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2 日,第 22 届世界民族电影节在美國洛杉矶落下帷幕。当王志平导演捧起获奖证书时,这位陕西神木走出的导演,用镜头丈量陕北沟壑纵横的土地,让《无根之尘》成为该电影节首部加冕 " 最佳剧情片 " 与 " 最佳新导演 " 双冠的中国电影——这并非一次偶然登顶,而是中国叙事在全球视野中一次有力的价值共鸣。
影片以 2012 年的陕北为背景,通过煤场工人、扒手、洗脚妹等边缘人物的偶然际会,谱写 " 承诺与救赎 " 的人性史诗。导演王志平介绍:" 我们聚焦的不是苦难本身,而是绝境中彼此照亮的人性微光。"
从亚洲国际电影节金鹮奖六项大奖到香港青年电影节创纪录地横扫,再到如今洛杉矶的双冠加冕,《无根之尘》如一块磁石,吸附着全球奖项与目光。它让煤场工人脊背上的汗渍、洗脚妹指间的辛劳,成为跨越太平洋的情感纽带。一句质朴的 " 有我呢 ",竟在纽约、伦敦街头催生出暖流般的公益行动,海外社交话题阅读量突破 5000 万次。泰晤士报敏锐捕捉到其内核的质变:这已非单纯的文化展示,而升华为深沉的价值对话。" 他们像城市角落里无名的尘埃,却带着生命最本真的温度。" 王志平说。选择这些被宏大叙事忽略的面孔,正是为了让世界看清中国社会肌理中最细微的毛细血管,那里流淌着善意、责任与担当——中华文明最厚重的底色,亦是人类心灵相通的朴素契约。
从张艺谋《红高粱》震动柏林,到贾樟柯《山河故人》萦回戛纳,再到今日王志平《无根之尘》横扫全球 19 项大奖,三代导演三十载接力,终使中国电影完成从文化橱窗到价值灯塔的蜕变。该片已被纳入国家 " 十四五讲好中国故事 " 典范,标志着国际影坛对中国电影认知高度地刷新。
当世界各地的观众因一句 " 有我呢 " 而心头温热、行动生暖时,《无根之尘》已轻盈飞越奖项的峰巅。它印证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唯有根须深扎于人民的沃土,倾听平凡心跳的节奏,中国故事才能在世界心中找到最辽阔的回音壁。这尘埃般微小的温暖,终将汇聚成烛照时代的精神光焰。
来源 / 榆林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