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06-27
曹操出行港股上市:定制车提升服务效率,生态闭环锚定Robotaxi未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6 月 25 日,曹操出行在港交所敲响上市锣声。

作为港股市场规模领先的科技出行平台,曹操出行披露的突破性数据引发行业震动:其定制车策略使车辆总持有成本(TCO)降低 36.4%,司机时薪达 35.7 元,显著高于行业平均的 27 元。

这组数字背后,是曹操出行背后吉利集团长达十年的生态布局成果,更是网约车行业破解内卷魔咒的关键密码。

当曹操出行 3.4 万辆定制车组成的绿色车队穿梭于 146 个城市街道,在苏杭试点的 Robotaxi 不断积累运营数据,网约车行业一个更本质的变革正在发生:这次比的不是谁补贴多,而是看谁能构建更高效、成本更低、技术更先进的运营体系。

行业桎梏:平台和司机承受成本压力

经过十几年发展,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已经极为庞大,作为城市出行的民生刚需,网约车的用户价格敏感性强,政策对抽佣上限普遍控制在 20% 至 30%。行业监测数据显示,平台单均利润率长期徘徊在 3% 以下,远低于其他互联网服务业态。

司机端的收入困境尤为突出。某一线城市全职司机每天跑下来流水大概在 200 元至 500 元之间,扣除平台抽成、油费(或电费)以及车辆损耗,一个月真正到手的钱大概只有 4000 元至 8000 元。在二三线城市,收入可能更低。

司机王师傅在北京开一辆普通的电动车跑网约车,每天辛苦 10 小时,扣除充电费、平台抽成和车辆磨损费后,月收入勉强达到 7000 元。而同城的李师傅,驾驶的是曹操的定制车,得益于换电速度快和维保费用低,在同样工作时长的情况下,月收入能接近 8000 元,压力明显小一些。

事实上,司机收入低、平台也难赚钱是整个共享行业面临的问题,根源在于车辆总持有成本(TCO)太高,简单说就是一辆车从买(或租)到最终报废整个过程中花的钱,包括买车钱、充电 / 加油费、保险费、保养维修费等,这些费用是压在平台和司机身上最重的担子。

定制车生态:省下的都是真金白银

曹操出行是怎么尝试解决网约车成本高这个难题的呢?它在 2021 年做了个大转变,不再只做撮合司机和乘客的打车平台,而是依托吉利集团,深度介入车辆的设计、生产和运营,推出了枫叶 80V、曹操 60 等专门为网约车设计的车型。这相当于自己下场 " 造车 ",虽然难度更大,但好处也很明显。

招股书显示,截至 2024 年底,曹操出行在 31 个城市运营超过 3.4 万辆定制车,构成中国最大定制车队,其订单 GTV 占比从 2023 年的 20.1% 跃升至 25.1%。

这种定制车的核心好处就是能大幅降低车辆 TCO。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曹操的定制车 TCO 比市面上普通的纯电动车低了整整 36.4%,算下来平均每公里成本只要 5 毛钱左右。

这是怎么做到的?关键在于车是专门为跑网约车设计的:后排空间更大,座椅更舒适,车里装了智能座舱,乘客可以用手机调空调温度、选音乐;车子支持换电补能,快速换好满电电池接着跑;装了司机疲劳驾驶监控(DMS)和碰撞预警系统(FCW),事故率比行业平均水平低不少。

这些设计舍弃了一些私家车追求的豪华感或加速性能,将成本都投入到提升运营效率和乘客体验上。

更重要的是,曹操出行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车辆服务解决方案,靠的是吉利整个体系的配合。

比如,曹操有自己的换电伙伴——易易互联。截至 2024 年底,全国 26 个城市有 378 个换电站,司机驶入换电站,60 秒就能换好一块满电电池,与加油速度相当,大大节省了充电等待时间。

维保方面,有 133 家吉利授权的维修店专门为曹操的定制车服务。让维修保养速度同比快了 25%,成本更是同比降低 54%,实实在在给司机省了钱和时间。

财务数据也证明了这条路走得通:曹操出行 2024 年收入达到 146.57 亿元,比前一年增长了 37.4%;毛利率从 2023 年的 5.8% 提升到了 8.1%。

平台财务状况得到改善的同时,曹操出行司机收入也提高了,平均时薪从 2022 年的 30.9 元涨到了 2024 年的 35.7 元,显著高于行业平均的 27 元。在切实提升收入的吸引下,定制车模式越来越受司机欢迎,也推动了平台整体效率的提升。

