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这个夏天,电影暑期档的战火已熊熊燃起。据悉,目前已有超过 60 部中外大片扎堆暑期档,不过,这还只是开胃菜,真正的大招在后面:一批带着 " 龙标 " 的 VR 电影正 " 杀入 " 战场。
在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未来影院启动仪式上,7 部虚拟现实电影暑期档片单重磅发布。这份豪华阵容包括:《长安三万里》《地心游记》《帝国密码——秦始皇陵》《封神前传:一个女将军的殷商盛世》《龙门金刚》《吞食者》《只此青绿》。这些片子在暑期档,就要在全国各地的影院、博物馆甚至商场里和大家见面了。
值得期待的是,虚拟现实电影《长安三万里》预计 7 月起将在上海、西安、成都、杭州等城市与观众见面。而改编自科幻大师凡尔纳经典名作的《地心游记》,计划 7 月推出空旷版,9 月上线全感版,预计覆盖超 10 个城市、15 家线下体验店。
这个暑期档,可真是要把 " 看电影 " 变成 " 玩电影 " 了。看来,暑期档的快乐又要升级了。
虚拟现实电影行业迎来爆发前夜?
说起来,这场虚拟现实电影的热潮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其实早就埋有伏笔了。
最新消息显示,目前已经有 19 部虚拟现实电影拿到了 " 准生证 "。备案单位阵容方面,也是堪称 " 神仙打架 ":有拍过《大话西游》《红高粱》的老牌制片厂,也有参与《阿凡达》《X 战警》国际大片的资深团队,还有不少行业新秀,带着新鲜的创意和想法加入进来,这种 " 老中青 " 三代同台的格局,似乎也在预示着 VR 电影产业生态正在加速成型。
再看看国际舞台上的表现,中国 VR 电影也是带来了捷报。在第 78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河南广电出品的 VR 电影《唐宫夜宴》斩获 " 荣誉影片 " 称号。这部获得中国虚拟现实电影首张 " 龙标 "(虚字 001 号)的作品,凭借独特的文化表达和前沿技术融合,成为了本届电影节最具辨识度的 " 中国名片 " 之一。
政策方面也是利好不断,国家电影局发布《港澳服务提供者投资电影制作业务管理规定》,鼓励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投资设立电影制作公司,开展电影制作业务,业务涵盖故事片、动画、纪录片、虚拟现实电影等全类型制作。为 VR 电影产业的发展又添了一把火。
此外,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 VR 相关企业超 3.5 万家。其中,2025 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 2400 余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近五年间,VR 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并在 2024 年达到顶峰。产业热度可见一斑。
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江苏省、北京市 VR 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广东省以超过 9600 余家相关企业数量位居首位,占全国企业总数的 27.2%,排在其后的江苏省和北京市分别拥有超过 2500 余家和 2400 余家 VR 相关企业。
行业里也是喜讯不断:大朋 VR 研发的坐观式虚拟电影方案,在上海国际电影节 XR 排片中惊艳登场;大连市首家自主研发的虚拟现实沉浸式电影剧场在中山区东港区域正式启用;莲偶科技在深圳文博会斩获 7 亿元虚拟现实电影项目订单 ...... 这些突破性进展,也在标志着虚拟现实电影正从技术探索逐步迈向规模化商用。
从国家支持到市场热捧,从技术突破到内容创新,这场从 " 观影 " 到 " 入戏 " 的体验革命,说不定真的会重塑整个影视产业的格局呢。这个夏天,或许就会成为中国电影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DPVR 坐观式影院方案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图源:网络
VR 电影能成暑期档 " 黑马 " 吗?
当传统电影市场还在为票房厮杀时,VR 电影已带着 " 黑科技 " 光环强势入场。但这场技术革命真的能赢得观众的心吗?
至少技术体验方面,VR 电影确实实现了革命性突破。
与传统被动 " 观影 " 不同,VR 电影创造了全新的 " 浸入式 " 体验。以《长安三万里》为例,观众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化身赶考书生,亲身经历 " 初识李白 "" 祁王府夜宴 "" 扬州追花魁 " 等经典场景,通过与片中人物、环境的实时互动推动剧情发展。《吞食者》则让观众进入电影世界,加入地球防御部队、体验太空作战,肩负起保护地球的重任。
不过,将在这个暑期档高调登场的虚拟现实电影,也在面临着 " 叫好 " 与 " 叫座 " 的现实考验,行业内部对此看法也是两极分化。
最主要的还是在内容创作层面上,毕竟,虚拟现实电影在沉浸感、交互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优质 VR 作品不仅要实现视觉沉浸,更要达成心理沉浸。就像传统电影需要好故事支撑,VR 电影同样需要建立独特的叙事语法,避免陷入 " 技术炫酷,内容空洞 " 的陷阱。
在加上当前 VR/MR 头显仍像 " 电子枷锁 " —— 重量超过 500 克的机身,长时间佩戴引发的眩晕感。更致命的是续航短板,有些设备根本无法支撑一部完整电影的播放,可能会导致观众看到一半被迫 " 出戏 "。
另外,商业化道路上同样充满挑战。高昂的技术成本或将推高票价的门槛,可能影响大众接受度。如何在保证体验质量与控制成本之间取得平衡,也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命题。
小结
当《头号玩家》的预言照进现实,这个暑期档或许将写下电影史的新注脚。尽管 VR 电影尚未解决 " 戴着设备怎么吃爆米花 " 的灵魂问题,但技术的齿轮已然转动。
毕竟在 1895 年,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也曾吓跑了挤满咖啡馆的人群,但电影从此启航。所有的颠覆,不都是从 " 第一次 " 开始的吗?
在技术迭代加速的今天,VR 电影面临的或许不是 " 能否成功 " 的问题,而是 " 何时成功 " 的等待。
文 /Vivi
(文中未标注来源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扫码加客服微信
商务合作|
爆料投稿|
媒体合作|
往期精彩推荐
VR / AR 星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