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的一架 F-35B 战机因躲避暴风雨,被迫降落在印度机场。
印度方面表现出 " 热情好客 ",邀请战机进入机库避雨,却遭到英国方面的断然拒绝。英国人宁可让这架宝贝战机在露天经受风雨侵袭,也不愿让其进入印度的机库,这背后的顾虑不言而喻 —— 他们担心印度会借此机会近距离窥探 F-35B 的核心技术,尤其是至关重要的隐身涂层。
这一事件的时间节点,更是充满了微妙意味。
长期以来,印度在第五代战斗机的获取上困难重重。美国出于技术保密等多重因素考虑,始终拒绝向印度出售 F-35;俄罗斯推出的苏 - 57 战斗机,也因性能稳定性等问题,被印度视为 " 半成品 "。如今,一架现成的 F-35B 战机意外降临,对于迫切渴望掌握五代机技术的印度而言,无疑是天上掉下的 " 教学模型 "。尽管印度安保人员 24 小时站岗,看似在精心保护这架战机,但谁也无法保证,印度不会在暗处采取行动。毕竟,在军事技术竞争中,任何细微的信息都可能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
英国人的焦虑溢于言表。F-35B 战机的隐身涂料极为娇贵,不仅需要特定的维护环境,就连雨水冲刷都可能影响其隐身性能。而战机独特的垂直起降旋转喷管,以及高度机密的航电系统,此刻都毫无保留地暴露在印度工程师眼前。更令英国担忧的是,现代侦察技术日新月异,即便驾驶舱紧锁,电磁信号捕获等手段也可能让战机的部分技术细节泄露。联想到当年台风战机在中国迫降时,英国连夜派遣专家携带保密协议紧急处理的情景,此次英国在 F-35B 迫降事件中的反应明显滞后,这无疑加剧了其对技术泄露的恐慌。
面对英国的担忧,印度也展现出了自己的 " 智慧 "。尽管印度官方信誓旦旦地表示 " 绝对守规矩 ",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诸多可操作空间。印度机场的雷达系统可能会 " 无意 " 间记录下 F-35B 的电磁特征;地勤人员在进行 " 例行检查 " 时,手机摄像头 " 忘记关闭 " 也并非不可能。恰逢印度季风季节,恶劣的天气更是给了印度一个完美的借口 —— " 不是我们不放行,实在是天气状况不允许 "。
印度巧妙地利用天时地利,上演了一出充满博弈意味的 " 拖延大戏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