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身为考生的你是否迷茫彷徨?志愿填报时又患得患失,担心自己不能如愿以偿?
7 月 1 日、2 日正是上海高考生填报志愿的时间。面对选择的困境,2024 届高三毕业生坦陈自己曾经失败的高考经历,出分后甚至延续到入学后那些麻木而又慌乱的夜晚。她的经历也许可以给正在犹豫、彷徨的你一点启示。就像一首歌中所唱的 " 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 希望每个考生都能如愿以偿,如果一时失利,从她的故事中你也能得到力量:
"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是 2011 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的材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话。
从高考时的失利沮丧,再整理心情到经过一年的努力、从复旦护理学转专业到我向往的临床医学专业,我正一步步摆脱高考失败的阴影,其间也许收获了成长的领悟。但是我肯定不是当初的自己,确实是一切都会过去,一切又都不会过去。
从年级前三到高考失利,我迎来人生前 18 年的转折点
2024 年 6 月 10 日下午两点,可以说是我人生前 18 年的一个转折点。我的高考志向一直是复旦临八。我高中的成绩相当不错。身在四校分校,身边的同学个个都不弱,高二我也在努力之下一路 " 杀 " 出重围,年级第一是常态;但是高三成绩却进入了大起大落的阶段,也许是心理不够稳定,又或许是大家都在进步,而我走得却不够快。但好在二模时我又重拾年级前三的名次。信心满满走进高考考场,无论是物化生还是语数英,考完后我都自认已尽全力良好发挥了。
然而就在那天下午两点,当很多身边的同学在感慨 " 努力终有回报 " 时,我的高中三年,却画上了一个破碎的句号。
物理 B+,化学 A,虽说我认为这并非我的水平,但勉强还在可接受的波动范围内;而生物,是 B-。这触目惊心的字母让我目瞪口呆,完全无法相信这是我实实在在的最终成绩;可它又如此清晰分明地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真切得让我不敢多看一眼。我无法理解,不能接受,不敢面对。
等级考出分后,就是高中的毕业典礼。尽管万分不情愿,但最后还是勉强参加了。老师同学们一个个既不舍又兴奋,沉浸在最后一场欢乐相聚中,而我只想待在哪个角落里,尽量避免被注意到,以便不会被问及羞于提及的成绩。
浑浑噩噩中的我希望能有第二次机会
此后的日子里我浑浑噩噩,昼夜颠倒,把自己放逐到各种高强度重口味的悬疑片恐怖片中,企图逃避现实;我不断给自己心理建设,告诉自己对语数外也不要做任何指望,然而在出分那天看到电脑上三个低于平时成绩的数字时我的心还是沉了下去。
高考的一切似乎都跟我那优异的、打磨了三年的平时成绩无关了,好像我只是在 1 到 150 的卡牌中随机抽取了三个数字。
我拒绝和他人交流,也不愿回想,是因为我不敢面对老师同学,不敢面对父母,更不敢面对过去的自己。
填志愿和综评,那段日子混乱得我已经记不清顺序。模拟综评中老师给予了我高度评价,让我又重新燃起希望,可当晚出的复旦医学组综评分数线恰恰好就比我的分数高了那么一分。填志愿时我早已不再妄想复旦的任何专业,只想离开上海、远离所有高中同学去一所没人认识我的学校。
但是最终,还是报了复旦护理,也许还是不甘心,也许是因为妈妈说的——我需要 " 第二次机会 ",无论是转专业,还是考研,迟早都要面对。
从那以后到大一第一学期,在所有我能找到的平台上面搜索复旦护理转专业的信息。看着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对填报护理学转专业的一片骂声和劝退声,我既迷茫又麻木,我知道这无异于 " 把复旦护理当跳板 ",也许对护理学这个专业和其他高分进复旦的同学都不公平,可我还能怎么样呢?我已经浪费了一次机会了,这第二次机会无论如何我都要抓住。
