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电芯安全隐患,撼动百亿市场根基。
作者 | 高岩
编辑丨伍玥
来源 | 野马财经
这是野马财经的第 4484 篇原创
本文约 2873 字,阅读时长约 4 分钟
由劣质电芯导致的充电宝危机,犹如多米诺骨牌,正在导致连锁反应。
自从 6月 28 日,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禁止旅客携带没有 3C 标识、3C 标识不清晰或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飞机正式实施以来,一场撼动百亿元 " 充电宝 " 市场上下游的震荡正在蔓延。
事情的导火索是,充电宝电芯危机引发充电宝巨头陷入史上最大规模召回事件。首先是,6 月 13 日,有北京高校学生发帖称,接到学校提醒," 罗马仕牌 20000 毫安的充电宝在充电时,相较其他品牌更容易发生爆炸现象,建议师生舍弃。" 这一消息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裂变,引起各方关注。
6 月 16 日," 充电宝巨头 " 罗马仕宣布因为电芯原材料来料原因,召回 49 万余台可能存在自燃风险的充电宝,涉及三个型号的 20000 毫安产品,生产日期横跨 2023 年 6 月至 2024 年 7 月。四天之后的 6 月 20 日,深圳安克创新科技股份(300866.SZ)称,因供应商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可能导致产品 " 过热甚至燃烧 " 的安全隐患,宣布召回 7 款型号共计超 71 万件移动电源产品。
两大头部品牌合计超 120 万台的召回量,揭开了由上游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引发的行业安全风暴。
而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今年 3 月份,从杭州飞香港的航班 HX115 就因为行李架起火紧急迫降,起火的原因正是罗马仕 2 万毫安的充电宝自燃……
而本次事件也将对蓬勃发展的充电宝行业上下游带来冲击。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4-2029 年充电宝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称,2023 年全球充电宝市场规模大约为 32.9 亿美元,预计到 2030 年将达到 34.1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稳定。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4 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显示 , 从规模角度来看 , 行业全年恢复势头良好 , 突破 126 亿元 , 未来行业在刚需属性加持下有望突破 400 亿。中国作为充电宝生产大国,全球市场占比也有望扩大。
祸起安普瑞斯
安普瑞斯是全球第二大聚合物锂电池制造,2014 年,安普瑞斯美国公司和无锡产业集团合资成立,投资 2 亿美元,其中美方出技术占股 55%,中方出钱 + 落地合计持股 45%。实际控制人是广西省来宾市的崔屹。
据新媒体 " 差评 " 透露,安普瑞斯把两个批次的电芯外包给了江西某代工厂生产,但外包工厂违规替换了电池阴极与阳极间隔膜的原材料,导致电池正负极隔膜存在失效风险,可能最终导致了罗马仕、安克充电宝的自燃事故。
知乎数码科技博主 @Cyber 麻薯指出,充电宝的安全隐患主要源于电芯隔膜质量不合格,尤其是低价产品为压缩成本采用劣质隔膜材料,导致长期使用后绝缘失效,引发过热或燃烧。他强调:" 电芯的稳定性决定了产品的安全底线,此次事件暴露了供应链外包模式下品控的致命漏洞。"
而这次的充电宝大规模召回事件,也为我国现存 1.7 万家充电宝生产企业(天眼查 APP 数据)敲响警钟,过去五年行业经历惨烈价格战,主流产品价格从百元档降至 20 元区间。据金融界援引某头部品牌高管言论称:"15000mAh 容量产品成本至少要 80 元,有些厂商用 50 元成本打价格战,质量自然难以保障。"
与此同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应迅速。官网显示,安普瑞斯名下 70 多张电池与电芯 3C 认证证书被陆续标注为暂停或撤销状态。
图源:官网
3C 认证是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自 2024 年 8 月 1 日起,未获得该认证的充电宝将不得出厂、销售或进口。此次认证的大规模暂停与撤销,直接引发了终端产品的召回潮。
根据电池交易网的信息,截至 2024 年 10 月,采用安普瑞斯电池的企业除了安克、罗马仕,还有小米、绿联、倍思、麦多多等知名品牌,以上企业的 3C 认证均被暂停或撤销。
作为连锁反应的一环,
顺丰、中通等物流企业也暂停问题充电宝产品的收寄。
罗马仕最新的充电宝召回方案——建议用户把移动电源电量耗尽,然后扔进盐水中浸泡 24 小时,之后再寄回。而安克则表示,将为用户寄送专用防火保护袋,泡盐水放电,上传报废凭证后即可获赔。
不过,因为充电宝本身价值不高,快递公司又拒收,很多消费者懒得折腾,选择当 " 大冤种 ",为这次的充电宝危机 " 埋单 "。从小红书和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发帖情况来看,这种情况相当普遍。
安克创新与绿联科技直面考验
小米、欣旺达 " 躺赢 "?
