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6 月 30 日),if 椰子水母公司 IFBH Limited(以下简称 IFBH 公司)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在认购阶段,IFBH 公司被散户和机构们 " 争抢 ",香港公开发行认购水平超 2600 倍,配售的机构股东中不乏知名私募基金。
至此,IFBH 公司成为港交所上半年上市的最后一家消费企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截至 2025 年 6 月末,港交所共有 43 家企业上市,其中有 15 家公司所属 Wind 行业名称为可选消费或日常消费,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而正在排队港股上市的消费类企业超 30 家。
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消费新股呈现出几大特征:一是认购倍数高的消费新股数量较多,可见港股打新火热;二是上市首日股价存在分化,市场更认可业绩高增长、盈利模式可验证、具备稀缺性、高复购率的标的;三是情绪消费、连锁餐饮、黄金珠宝类企业偏多。
认购火爆背后:业内人士认为整合产业链富有想象力
港股市场迎来了一家椰子水公司,在认购环节,IFBH 公司展现出了火爆的态势,6 月 27 日暗盘收涨超 60%。上市首日,IFBH 公司高开,收涨 42.09% 至每股 39.5 港元,市值为 105.3 亿港元。
根据公司披露的配售结果,香港公开发行认购水平达到 2682.35 倍,国际发售认购水平达到 22.93 倍。超 2600 倍的认购水平,这在港股已上市企业中排到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IFBH 公司的配售名单引发市场热议,其中既有知名投行,也有管理资产规模超百亿元的多家私募基金,包括上海通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明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仁桥(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
另外,中国前首富钟睒睒的名字浮现,其持股至少 30% 的道合承光私募配售 84.68 万股。钟睒睒近期在资本市场颇为活跃,几天前,北交所 " 市值一哥 "、重组胶原蛋白企业锦波生物披露,钟睒睒旗下公司拟通过股权受让和参与定增的方式成为其第二大股东,预计合计投资不超过 34 亿元。
这家企业为何能够吸引机构和散户 " 争抢 "?或许因为其有稀缺的椰子水标的、头部地位稳固,公司及行业发展处于快车道阶段。
根据招股书,IFBH 公司旗下拥有椰子水品牌 if 和 Innococo,去年公司在中国椰子水市场的市占达到 34%,营收和年内溢利增速均在 80% 以上,中国市场已成为近些年来增速最高的椰子水市场。IFBH 公司则是一家泰国人创立的企业,原材料、代工厂大都位于泰国,但主要的终端客户位于中国,其采用轻资产的运营方式,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到物流、销售均找的第三方合作方。
琢石资本合伙人王勇专注于消费领域的投资多年,他告诉记者,资本市场对 IFBH 公司的追捧,不仅因为其市场地位,还因为其特殊的泰国资产背景,创始人在泰国能撬动多大的椰子供应链是富有想象力的,也是资本愿意给出杠杆的原因。" 市值代表资本认可的杠杆,这种杠杆可以在生产端,甚至是在供应链端发挥巨大的作用,利用品牌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会更顺畅。"
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国内椰子水市场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不久前,国内另一家在 A 股上市的椰子汁企业欢乐家(300997.SZ,股价 17.64 元,市值 77.17 亿元)披露了部分产品涨价和计划在印度尼西亚扩产的消息,可见公司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以及行业需求的增长。
上半年港股新股超三成是消费企业,超 30 家还在排队
除了 IFBH 公司,6 月 30 日在港交所上市的还有医药企业泰德医药、AI(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云知声。至此,今年上半年港交所的 " 敲锣上市 " 落下帷幕。2025 年上半年,港股市场 IPO(首次公开发行)市场持续火热,募资额重回全球第一。
其中,消费企业表现亮眼,一方面体现在上市数量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打新的热闹程度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2025 年上半年,港交所共有 43 家企业上市,其中有 15 家公司所属 Wind 行业名称为可选消费或日常消费,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正在排队的消费类企业超 30 家,占排队港股上市的企业数量比例近两成。
Wind 数据显示,15 家消费企业中有 11 家企业的香港公开发售认购水平在百倍以上,沪上阿姨、布鲁可、蜜雪集团、IFBH 公司的认购倍数都在 2000 倍以上。
消费企业在港股 IPO 市场的热度也引燃了消费行业在投融资市场的热度。今年 4 月中旬,曾有消费投资人告诉记者,相较此前,一级市场并不好做,咨询投资人的消费企业没几个。随着港股 IPO 市场的火热,其所处的基金此前关注消费企业的天使轮投资,现在开始逐渐将视角转向正在 IPO 的消费企业,做股权投资。
王勇对记者分析称,消费企业扎堆在港股 IPO 有几大原因:一是消费企业在 A 股上市难度较大,A 股对企业的盈利性、行业属性等有更高的要求,对于餐饮食品审查较为严格;二是在港股上市有利于引入国际资本,从而推动企业品牌出海;三是港股对消费企业的估值溢价相对更高。
从这 15 家消费企业在港股上市首日的股价表现来看,并非均被资本市场认可,有上市首日收涨超 40% 的,也有破发收跌超 20% 的。在王勇看来,从类别来看,以潮玩为代表的情绪消费、以新茶饮为代表的中国连锁服务出海企业以及与避险资金相关的黄金珠宝类是港股市场上更被认可的标的。
" 今年港股 IPO,潮玩、茶饮、黄金基本上占了六成,还是非常惊人的。大家还是认可能够给资本带来相对确定性收益的品类。" 王勇说。至于为什么是这三大品类,王勇认为,从消费投资的逻辑来看,市场更认可业绩高增长、盈利模式可验证、具备稀缺性、高复购率的消费标的。
王勇也提醒称,这背后暗藏危机,近三年来上市的消费企业存在同质化情况," 同质化竞争激烈、缺乏自有品牌、盈利模式脆弱、过于依赖单一渠道都是一些企业破发的原因 "。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