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 月 19 日,陈慧珊参加一场别样的发布会。
这一天,她有了新的身份,那就是教育首席成长赋能官。
今天的陈慧珊,特别的靓丽,一袭米色西装,站在聚光灯下。
她曾经是 TVB 的当家花旦,是《鉴证实录》里的法医。
如今,她不仅获得博士学位,更是投入教育事业。
台下有人窃窃私语:" 明星搞教育,是不是玩票?"
但当陈慧珊开口时,全场安静了。
她说:"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人学会自救,找到自己的关键词。
就像我,演了 20 年戏,最后发现我的关键词是教育。"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的人生 AB 面。
1971 年,陈慧珊出生在香港。
在她 5 岁的时候,父亲为了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移民美国。
为了供孩子们读书,父亲白天上班,在电视台做编导。
晚上,他还要学习,攻读硕士学位。
陈慧珊的记忆中,爸爸房间的灯一直都是亮的。
父亲对他们的教育,潜移默化影响着她。
小时候,陈慧珊很喜欢跳舞。可惜的是,她后来受伤再也无缘舞台。
她大学在波士顿学院传理系,毕业后她回到香港。
几经辗转,她终于在 TVB 明珠电视台站稳脚跟,成为新闻部的英文主持人。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 1997 年。
这是陈慧珊从来没想过的事情。
电影监制邓特希,在新闻里看到她,一眼认定," 这就是我要的聂宝言。"
此时,他正在筹拍《鉴证实录》,阴差阳错中,陈慧珊转型为演员。
没想到,《鉴证实录》开播后,陈慧珊成了职业女性代言人。
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了演好法医,她跑去法医部实习了一个月。
之后,陈慧珊参演《妙手仁心》《创世纪》等影视作品。
她也荣升为 TVB 的四大花旦之一。
凭借《妙手仁心 II》《创世纪Ⅱ天地有情》,陈慧珊成为电视艺人榜首。
之后,她更是全面发展,并推出自己的专辑。
从此,陈慧珊的事业如日中天。
2004 年,她更是进军内地,凭借《杜拉拉升职记》被观众所熟知。
人常说,好事成双。
陈慧娴事业走上巅峰之际,她迎来了爱情。
2006 年,陈慧珊和经纪人钟家鸿结婚,逐渐淡出荧幕。
然而,在此之前,她曾有过短暂的婚姻。
那时陈慧珊刚从波士顿毕业,在美国一家报社工作。
她认识了丈夫钟伟明。不久,两人就走入婚姻。
不是,婚后不久陈慧珊就回到香港打拼事业。
聚少离多,感情变淡,最终在 2001 年,两人分道扬镳。
2007 年,陈慧珊生下女儿后,生活重心转向家庭。
谁又能料到,丈夫公司破产,2012 年她不得不复出养家。
这一年,她 41 岁。
" 最难的时候,连女儿的学费都要精打细算。"
但陈慧珊并没有气馁,没有卖惨,而是考取了香港大学教育学硕士。
她白天拍戏,晚上学习。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没有白费。
2014 年,陈慧珊以全 A 成绩毕业,硕士论文研究方向 " 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适应 "。
导师评价:" 她的学术思维像法医一样严谨。"
2017 年,陈慧珊更是减少拍戏工作,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教育行业。
2019 年,她开始拍摄教育类访谈节目《教育后》。
从此,她和教育深度结缘。
其实,从 2012 年开始,陈慧珊就在深圳一家教育机构任职。
她的 title 是 " 特约主讲 ",但学生和家长更愿意叫她 " 陈老师 "。
她的课堂上没有 PPT,只有一块白板和满黑板的思维导图。
" 学英语不是背单词,是学会用另一种语言思考。"
她教学生用英语写日记、做采访,甚至模拟联合国辩论。
有个男生原本英语考 20 分,三个月后能流利演讲,家长激动得给她送锦旗。
但陈慧珊最骄傲的,是帮一个自闭症孩子开口说英语。
她发现孩子对天文感兴趣,就带着他看英文纪录片,一句句跟读。
2025 年,关键词教育向她抛出橄榄枝。
这次,她不再只是老师,而是要参与研发覆盖 40 万学员的课程体系。
发布会现场,她举起一枚 " 教育者勋章 ",这比任何视后奖杯都重。
陈慧珊的转型,在娱乐圈掀起过争议。
有人说她 " 降维打击 ",有人质疑 " 明星搞教育是作秀 "。
但她用行动回应。
监制纪录片《放学后》,走访 100 个家庭,记录养娃家长背后的焦虑。
推动关键词教育与深圳报业集团合作,打造线上 + 线下 +AI 混合学习平台。
" 教育不是填鸭,是点火。"她说。
如今的陈慧珊,依然保持着 TVB 的 " 拼命三娘 " 节奏。
白天开会研发课程,晚上和女儿一起读书。
" 我经历过巅峰,也跌入过低谷,但最珍贵的,是学会自救。"
她在自传《用教育点燃生命》中写道。
这本书里,没有明星八卦,只有她对教育的思考。
" 教育的成功,不是让孩子考 100 分,而是让他敢说我懂。"
" 终身自教,比终身学习更重要。"
就像陈慧珊说的:" 不是每个人都要像我一样读书,但自教是终身课题。"
本文作者 | 柠檬雪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