头痛、恶心,虚脱,甚至死亡。
交警提示:自驾出行中,无论何种情况下,家长都不要把婴幼儿、儿童独自留在车内。即便是短时间下车,也不要让孩子呆在车内,家长要养成下车时查看后座的习惯。不要贴过暗的车窗膜,万一孩子被困车内,也能及时被其他人发现。如果儿童被困车内,家长应保持镇定,通过与孩子沟通使其保持情绪稳定,引导孩子自行从车内开门。若短时间内无法打开车门,切记不要犹豫,果断砸窗,孩子被救出车外后及时对孩子做一些散热、补水等措施。如果孩子有昏迷情况,要立即送医。同时,家长应教会孩子被困车内时拍打车窗求救;教会孩子如何从内部打开车门、按喇叭等应急技巧。此外,车内应常备饮用水,让孩子在被困的情况下可以饮水降温。(记者 胡智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