在资本市场上,涉事企业股价应声下跌。其中安克创新(300866.SZ)与绿联科技(301606.SZ)两家 A 股上市公司首当其冲。不过,目前两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均已止跌回稳。
作为 " 充电宝行业龙头 ",安克创新 2024 年 51% 的营业收入来自充电储能类产品。公司提供了代金券、换新、退款三种解决方案。若以退款方案计算,在国内外市场合计召回约 187 万件产品(国内 71 万件 + 美国 116 万件),直接损失就超过 2 亿元。
资本市场反应迅速。自召回公告发布以来,公司市值下行至 500 多亿市值,但 6 月 30 日,公司股价报收于 113.6 元 / 股,市值 603.8 亿元。
来源:罐头图库
不过更令人担忧的应该是安克创新未来的财报。2025 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88 亿元,存货激增至 40 亿元以上,资金压力显著。而召回事件带来的消费者恐慌效应的潜在损失还难以估计,尚不清楚反应在财报上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绿联科技同样未能幸免,其移动电源产品的 3C 认证证书被大规模标注为 " 暂停 "。产品面临停售风险。截至 6 月 25 日收盘,公司股价下跌 1.21% 至 49.86 元 / 股。但 6 月 30 日,其股价开始止跌,报收于 51.43 元 / 股,上涨 0.39%,市值 213.4 亿元。绿联科技面临的风险与安克创新类似,消费者心态的变化多大程度上影响销售额和财务数据,尚需时间观察。
而另外一个正在准备 IPO 的充电宝巨头——罗马仕,受到的影响也不小。
旗下快充移动电源产品的的 3C 认证几乎全部被暂停或撤销。影响立刻传递到销售端,不仅线下门店下架了相关产品。京东、天猫、抖音等平台的官方旗舰店,也全面下架了罗马仕的移动充电宝,仅剩充电头、数据线等配件产品。罗马仕后续何时能够拿回 3C 认证,何时能够重启充电宝线上线下销售?都是未知数。
而且,仅粗略计算 49 万余件产品的损失,就超过 5000 万元,对其财务指标的影响不小,而这也势必会影响其冲刺 IPO 的节奏。
不过如果说,蚌鹤相争,渔翁得利,那么其中唯一的赢家可能是小米。
小米就是全球最大的移动电源生产商,大约占有全世界 8% 的市场份额。而且,小米并未像其他同行那样倚重于安普瑞斯,除了安普瑞斯之外,小米的电芯供应厂商,还有力神、ATL、LG 乐金、欣旺达等企业,前三家供应商占比约为 60%、15%、10%。受益于供应链分散,小米在这次充电宝信任危机中,不仅没有太多的损失,反而可能成为消费者换充电宝的首选品牌。
最近一周,受小米 YU7 汽车正式发布利好影响,小米股价一度攀上 56 港元 / 股的历史高位,市值接近 1.6 万亿港元,不过目前已经回落至 1.4129 万亿港元。
而小米的电芯供应商,上市公司欣旺达(300207.SZ)凭借与小米的现有合作通道,其充电宝电芯份额有望从 25% 进一步提升,并向小米之外的其他品牌扩容。事件发生以来,欣旺达股价持续在近 3 个月以来的高位,6 月 30 日报收于 20.06 元 / 股,市值 370.3 亿元。
此外,长虹能源与紫建电子作为合规电芯供应商,可能也会迎来市场份额提升。
总之,一场充电宝信任危机引发的百亿市场震荡,有人欢喜有人愁!你重新买了充电宝吗?在看哪个品牌的?评论区聊聊吧。
© 野马财经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