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 IPO 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2025 年 6 月 29 日,科创板上市企业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688222.SH,下称 " 成都先导 "、" 上市公司 ")发布公告称,终止对南京海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海纳医药 "、" 标的公司 ")65% 股权的收购计划。
这场始于三个月前的 " 联姻 ",最终因交易方案、价格及业绩承诺等核心条款分歧而黯然收场。
成都先导 6 月 30 日开盘价为 15.70 元,盘中最低跌至 14.96 元,跌幅一度达到 7.88%,最终收盘价为 16.08 元,跌幅 0.99%。
AI 制图
时间回到 3 个月前,2025 年 3 月 31 日,成都先导与海纳医药签署《股权收购意向书》,拟以现金收购后者 65% 股权。消息公布后,市场反应积极,次日成都先导股价大涨 8.65%,投资者普遍看好双方业务协同性。
上市公司作为 DEL 技术(DNA 编码化合物库)领域的亚洲龙头,长期聚焦新药早期发现,但下游临床开发与商业化能力相对薄弱;
标的公司则专注改良型新药与高端仿制药研发,拥有 300 人研发团队及 "CXO+MAH" 双轨模式,2022 年营收 2.71 亿元,净利润 6801 万元,2023 年上半年净利润已达 7318 万元。
但经过近三个月的尽职调查和多轮谈判,双方仍未能在核心商业条款上达成共识。
成都先导在公告中表示,尽管完成了详尽的尽职调查工作,但在交易方案设计、收购价格确定、业绩承诺安排等关键条款方面,双方始终存在较大分歧,最终未能签署正式的股权收购协议。
对此,有市场观点认为,估值分歧或为阻碍这场交易中最关键的因素。在当前医药行业估值整体下行背景下,卖方坚守 IPO 撤单前募资 8.5 亿元的估值预期,而买方需权衡股东回报与溢价合理性。
而业绩承诺是另一个可能的争议焦点。在并购重组中,卖方通常需要对未来几年的业绩做出承诺,以保障买方利益。
然而,在当前医药行业政策和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的背景下,海纳医药的股东可能难以接受过于严苛的业绩承诺条件,而成都先导则需要通过这些条款来控制并购风险。
此次收购本被视作成都先导构建全产业链服务的关键落子。若能整合成功,成都先导将实现从 DEL 技术提供商向 "CRDMO(合同研发与生产)一站式平台 " 的跃迁,直接对标药明康德等综合服务巨头。
此次交易终止后,成都先导表示不会对经营、财务状况及股东利益造成不利影响,且明确 "1 个月内不再筹划重组 ",但强调将继续寻求战略机会。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合作未果,双方在公告中仍互表认可,提及未来或探索业务领域合作机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