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5 日,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内六大派阀之一的 " 安倍派 " 正式向总务省提交了政治团体解散备案,这标志着拥有百名国会议员的自民党最大派阀落下了其长达 46 年历史的帷幕。自去年 1 月,时任自民党总裁、日本首相的岸田文雄做出 " 解散派阀 " 的决定后,党内的 " 森山派 "" 岸田派 "" 茂木派 "" 二阶派 " 相继解散,目前该党内只剩下 " 麻生派 " 仍在坚持。
长期执政之基
在日本这样的国家,党内派阀就是一个政党内的不同政策团体,因此也被称为 " 党中党 ",在有些时候,派阀长老的命令远高于党的决定。
自民党是 1955 年由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而成。在其形成之前,日本政党政友会和民政党同样也有派阀存在。就在自民党成立后第二年的总裁选举中,岸信介、石桥湛山和石井光次郎三雄混战,加速了党内新派阀的形成。此后,党内形成了岸(信介)派、河野(一郎)派、石桥(湛山)派、三木(武夫)派、池田(勇人)派、佐藤(荣作)派等八大派阀。
自民党派阀发展的背景是因为当时日本采取中选举区制度,即在同一选区中各党可推荐多名候选人参选。选举引发了党内竞争,候选人要想当选,仅依靠党总部的支持已无法体现出优劣,所以只能仰仗派阀支持。派阀则为壮大本派力量,在此时大肆拉拢培植新人。由于派阀大佬手握巨大政治资金和后援团队,可以通过派遣政治家秘书上竞选一线指导和让有影响力的政客站台助选等方式为新人拉票助威。自民党派阀的这种 " 军团式选举 " 方式成为该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模式。
在日本,政治选举和运作需要庞大的政治资金支持。各派阀领袖正是通过每年举办一次政治资金筹资聚会的方式来大量 " 圈钱 ",而个别政客也会举办不同形式的个人筹款活动。传统的自民党政治资金分配,除了选举所需之外,还会利用各种节令等作为由头,向派阀所属成员发放 " 冰代(降温费)"" 饼代(食品费)" 等方式增强凝聚力。此外,在政府、国会、党内人事安排上,党总裁要在平衡各派利益的基础上,向各派提供人事安排名额,具体人选则由派阀领袖决定。因此," 资金 + 人事 " 就成了各派领袖掌控派阀和与党内其他派阀抗衡的重要筹码。
自损形象之源
随着自民党执政长期化,上世纪 70 年代该党的派阀政治迎来了全盛期。1974 年 10 月,日本《文艺春秋》杂志刊发了《田中角荣研究——他的财源与人脉》的深度调查文章,直指时任首相田中角荣的政治本质就是 " 金权政治 ",此事成为引发田中下台的直接导火索。另有报道指称,当年竞选期间,如果本派新人提前拜访田中,离开时会带走大约 1 亿日元左右的 " 政治资金 "。1976 年,田中因洛克希德行贿案被捕。
由于自民党长期执政,国家和党内重大事项等均由派阀大佬密商决定,此举也被舆论称为 " 黑箱政治 " 或 " 密室操作 ",这种在金钱操控下的政治生态也被诟病为权钱交易的 " 金权政治 "。
到 1980 年代末,随着利库路特贿赂案事件发酵,日本国内主张还政于民、要求切割政治与金钱关系的政治改革呼声不断。随着时任 " 羽田派 " 领袖羽田孜、原自民党干事长小泽一郎带领 44 名自民党参众两院议员退出自民党,自民党自此分裂并在 1993 年丧失执政权。1994 年,日本国会通过政治改革 4 项法案,开始启用小选区与比例代表并行的选举制度,旨在打破权钱交易的旧模式。此外,通过政治资金制度改革,政治资金使用透明化使得派阀内私下的资金收授也变得困难,在总裁选举、人事安排和资金分配等方面强化了党的作用,派阀力量受到打压。
由于自民党掌控国会众院,党总裁自然被推举为首相人选,而党总裁则由自民党自行选举决定。在近些年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经常出现民意呼声最高者落选的结果,其背后就是派阀之间的利益交换,因此愈发引得民众不满。2023 年 11 月,自民党 " 黑金 " 丑闻曝光,多个派阀给所属国会议员下达销售指标,要求他们出售政治筹款派对券。如果超过销售指标,多出的资金将以 " 回扣 " 形式返还给议员。这部分资金将不在派阀收支报告和议员政治资金收支报告上登记,从而成为不受监管的秘密资金。在舆论一片喊打声中,自民党支持率一路下滑,时任首相岸田文雄为了撇清责任,直接宣布解散派阀,各派阀开始宣布停止活动。
新派阀悄然形成
" 黑金 " 丑闻曝光后,自民党在大小选举中均以败选告终,民意的反对已经开始危及其执政基础。尽管党内相关派阀相继宣布解散,但仍不能改变自民党旧体制的印象,民众依旧保持着不满情绪。
针对自民党表态解散派阀的做法,日本著名媒体人鲛岛浩先生明确指出," 只要有自民党总裁选举,派阀决不会消失 "。1957 年和 1994 年,自民党就曾大张旗鼓地宣布要解散派阀。然而,1994 年自民党各派阀公开宣布解散后并没有彻底结束派阀活动,而是将其改名为 " 学习会 " 或 " 政策集团 ",纷纷转入 " 地下活动 "。现在自民党的派阀解散也只不过是 " 派阀重组 " 而已。派阀的地下活动或新的派阀组织正在悄悄形成。
原因有三。首先,日本的政治选举就是 " 烧钱 " 运动。一位有着 10 来名员工的小公司老板表示,自己对政治毫不关心,但喜欢选举,只要有选举,他就会收到来自某个政党的 200 万日元(约 10 万元人民币)。他只管收钱,至于员工是否去投票以及投谁的票他才懒得理。所以,日本政党不 " 圈钱 " 就无力赢得选举。
其次,自民党总裁的产生也需要派阀支持。要当选总裁,就要获得党内过半数议员的支持,在此过程中," 组建 " 多数派就会产生派阀。
第三,新派阀 " 换脸 " 出台或地下活动频繁。目前,有意挑战自民党总裁宝座的高市早苗和小林鹰之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学习会,凝聚自己的支持力量。就连宣布解散派阀的前首相岸田文雄也开始 " 忙于 " 各种团体活动,先后组织了 " 推动亚洲实现低碳目标 " 的议员联盟和 " 资产运用立国议员联盟 " 等机制,全力培养亲信力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