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
" 没有假球,全是世仇 " 的 " 苏超 " 结束了第五轮赛事,热度不但没有减退,反而越来越受追捧。
常州摇来中华恐龙园的恐龙到赛场给球员加油;苏州在金鸡湖夜空用 1000 架无人机组团整活,为 " 苏超 " 加油助阵;就连柬埔寨的大屏上都有 " 苏超 " 的相关文案,让这场赛事火出了国际范。场均超 25000 人的上座率和多次刷新的现场观看人数,都展现出 " 苏超 " 强大的吸引力和大众对赛事的热情。
即将于下周六(7 月 5 日)上演的 " 苏超 " 第六轮苏州与南京对决,更被网友冠以 " 江苏一哥 " 之战的名号。四万张票在 10 分钟内便被抢购一空,原本 10 元的门票,部分黄金观赛区域甚至被炒至 600 元高价,这场比赛已然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赛场上激烈的竞技角逐,映射到赛场外,则转化为强劲的消费动能。
最新数据显示,5 月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以下简称 " 社零 ")总额同比增长 6.3%,增速较 4 月加快 1.3 个百分点;1 — 5 月,全省社零同比增长 5.6%,增速较 1 — 4 月加快 0.1 个百分点。
细看 13 地市的消费数据,苏州和南京在省内消费领域优势显著。作为江苏唯一的万亿消费城市,苏州继续保持领先,1-5 月,苏州实现社零总额 3852.7 亿元,同比增长 4.2%。
南京则正在全力向万亿消费城市 " 冲刺 "。1 — 5 月,南京社零总额 3651.1 亿元,同比增长 6.3%。若后续能进一步加快增速,今年能否成功迈过万亿门槛,备受期待。
苏州社零增速明显放缓
反映社会消费品市场总体规模的社零总额,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消费水平和市场活力的重要指标。
2024 年,苏州社零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 10043.7 亿元,成为首个迈入 " 万亿级消费俱乐部 " 的地级市。
今年,苏州的政府工作报告将 " 突出扩容增效,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 " 确立为 2025 年十大重点工作的首要任务,足以见得 " 扩内需,促消费 " 对于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具体行动上,苏州打造购物节品牌,持续落实以旧换新政策,促进汽车、家电、家居家装等大宗商品消费。制定出台首发经济发展政策,引进落地各类品牌首店超 200 家。
从消费数据上看,计算机和家电品类的销售支撑起了苏州消费的增长。据苏州统计局数据,1-5 月,苏州家电办公类等产品在促消费政策带动下需求持续释放,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22.8% 和 240.2%。
从消费场景来看,线上消费增势较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 15.0%,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2.0 个百分点。
苏州 图源:图虫创意
不过,苏州今年以来的社零增速出现明显放缓。1-2 月、一季度、1-4 月及 1-5 月的社零增速分别为 0.7%、2.9%、3.7% 和 4.2%,远低于去年同期的 11.8%、10.6%、10.1% 和 9.8%。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苏州今年消费增长相对乏力,是由于其消费市场面临结构性分化,传统消费领域承压与新兴消费动能不足并存。
王鹏分析说,一方面,受高基数以及政策虹吸等因素影响,苏州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消费跌幅较为明显。另一方面,苏州消费业态仍以传统商贸为主,体验式、沉浸式消费场景供给仍有不足,导致本地居民对高品质消费的需求外溢至周边城市,加之目前居民预防性储蓄倾向增强,抑制非必要消费支出,所以社零增速较去年同期明显放缓。
面对消费增长受阻,王鹏认为,苏州不应该局限于修补消费业态固有的短板,而是应该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开辟新的增长赛道。
他指出,苏州应该用制造业赋能消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围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万亿级产业,拓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消费,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以此打破当前消费增长瓶颈。
此外,苏州这两年积极打造 " 演艺 +"" 赛事 +" 等消费新场景。2024 年,苏州共举办 5000 人以上规模的演唱会 65 场、1000 人以上规模的演唱会 90 场,门票总收入超 8 亿元,城市演唱会活跃程度居全国第五。
而今年五月以来,配合 " 苏超 " 的举办,苏州推出各类餐饮购物消费券,并打造足球夜市等新场景。下半年,随着 " 苏超 " 热度持续,苏州消费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
南京冲击万亿消费之城
与苏州消费增长放缓不同,今年以来,南京的社零增速表现亮眼,甚至一度超越了苏州。1-2 月、一季度、1-4 月及 1-5 月,南京的社零增速分别达到 7.9%、7.5%、5.9% 和 6.3%。其中,1-2 月和一季度的增速较去年分别提高了 3.6 个和 3.2 个百分点,消费增长动力强劲。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今年以来南京的消费数据发现,其增长主要靠 " 国补 " 发力,网络零售的快速增长,以及假期和赛事经济的持续拉动。
根据统计数据,1-5 月南京社零总额 3651.1 亿元,同比增长 6.3%,较 1 — 4 月提升 0.4 个百分点。
细分来看,这一增长势头在重点消费品领域尤为明显:1-4 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均已实现显著增长,同比分别达 15.9%、38.1%、37.8%、10.3%。
进入 5 月,相关品类延续向好态势,其中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进一步攀升至 58.0%、63.8%、20.3%,合计拉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 18.6 个百分点。
此外,南京消费市场的强劲增长,还依赖于文旅体活动的持续赋能。
上半年节假日密集,春节、清明、五一等传统节日相继到来,作为重要的旅游城市,南京自然吸引大量游客。据文旅部门发布的数据,仅 " 五一 " 期间,南京便接待游客 1219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 153 亿元,按可比口径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 12.6% 和 18%。
南京 图源:图虫创意
而整个五月,这份热度还在不断增加。" 苏超 " 在南京奥体中心开赛,张学友、周深、莫文蔚等知名歌手的演唱会也轮番登场。这些高人气的赛事与演出,不仅让城市热度持续攀升,更有效拉动了住宿、餐饮等多领域消费。
为了放大文旅体活动的消费带动效应,南京还推出 " 跟着演出(赛事)游南京,乐享‘ 1+3 ’优惠活动 ",即观众凡购买南京市域内举办的大型演出和重大体育赛事门票,凭观演(观赛)票据即可享受南京市域内景区景点、住宿餐饮、商场购物等三重优惠。
这一举措不仅延长了观众在南京的停留时间,更有效拉动了 " 吃住行游购娱 " 全链条消费。
在王鹏看来,近年来,南京持续举办各类文旅体活动,大力发展首店经济,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持续吸引全球首店、亚洲首店入驻,形成 " 消费引力场 "。加之省会城市的资源集聚和交通枢纽优势,消费虹吸效应显著。
近年来,南京消费市场的热度持续走高。2024 年,南京全市实现社零总额 8552.75 亿元 , 排名全国第 8 位。而南京的目标也十分明确,今年将全力突破万亿大关,正式跻身万亿消费城市行列。
不过,多名专家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 1-5 月数据来看,南京消费增速平均约 6%,依此速度,今年破万亿存在挑战。
但现在断言为时尚早。6 月中旬,2025 年南京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服务消费季活动在同期启动," 苏超 " 的火热也有望持续。接下来,还将有一系列文旅体活动陆续举办,或将刺激消费大幅增长。最终南京能否在今年成功突破万亿消费大关,仍需持续关注后续几个月消费数据的走向,以及相关活动的实际成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