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 | 张克环
编辑 | 张俐
作者 | 桑田
来自汽湃(GREATAUTO ) 的报道
2025 年,中国新能源车市早已卷入深水区。价格战、技术战、渠道战接连上演,留给每家传统车企的喘息空间越来越小。
就在行业风口愈加难以琢磨之时,东风给出了自己的选择:不再修修补补,而是重建一家公司。6 月 26 日,东风汽车集团正式宣布成立 " 奕派汽车科技公司 ",一纸公告,几乎宣告着东风自主的一次彻底 " 重启 "。
相比传统品牌焕新,奕派的设立,更像是一次 " 组织级 " 的重塑。这家新公司不属于风神,不隶属于纳米,也不是岚图的子品牌,而是一家独立、完整、从产品开发到销售全链条自营的科技型公司。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一个品牌本身。
对于已经拥有风神、纳米、岚图等多条自主产品线的东风来说,为什么还要重建一家公司?这家公司会改变什么,又是否真的具备逆势增长的可能?
" 整合 "
不只是资源,更是战略态度
这并不是东风第一次尝试 " 体系整合 "。
自 2023 年提出 " 跃迁行动 " 以来,东风就已开始在研发、采购、平台共建等层面打破原有体系的部门壁垒。而这次奕派汽车科技公司的成立,则是一次更彻底的 " 组织重组 "。
根据东风官方表述,奕派将成为一家覆盖 " 商业、研发、制造、采购、销售、售后 " 的全价值链科技公司,拥有独立运营机制、完整开发能力与对外资源整合权限。更关键的是,其组织架构参考岚图汽车,具备极强的市场导向与灵活运营属性。
如果说风神、纳米仍承接着部分传统体系的惯性,那么奕派科技更像是一块 " 干净的白板 ",以一套新的逻辑,重新启动东风自主板块的动力系统。
从资源角度看,这一变动的力度不小。据透露,新科技公司有点类似于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模式,原东风乘用车销售公司和三大品牌矩阵依旧不变,新增了独立的车型造型和开发部门,拥有了更多和更大的自主权。用一句话总结,这是一次从产品模式到组织模式的同步切换。
这也意味着,在新能源赛道,东风选择了与吉利、广汽相似的路径:以独立运营平台推动集团转型,而不是在原有体系中 " 改良 "。
而这样的选择,既是基于市场倒逼的压力,也体现了东风在战略层面的主动。
来自岚图的信心
与 " 拥有 " 华为的未来
东风之所以敢于推倒重来,一个重要背景是:岚图,终于跑通了。
2025 年 5 月,岚图销量突破万辆,同比增长 121.7%,并实现连续三个月销量过万。这个数字虽未达到理想、小鹏级别的市场表现,却足以证明其商业逻辑已初步成立:高端智能电动车,并非国企做不出来。
岚图的经验告诉东风:只要组织形态足够灵活,产品定义足够精准,即便是在 " 卷到极致 " 的新能源车市,也能获得用户和市场的认可。
奕派科技公司正是站在这一成果之上 " 从 0 到 1" 的再次出发。而更重要的是,这一轮,还有华为相伴。
早在 2025 年 1 月,奕派与华为就已签署智能汽车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将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电动等核心技术展开全面协同。进入二季度后,双方迅速推动 DH 联合共创项目,并于 4 月在成都设立新公司——东风乘用车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据媒体披露,未来东风与华为的合作新车将由成都神龙工厂投产,新公司也将承担销售、渠道与用户运营重任。整体路径清晰可见:一套标准参考华为模式,一套打法复制问界经验,一套资源独立运营。
虽然在产业内,关于华为 " 过度绑定 " 的讨论从未停歇,但也必须承认,2025 年,能够带来真实用户、真实流量、真实产品效率提升的,华为是一个少有的高确定性伙伴——奕派选择 " 押注 " 华为,未必意味着完全依赖,更可能是一次 " 借力破局 "。
奕派:不是岚图的复制
而是面向主流市场的破圈
在集团自主品牌矩阵中,奕派的角色定位独特而关键。
风神守住 10 万元级别主力市场,纳米瞄准国民小车赛道,岚图主攻高端智能,而奕派所瞄准的,则是比亚迪汉、广汽昊铂、小鹏 P7 等合资自主竞争最激烈的主流中高端电动市场。其现有产品 e π 007、e π 008 已基本形成轿车 +SUV、纯电 + 增程双线布局,且在造型、技术堆料、智能化体验等方面,均有超越同级合资产品的竞争力。
以 e π 007 为例:车辆配备 800V 高压平台,四驱版零百加速 3.9 秒,CLTC 续航最高 620 公里,且配备激光雷达与华为智驾系统,售价则压在 20 万元内。即便放在当前的智能新能源轿车市场,也是配置极为激进、产品力极为均衡的代表之一。
更值得关注的是,奕派在渠道端也同步启动全新体系搭建——既保留集团现有网络优势,又引入华为零售标准,构建更贴近 " 体验零售逻辑 " 的销售前端。这种模式在 e π 007、008 等前期上市过程中已初步验证成效,未来或将成为集团在中端市场的标准打法模板。
也正因如此,未来的奕派显然不会是岚图的复制,更不是纳米的平替,而是承上启下、打通 " 价值感 " 与 " 可及性 " 的关键通道。
东风需要一场 " 组织级 " 的信心修复
近两年,关于 " 东风状态 " 的讨论并不稀少。无论是自主品牌发展的相对不均衡,还是与长安合并传闻的起伏,行业对这家老牌央企的 " 忧虑 " 不无道理。
但换个角度看,恰恰是 " 遭遇瓶颈 " 之后的组织,才更需要一次具有穿透力的变革。奕派汽车科技公司的诞生,也可以视为一种 " 破而后立 " 的信号——如果说过去的风神、岚图、纳米,是一次次产品维度的攻坚,那奕派科技,则是东风在组织、流程、战略、文化全维度上的一次 " 整体重启 "。
这种重启并不容易,但一旦成立,它所带来的效率重构、价值认知再塑与员工心态修复,将远大于单车产品的市场波动。
在汽车产业深度智能化、渠道碎片化、用户主动化的今天,一个具备 " 从 0 到 1" 能力的组织,或许比单一爆款产品更具想象力。
改革不问前程,但问初心。站在 2025 年的节点上回看,奕派科技公司的成立,有宏观趋势推动,也有东风内部的危机倒逼,但更有一种 " 自我松动 " 的主动性。在创新这件事上,东风或许比不上 " 新势力 ",也比不上美国的特斯拉,中国的小米,但它曾是中国最早做自主研发、最早提出高端突破、最早落地多品牌矩阵的国企之一。
如今,回到初心,重新出发,并不丢人。
结语
奕派的名字里藏着 "e+ π " 的组合,代表科技、代表理性,也代表着无限可能的循环。
对东风来说,这是一次必要的组织再造;对行业来说,也是一种央企逻辑重启的有益尝试;对市场来说,或许是一次久违的 " 从容叙事 "。毕竟,没有哪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转型,是靠一次 " 官宣 " 完成的。但如果变革已经开始,那就值得尊重、值得等待。
东风,正在重新启程。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法律顾问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 姜磊律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