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科技医疗组
作者 | 陈广晶
编辑 | 苗正卿
头图 | AI 生成
诺和诺德导演了一场双输的剧情。
就在 6 月 23 日,丹麦制药巨头诺和诺德忽然宣布解除与知名远程医疗平台 hims&hers Health(简称 HIMS)的合作,不再为其提供 FDA 批准的减肥药 Wegovy(其活性成分就是大名鼎鼎的司美格鲁肽)。
在这项声明中,诺和诺德直指 HIMS 平台存在大规模配药,伪装成个性化疗法,以及危及患者健康的欺骗性营销等问题。
诺和诺德美国业务执行副总裁 Dave Moore 言辞激烈地指出:" 当患者通过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或远程医疗提供者开具的司美格鲁肽进行治疗,他们有权获得真实的、FDA 批准和监管的 Wegovy。"
同时,该公司还宣称不会停止采取行动,他们将保护消费者免受假冒药品中 " 非法外国活性药物成分 " 的危害。
有分析人士担心,这对 HIMS 可能意味着诉讼风险。而经此一役,诺和诺德也失去了一个有潜力的销售渠道。
消息一出,HIMS 股价大跌,当天就蒸发了 50 亿美元的市值,回到了其与诺和诺德合作以前的水平。诺和诺德跌幅一度超过 9%,按照总市值算蒸发近 90 亿美元,可谓是,是 " 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 了。
而从诺和诺德当下处境看,生存和发展的焦虑,更可能是其不顾风度、怒甩 HIMS 的根本原因。
诺和诺德很着急
诺和诺德与 HIMS 这么快就解约超出了很多的人的预期,但是他们分道扬镳几乎是必然发生的。
" 对于跨国药企来说,合规大于一切。" 有多年互联能医疗经验的王成向虎嗅强调。而所谓的 " 合规 ",是医药产业基于强监管的规则,经年积累形成的一整套旧秩序。它在面对新业态时,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诺和诺德反应激烈,一方面是因为一旦出现不合规问题,药企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付出惨重的代价。跨国药企因为合规问题被罚数十亿美元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种情况下,如果合作伙伴合规风险不可控,确实会令药企抓狂。
不过,HIMS 的这一风险,并非刚刚出现。双方的合作直到 4 月底才达成,历时不到 2 个月就拆伙,老牌制药企业真会这样草率决策?
王成向虎嗅分析指出,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药企内部高层意见不统一,导致决策的反复;二是诺和诺德对新平台抢其生意仍然心有芥蒂。
尽管一直在强调患者的安全问题,实际上,诺和诺德高层面对来自制药界竞争和新业态的蚕食,焦虑的心情早就压抑不住了。
从数据表现看,GLP-1 类减肥药在全球卖疯了,2024 年全球减肥药市场超过 500 亿美元。仅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就卖了 290 多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 2000 亿元。而美国是这个庞大市场的主要支持力量,占到其中的 80%。
但是,在这个大市场一面有礼来围追堵截:5 月 11 日公布的 " 头对头 " 结果显示,礼来的 GLP-1/GIP 双受体激动剂替尔泊肽从体重减少、腰围减少等多个维度,全面优于司美格鲁肽;而诺和诺德寄予厚望的新药双靶点联合制剂 CagriSema 在挑战替尔泊肽时,却没能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这些都令诺和诺德处于被动。
另一面,仿制药也在暗中猛挖其墙角。诺和诺德前 CEO 周斌德(Lars Fruergaard Jorgensen)就曾公开指责美国配药商非法生产司美格鲁肽仿制品。根据今年 3 月份投资者会议上透露的信息,仿制品已经抢占了 40% 的市场份额。以诺和诺德 2024 年在美国的销售情况算,这个规模也有 80 亿到 90 亿美元。HIMS 也在被指责的范围内。
而配药商之所以可以大行其道,主要是因为美国的法律法规。
在中国,我们很难想象可以在互联网医疗或者电商平台买到经调配的非标准品的药物,比如:半瓶止咳糖浆或者加了 " 料 " 的注射液。在美国,这类药却催生了庞大的市场空间。
因为根据美国《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案》 ( FDCA ) 第 503A 和 503B 条款(分别是针对药房调配制剂和外包场地调配制剂的规定),允许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调配药品或者委托外包场地调配药品,无需 FDA 审批。
这些规定主要是要解决已上市药品无法满足患者需求的问题,旨在确保药品可及性。其适用范围也有严格限制,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 " 不能是上市药品的复制品 "。除非这个药停产了,或者在官方的短缺药名单上。
上市之初,司美格鲁肽曾经有过一段短缺的经历,这给药房配药提供了机会。从实际情况,诺和诺德产能提高,甚至过剩以后,这种配药行为也没有彻底停止。
