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财经网 06-29
和众汇富研究手记:外资加速落子中国公募市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2024 年以来,国际资管巨头持续加码中国市场。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越来越多的外资独资公募机构在中国设立并积极发行新产品,截至 2025 年 6 月 23 日,境内已有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宏利基金、摩根资产管理等 9 家外商独资公募机构落地。年内外商独资公募合计新成立基金 26 只,募集总规模达到 324.01 亿元,数量和规模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 117.67% 和 42.5%,这一趋势在年中时点仍在延续。

外资加速布局不仅体现其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潜力的信心,也得益于我国持续推进的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自从 2020 年全面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后,外资资管机构对中国公募牌照的兴趣不断升温。一方面,他们希望以更灵活的方式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另一方面,也在积极争取在资产管理服务、产品创新与投研能力上展现差异化优势。2024 年下半年以来,新发产品的策略日趋多元,既包括港股通、科技成长类主题基金,也出现了更多 FOF 类资产配置型产品。

资本实力的加码也印证了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坚定投入。2025 年上半年,安联、纽博格林 · 伯曼等外资公募陆续完成增资计划,部分公司注册资本翻倍增长,资金投入与市场扩张步伐保持同步。和众汇富认为,这类增资不仅出于中长期业务扩展需求,也反映出外资管理人希望通过加码资本金进一步提升话语权,拓展渠道与客户资源,逐步建立起本土运营的稳固根基。

产品层面,外资公募正加速试水多样化策略。例如,富达基金于 6 月推出的 " 港股通精选混合发起式公募 " 即为近期热点产品之一,结合其全球投研网络与本土选股能力,试图在香港市场结构性反弹的节点获取超额收益。同时,更多产品以 FOF 形式进入市场,重视风险控制与中长期稳健收益,适配于当前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背景下的长期配置需求。和众汇富观察发现,相比传统本土机构,外资基金在产品结构创新上更具前瞻性,且在客户教育与长期主义理念传播上日渐成效显著。

在政策层面,中国证监会持续优化审批流程、鼓励境外资管机构与本土金融机构合资设立公募基金公司。当前,英国艾伯丁资产管理正与中信财富洽谈合资设立相关事宜,若顺利推进,未来或将成为外资借道本土资源 " 落地生根 " 的新范式。和众汇富认为,未来几年内,合资公募或成为外资机构深化在华业务、培育本土投研团队与服务网络的重要通道。相比完全独资路径,合资设立更有利于在初期建立渠道、获客与监管沟通的桥梁。

除了机构本身的动作,外资对中国资产的整体态度也在悄然转变。近期多家外资投行在其 2025 年投资展望中,重新提高了对 A 股与中国债券市场的配置比例,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高端制造与医疗服务等结构性增长板块。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类 " 高景气、低估值 " 的组合正成为外资关注焦点,未来相关 ETF 与主动管理型基金将进一步丰富中国投资者的可选工具池。

尽管如此,外资机构在中国市场仍面临本土化挑战。其中,投研团队的建立与稳定、对本地投资者风险偏好的理解,以及销售与客户维护能力的打通,都是当前发展的关键节点。和众汇富观察发现,部分外资机构虽具备全球资源和模型能力,但在与本土渠道对接及零售端推广中仍存在节奏差异,这也倒逼外资机构加快团队本土化进程,并更重视与本地头部机构开展合作。

站在年中时点,外资独资与合资公募基金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已驶入快车道。产品数量快速扩容、规模持续放量、制度接轨进程加快,共同推动中国资管行业更深层次的国际化。和众汇富认为,在 " 开放促改革、改革促发展 " 的逻辑下,未来三至五年内,中国将持续吸引全球头部资管机构加码投入,并逐步成为全球资产管理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可以预见的是,外资在中国公募市场的影响力将不断提升,也将为投资者带来更具全球视野与多元策略的资产配置新体验。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外资 基金 港股通 中国市场 香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