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国内外汽车行业有哪些大事发生?
2025 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出炉
日前,《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 发布了 "2025 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 ",该榜单主要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上一年在汽车行业配套市场业务的营业收入(销售额)进行排名。
榜单数据显示,随着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步入 " 停滞转型期 ",60% 的零部件供应商 2024 年的销售额同比均有所下降,使得今年上榜的供应商的全球总销售额同比 2023 年下降了 7%。
2023 年,有 5 家供应商汽车业务的营收超过 400 亿美元,而 2024 年只有 3 家。其中,博世连续第 14 年蝉联冠军,2024 年汽车业务部门营收达到 543.7 亿美元,电装以 479 亿美元的销售额位居第二名,麦格纳以 428.36 亿美元的销售额排在第三名。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行业销售额普遍下降的趋势,大部分中国供应商的汽车业务营收逆势上涨。
今年,共有 15 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上榜,分别是宁德时代(第 5 名)、延锋(第 17 名)、均胜电子(37 名)、中信戴卡(42 名)、德赛西威(58 名)、宁波拓普(60 名)、宁波华翔电子(61 名)、蜂巢汽车科技集团(64 名)、国轩高科(67 名)、敏实集团(70 名)、德昌电机(73 名)、精工汽车(77 名)、诺博汽车系统(78 名)、中鼎集团(87 名)以及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公司(90 名)。
其中 10 家中国企业 2024 年的销售额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以德赛西威和宁波拓普最为显著,销售额涨幅分别高达 25% 和 33%;另外,宁波华翔电子、国轩高科、敏实集团、精工汽车的涨幅也超过 10%。
今年中国有 2 家企业新上榜,分别是蜂巢汽车科技集团(64 名)和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公司(90 名)。
盖世点评:在全球汽车供应链深度重构与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企业凭借电动化供应链优势、成本控制能力等,实现了逆势突围。
东风汽车宣布成立新公司
6 月 26 日,东风汽车宣布,成立奕派汽车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奕派汽车)。此举旨在通过聚焦整合商企、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及服务等全价值链的优质资源,全速推进东风汽车自主乘用车事业的发展。
东风汽车表示,面对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将集聚品牌资源,以迎接市场挑战。成立新公司,是东风汽车推动自主乘用车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图片来源:东风汽车
奕派汽车作为东风汽车在自主乘用车领域的重要布局,将依托东风汽车的品牌实力、技术积累和产业链布局,推进品牌、渠道持续优化,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并以灵活的运营机制和全价值链的资源优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盖世点评:东风汽车此举,意在通过集中化、协同化的管理机制,打破原有分散体系下的资源内耗,提升整体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英特尔计划逐步缩减汽车业务并裁员
据外媒报道,英特尔计划对其汽车架构业务进行重大调整,并启动相关部门的裁员工作。此举是该公司整体重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来源:英特尔
Oregonian/Oregon Live 率先报道了这一消息。该媒体援引英特尔 6 月 24 日上午向员工发布的内部文件称,该公司将逐步缩减汽车业务。英特尔随后向科技媒体 TechCrunch 证实,该公司内部已于 6 月 24 日就相关计划进行了沟通。
英特尔发言人 Cory Pforzheimer 表示:"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我们将重新聚焦于核心客户和数据中心业务,以强化产品供应,满足客户需求。作为这项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决定逐步缩减客户计算事业群中的汽车业务。我们承诺将确保客户平稳过渡。" 同时,Cory Pforzheimer 指出,该公司不会按具体地区或业务部门披露受影响的员工人数。
盖世点评:错失智能汽车浪潮固然遗憾,但在技术代际更迭的巨大冲击下,英特尔不得不做出残酷战略取舍。
盖瑞特武汉创新中心揭幕
6 月 26 日,盖瑞特宣布,其位于中国武汉的全新创新中心正式揭幕。作为盖瑞特在中国的第二个创新中心,武汉创新中心与现有的上海研发中心形成 " 双引擎 " 格局,共同驱动公司在零排放技术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图片来源:盖瑞特
随着汽车行业电气化趋势的加速,盖瑞特正积极拓展其零排放技术产品组合。此次武汉创新中心的揭幕,将重点推进零排放系统的研发工作。目前,该中心已投入运行逆变器测试平台,并计划在未来进一步扩展测试能力,以涵盖氢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和电动冷却系统等关键技术。
盖世点评:盖瑞特的中国战略已超越单纯的市场扩张,而是以本土化研发为支点,构建 " 技术定义权 "。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 " 名称变更为 " 辰致汽车科技集团 "
6 月 23 日晚,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接到控股股东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通知,其名称由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变更为 " 辰致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辰致汽车),有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已办理完成,并取得营业执照。
图片来源:长安汽车公告
公开资料显示,辰致汽车成立于 2005 年 12 月 26 日,法定代表人为赵非,注册资本 609227.34 万元,经营范围涵盖汽车、摩托车、汽车摩托车发动机、汽车摩托车零部件设计、开发、制造、销售等。
长安汽车强调,上述工商变更事项不涉及该股东持股数量及持股比例的变动,对公司治理及生产经营活动不构成影响,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这是其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重组引发的变化。在 6 月 5 日时,长安汽车发布公告,其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将实施分立。
兵器装备集团旗下汽车业务分立为一家独立中央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国资委按程序将分立后的兵器装备集团股权作为出资注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本次分立后,长安汽车间接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汽车业务分立的中央企业,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东风集团股份同步发布公告,公司接到间接控股股东东风公司通知,东风公司暂不涉及相关资产和业务重组。这宣告长安东风重组业务暂不进行。
盖世点评:需指明的是,长安汽车并未改名,辰致汽车科技集团也不是新央企名字。
赛力斯汽车引入 50 亿元战略投资
6 月 24 日,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同意其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赛力斯汽车 ")完成战略投资者引入,共同对赛力斯汽车以货币方式进行增资,增资金额合计不超过人民币 50 亿元。
图片来源:公告截图
据悉,本次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包括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等,分别向赛力斯汽车投资金额从 2 亿元至 10 亿元不等。
此前,在 2024 年 12 月,赛力斯汽车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 ( 有限合伙 ) (以下简称 " 国开制造基金 ")为股东,注册资本由 99.6 亿人民币增至约 100.84 亿人民币。
本次增资与上述国开制造基金对赛力斯汽车的投资,属于同一轮融资。截至本公告披露日,赛力斯汽车已就本次增资办理完毕注册资本变更登记手续。
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表示,本次增资有利于增强赛力斯汽车资本实力,助力战略纵深布局,降低资产负债率,促进其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和长远利益,符合公司全体股东利益。
此外,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强调,本次增资完成后,赛力斯汽车仍是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并未因本次增资发生变化,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
盖世点评:引入多家重量级战略投资者,赛力斯汽车新能源版图有望持续扩张。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