综合以上种种,药企高层的压力非常大。5 月 16 日,诺和诺德董事会甚至直接宣布炒掉了已经上任 9 年的 CEO 周斌德。这在跨国药企发展历史上实属罕见。
而按照诺和诺德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所说,他们与 HIMS 合作,目的就是想减少后者配药的数量,但是没能如愿。HIMS 的创始人 Andrew Dudum 于 6 月 24 日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反驳指控时也宣称:最近几周,诺和诺德商业团队不断向其施压,要求他们控制临床标准,引导患者使用 Wegovy。
HIMS 撕裂传统模式
在 HIMS 快速崛起背后,诺和诺德不是唯一 " 受害者 ";而这个传统药企眼中的 " 野蛮人 ",对于很多患者来说,或许也是打破垄断的平价英雄。
某种程度上,HIMS 实现了国内互联网人和医药电商们最初的设想,那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让医疗更加高效、便捷、普惠,同时实现自身业绩的快速增长。
HIMS 的天使轮投资人心元资本创始执行合伙人郑博仁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他开始对其并不看好,但是等听完创始人的介绍,他就签下了支票。后来的发展也证明了郑博仁慧眼识珠。
就在周斌德出任诺和诺德 CEO 的那一年,HIMS 也正式上线了,最开始只涉及男性脱发相关服务。后来拓展到了男性性功能障碍、脱发、皮肤管理、心理问题等领域,都病耻感强,且需要长期用药的健康问题,为此他们还曾被调侃为 " 壮阳药电商 "。
HIMS 还将产品包装成年轻人喜欢的简洁风格,并为其提供更加隐秘的线上问诊、开具处方、送货上门等服务,可以说非常贴心。
而且他们的价格还非常亲民,以 GLP-1 类药物为例。Wegovy 在美国的定价是 1349 美元 / 月,HIMS 调配的复合制剂只需要 199 美元 / 月,这对价格敏感人群的诱惑力不言而喻。
HIMS 也因此快速在商业竞争中崭露头角。创业 5 年就上市融资,近 5 年收入同比增幅都在 65% 以上;2024 年营业收入相比 5 年前增长近 1000%!今年第一季度,飙升至 5.86 亿美元,几乎是上一年同期的一倍,净利润增幅在 300% 以上。其订阅人数已经超过了 240 万,且保留率超过 85%。
在其背后是美国政府、患者对高药价的深恶痛疾,曾有多个总统向药价宣战。
按照美国制药界的游戏规则,过专利保护期后,仿制药将进入市场,以几乎到脚踝的价格抢占市场的主动权,但是实际操作中,大药厂会通过构建专利围墙、诉讼,以及商业合作等方式延缓仿制品进场,延长高价药的生命周期。涨价也是他们维持业绩增长的重要手段。
这就导致美国药价越来越高。比如:胰岛素,上市 30 多年价格不降反涨。一项 AMERICAN ACTION 的调查报告显示,2012 年到 2016 年,这类药每年涨幅都在 20% 以上。同样地,前任药王修美乐(阿达木单抗)在 2009 年到 2019 年的 10 年间,价格也提高了近 20 倍。
加上利益关系盘根错节的中间环节,在旧有渠道中,药价很难降下来。
类似 HIMS 的新业态,跳出了这个利益链条,直接卖起了物美价廉的仿制药、调配药(通过添加维生素、调节剂量等方式,利润可达 70% 到 80%),实现了名利双收。
按照 HIMS 管理层的设想,他们到 2030 年业绩将突破 60 亿美元,产品还将扩展到长寿、睡眠等领域。
而在传统市场饱和后,新兴业态也是老药企的兵家必争之地。其中典型代表就是诺和诺德的老对手礼来。凭借 " 药厂 + 远程医疗 + 优惠自费价 " 的打法,礼来快速拓展市场。根据市场预测,替尔泊肽到 2030 年市场将超 600 亿美元。传统渠道之外,新打法功不可没。
而且 HIMS 这种新业态的成长性非常强。" 这个平台以后可以将业务范围扩大到慢病管理。" 南京应诺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郑维义博士告诉虎嗅。在与诺和诺德合作之初,双方确实曾谈及慢病管理业务。如果该设想真能落地,更多药物的营销模式将改变,全球超万亿美元医药市场也要变了。
无论跨国药企如何看到新的药品销售渠道,在大健康产品逐渐占据主流的今天,他们都不得不拥抱新的合作伙伴。可以看到,在与 HIMS 暴力解绑的同时,诺和诺德在中国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腾讯健康等签约,经营其健康管理、大健康生态。
在硬币的另一面,市场快速增长,解决患者痛点的同时,远程医疗平台调配药也确实有更高的风险。
今年 4 月 15 日,FDA 就曾发出一封警告信,直指一药品调配机构存在多项严重违规,包括无菌操作检测失误、环境监控与设备维护不足,以及原料管理薄弱等,根据相关规定,其生产的药品已经成了掺假药品。
这也意味着,对于新兴业态的合规管理也非常必要。但是,管理的尺度还是需要有更好的把握。" 应避免管得太严市场失去活力,也要避免管理太松,出现乱象。" 郑维义说。
HIMS 等远程医疗平台在美国崛起的潜在条件,也有政策法规上的优势,除了 503A、503B 条款,还有可以提供初诊等。
而要找到合规与市场活力之间的平衡,也需要各方充分博弈。从这个意义上讲,诺和诺德和 HIMS 闹翻,也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