Robotaxi:把省钱经验复制到未来

就在大家还在关注网约车怎么赚钱时,曹操出行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Robotaxi。而且,曹操出行现在的定制车经验,正好为做 Robotaxi 打下了基础。

今年 2 月底,曹操的 " 曹操智行 " 自动驾驶平台已经在苏州和杭州开始示范运营。曹操是国内仅有的一家同时拥有 " 定制车制造能力 + 自动驾驶技术 + 出行运营平台 " 的公司,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这类似特斯拉的自运营模式,但在国内出行公司里是独一份。

对比来看,Waymo 技术很强,但造车要找捷豹等合作,运营又要靠 Uber 这样的平台。各环节是分开的。曹操出行是依托吉利自己搞定自动驾驶技术、造出专门定制的自动驾驶车辆、并在自己的平台上运营,相当于一条龙服务。

事实上,在网约车市场多年的经验,对曹操出行未来做 Robotaxi 也帮助巨大。

成本控制上,曹操出行在定制车运营中积累的降低成本的经验(比如高效的换电模式),可以直接用到 Robotaxi 上。要知道,Robotaxi 现在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车辆太贵,运营成本高。

车辆管理上,所有出行企业都需要思考怎么管好几千甚至几万辆车,怎么保证服务稳定?曹操出行管理 3.4 万辆定制车所积累的能力,未来可应用于 Robotaxi 车队的管理。

服务网络上,曹操出行现有的换电站网络、维修保养体系,未来都可以进一步升级服务 Robotaxi。

根据计划,曹操出行将在 2026 年底推出专门为 L4 级(高度自动化)自动驾驶设计的定制出租车,并且配套建设自动化的维修保养、能源补充(换电 / 充电)和客服系统。这辆车会基于现有定制车的成功经验来设计,把成本控制放在首位。

价值:短期赚钱 VS 长期故事

资本市场对曹操的故事感兴趣吗?从其基石投资者名单即可看出:奔驰、未来资产(投资机构)、国轩高科(电池)、亿纬锂能(电池)、速腾聚创(激光雷达)这些产业相关的巨头都参与了认购,合计认购金额达到约 9.52 亿港元,它们愿意真金白银支持,并且同意锁定股票 6 个月,说明它们看好曹操的长期发展。

从短期确定性看,曹操出行的定制车模式持续改善企业盈利能力。今年第一季度数据不错:总交易额(GTV)涨了 54.9%,订单量涨了 51.8%,收入 42 亿元,毛利率进一步提升到 8.5%。随着更多定制车上路,毛利率还有提升空间,离整体盈利的目标更近了。

从长期稀缺性看,曹操出行拥有押注 Robotaxi 领域的优势。高盛预测,中国的 Robotaxi 市场将从 2025 年很小的规模(约 5400 万美元),暴涨到 2035 年的 470 亿美元(约 3400 亿人民币),这个增长空间相当巨大,曹操凭借 " 造车 + 技术 + 运营 " 的完整链条,有望在这个巨大市场里占据重要位置。它这种 " 自闭环 " 的模式,被看作是与特斯拉、区别于 Waymo 等纯技术方案提供商形成差异化的关键优势。

当然,风险也存在。一方面,网约车行业的监管政策一直比较严,抽佣上限、合规要求等都可能影响企业利润,这是行业共同面对的挑战。另一方面,Robotaxi 的技术什么时候能真正成熟到去掉安全员、大规模上路?法律法规什么时候能允许没有司机的出租车满街跑?这些都需要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曹操出行上市首日股价出现下跌,反映出投资者对当前市场环境的谨慎态度。但基石投资者的坚定支持和产业资本的深度绑定,传递出对曹操长期战略的信心。

结语

在网约车盈利难题和未来出行技术变革的交汇点上,曹操出行在港股上市,不仅是一次融资行为,更是中国智能出行发展的进一步探索。

曹操出行的实践传递出一个核心理念:当整个行业被高成本压得喘不过气时,只有深入到车辆制造和运营的每个环节去优化成本结构,才能真正打破 " 不赚钱 " 的魔咒。

这场始于港股上市的 " 效率革命 ",未来可能会深刻改变我们熟悉的出行方式。从省钱省时的定制网约车,到科幻感十足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曹操出行正试图用一套完整的 " 中国方案 ",在出行行业的效率竞争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能否成功,时间会给出答案。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曹操出行 网约车 港股 吉利集团 曹操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