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科技 18小时前
苹果、Meta、谷歌...谁将打造人形机器人时代的“安卓”系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正值爆发前夜,谁将打造人形机器人时代的 " 安卓 " 系统?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的研报中表示,大型科技公司正在争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生态主导权,过去一个月内 Apple、Meta、Google、华为等巨头相继发布开源机器人模型和工具,意图将开发者吸引到各自的机器人生态系统中。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强,投资基金规模已达 1870 亿元人民币。大摩分析认为,制造能力和物理智能密不可分,数据获取将决定 AI 驱动机器人技术的最终赢家。中国在制造业基础和政策支持方面的优势,可能使其在这场 " 机器人竞赛 " 中占据领先地位。

根据大摩报告,到 205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年收入可达 5 万亿美元,累计采用量将达到 10 亿台。这一规模大约是 2024 年全球 20 大汽车制造商总收入的两倍。

截止 6 月 24 日收盘," 人形机器人 100" 指数今年以来上涨 14.4%,跑赢标普 500 指数约 11 个百分点。其中双林股份涨幅高达 148% 居首,金力永磁上涨 132%。中国公司受到重要关注,体现了中国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的强势地位。

科技巨头开源竞争白热化,未来 " 安卓系统 " 赢家尚未确定

过去一个月,科技巨头们在机器人领域的开源布局明显加速。这些公司希望通过开源策略,将 AI 工具扩展到物理世界,同时将开发者更深入地绑定到各自的生态系统中。

Meta 发布了 V-JEPA 2 世界模型,拥有 12 亿参数的 AI 世界模型,能够 " 理解、预测和规划物理世界 "。

Google Deepmind 推出 Gemini Robotics On-Device,允许公司的 Gemini 机器人模型在机器人上本地运行,以减少延迟并实现完整性

Apple 发布了 EgoDex 灵巧操作数据集,称迄今为止发布的最大和最灵活的灵巧操作数据集。

华为发布了 CloudRobo 具身智能平台,华为还提出了机器人到云端(R2C)协议,希望让更多机器人能够开发和安全的标准化。

摩根士丹利指出:

随着公司将 AI 投资分散到物理世界,包括硬件领域,其发展速度只会进一步加快。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科技公司最近才开始大规模招聘机器人人才。

中国政策支持力度空前,汽车公司向人形机器人转型具备天然优势

大摩表示,类似随电动汽车、电池、无人机等领域的支持,中国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继北京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后,世界首场人形机器人拳击比赛在杭州举办,并在央视全国播出。

政府层面的投资更是大手笔。各级政府已设立总规模约 1870 亿元人民币的产业基金,用于支持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发展。其中包括北京 100 亿元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深圳 100 亿元 AI 和机器人产业基金等。

武汉市最新宣布设立 10 亿元人形机器人产业基金,并为人形机器人部署提供双边补贴:应用方最高可获得 100 万元补贴(占项目投入 30%),产品提供方最高可获得 100 万元补贴(占研发投入 20%)。

5 月份中国人形机器人公司融资活动达到创纪录的 25 笔交易,其中宇树科技完成 C 轮融资,估值达 17 亿美元,投资方包括吉利、蚂蚁集团、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

报告指出,中国在制造业和智能方面的优势不容小觑。制造业和物理智能密不可分,而 AI 赋能机器人技术的最终障碍是数据获取,这与制造能力直接相关。胜负将由构建和部署数据物理节点(机器人)来收集数据并驱动 AI 改进飞轮的能力决定。

摩根士丹利中国汽车团队认为,中国汽车公司正准备向人形机器人转型,将人形机器人确定为传统汽车业务的三大挑战之一,另外两个是强化汽车增长和智能汽车发展。

商业化部署提速,2050 年或达到 5 万亿美元规模

大摩例举了一系列商业部署案例:

富士康和英伟达正在讨论在休斯顿新建的 AI 服务器制造工厂中部署人形机器人,预计协议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敲定,机器人将在 2026 年一季度工厂开始生产 NVIDIA GB3000 服务器时投入使用。

亚马逊正在开发必要系统,使人形机器人能够作为配送工人运营,并将在不久的将来开始实际测试。测试将包括 Unitree G1 等多种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将通过 Rivian 电动货车运送到配送地点。

现代汽车预计在其美国工厂部署 Atlas 人形机器人,而特斯拉继续预期年底前生产 " 数千台 "Optimus 人形机器人,用于部署在自己的工厂。

大摩表示,这些部署计划显示,人形机器人正从概念验证阶段快速迈向实际商业应用。特别是在制造业和物流领域,人形机器人实现了显着的效率并降低成本。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全球人形机器人 TAM 模型,预计到 205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年收入将达到近 5 万亿美元,累计部署约 10 亿台人形机器人。这一规模约为 2024 年全球 20 大汽车制造商总收入 2.5 万亿美元的两倍。

按收入分类:预测到 2036 年,约 2370 万台人形机器人将被采用;到 2040 年,这一数字将达到 1.344 亿台;到 2044 年,将有 4.28 亿台人形机器人开始投入使用。高收入国家的平均售价将从预计 2024 年的 20 万美元下降到 2040 年的 5 万美元。

总的来看,人形机器人市场正处于历史性拐点,科技产业的生态竞争、政府政策支持、商业化应用落地以及资本市场认可,共同推动这一万亿美元级别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机器人 安卓 ai 物理 开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