于是,进入复旦护理的第一学期,我终于鼓起勇气沉下心来,不再回首而只是向前,像转专业申请里写的那样 " 丝毫没有松懈,始终持续用心向上、孜孜以求的精神对待每一门学科 "。这些本该出现在我综评面试自我介绍中的话迟来地照进了现实。
感谢大学一年级轻松的课程和只有期末没有周测的安排,感谢我身边可爱的护理学专业的同学们,我竟以比高中更快乐、更沉稳、更踏实的态度去学习生活了。不用为每天下午准时到来的周测提心吊胆,不用胆战心惊地根据每一次大考小考的成绩预测高考的分数,不用战战兢兢仿佛被凌迟一般地对答案或听试卷讲评,不用因为生病或状态不好不能玩命学习而崩溃绝望,不用为了争分夺秒地多刷一道题而拒绝任何休息和娱乐。原来学习可以这么纯粹,生活能够如此惬意。
重新认识学习的真谛,失败让我成长
大一上的整整一个学期,我都以为期末考试遥遥无期,因此面对不会的题我无须 " 战略性放弃 ",而是可以由着性子花几个小时去钻研;如果实在不会,我也不必纠结 " 高考时要是我也做不出来怎么办 " 这种伪命题,而是坦坦荡荡地搜题看答案,或者放着它等几天后水到渠成似的恍然大悟和醍醐灌顶。
这时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早就错了,为什么要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高考呢?是已经心高气傲到不允许任何失败、所以才会如此在意每一次考试吗?可是把所有大大小小的测试都当成高考的这种想法,似乎只徒增了无穷尽的焦虑和压力,这早已偏离了学习的真谛啊。那高考的失败也许正是在提醒我这点:不能在这么下去了,尤其在以后的日子里,学习它最好只是学习,而不要成为达成某个目的的手段;而我,也不需要被从小到大冠以的 " 好学生 " 标签所绑架,我允许自己失败,而正因为我不害怕失败,所以才能有尝试一切的勇气,才能以 " 游戏人生 " 的态度体验浮世万千、挑战自己的极限,才能践行那句我很喜欢的 " 以非功利之心做功利之事 "。那么这样,我应该很感激这次高考的失利,只有深陷谷底一无所有,才能以全新的目光审视自我,浴火后方能重生。
于是大一上的第一学期过去了,我规规矩矩地按照护理学培养方案选课,最后拿了 3.95 的绩点,在本专业排名第四;在第二学期,我也老老实实地准备转专业面试,最后也顺利通过了。我当然是要感谢这一路以来帮助我支持我陪伴我的人的,当之无愧——我的父母,亲眼目睹并陪伴我一路的跌跌撞撞、摸爬滚打;给予我选课建议、面试经验和申请材料修改的学长学姐们;还有永远在我身后支持我鼓励我的室友、高中好友与老师们。感谢各位让我的转专业之路走得平稳顺遂,感谢各位竟能在我万念俱灰的时候仍然对我抱有信心。
我的确成功转入了临床五年儿科方向,而且还是降转。这离我当初的目标仍然有差距,总有种 " 我本可以更好 " 的不甘。但我并不想抱怨了,个中有种历经沧的长者凭栏回首来时路时的心平气和,这种与世界和自我和解的释怀,或许是上天赐给失败者的礼物吧。我也不想强调 " 为了转专业我卧薪尝胆 " 的强力意志,我不觉得我是平时常说的 " 一雪前耻 "、" 破釜沉舟 ",相反,整个大一我过得很平静,仿若古井只是微澜泛波,我觉得我这一年悟出了许多道理,看淡了很多事情,终于能以一种 " 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 的境界对过去的自己和失败的自己一笑泯之了。我有时甚至会想,要是当初高考多考了两分,我就没办法交到现在的这些朋友,也没办法 " 置之死地而后生 " 了;我甚至很庆幸我遇到了高考这样一个巨大的打击,这一年半载里我得到的教训将是我受益终身。
高考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它在我生命里留下了痕迹,将永远不会过去。高中三年所有走错的弯路,高考那时一切的不甘和愤懑,如今看来,都已付诸一句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