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杨 璐 杨玉科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特斯拉产品层面创新疲软之际,自动驾驶领域又起波澜。
2025 年 6 月 28 日,一辆特斯拉 Model Y 从德州超级工厂出发,行驶 15 英里后,抵达南奥斯汀新主人的公寓,全程使用自动驾驶。
这是世界上第一辆自动驾驶交付汽车。特斯拉 CEO 埃隆 · 马斯克(Elon Musk)在 X 上宣布,这是一个重要的自动驾驶里程碑。" 车上根本没有人 , 也没有远程操作员控制。完全自主。" 他这样写道。
特斯拉随后发布一段视频显示,这辆 Model Y 从奥斯汀机场附近的超级工厂,到南拉马尔大道业主公寓大楼之间的行驶过程。这两个地点之间的直接车程约为 15 英里,大约需要 30 分钟。
这辆 Model Y 选择了一条更迂回的路——沿着 35 号州际公路行驶,时速低于 70 英里,然后驶进伍德沃德街,穿过南国会大道。
视频显示,这辆 Model Y 运行了 Robotaxi 软件,然后切换到全自动驾驶(FSD)系统。不过,目前能买到的特斯拉车型都不具备真正的自动驾驶能力,而且,FSD 和 Autopilot 都需要人类监督,并在出现问题时进行干预。
当天,奥斯汀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这款 Model Y 成功地通过高速公路、出口、行人、各种城市街道和公寓大楼的入口。
在 X 上,特斯拉的粉丝们称赞这次演示,是对特斯拉转向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一次启示和证明。一位用户写道:" 如果这还不能说明无人监督的 FSD 已经准备好迎接黄金时段,我不知道还能用什么来证明。"
另一位网友说:" 这是一个里程碑,深刻地重新定义了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体验。"
但这究竟是一次独特的技术演示,还是将成为特斯拉工厂附近经常使用的运输系统——特斯拉在奥斯汀和加州弗里蒙特生产汽车——仍有待观察。
特斯拉 Robotaxi 争议仍存
特斯拉 FSD 上线 Robotaxi ——马斯克造梦 10 年成果终落地。他在社交平台发文称," 人工智能芯片与软件团队都是从零开始,10 年辛勤工作最终获得巅峰之作。"
时间回到 2016 年,马斯克计划推出 100 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但到 2025 年,当特斯拉 Robotaxi 真正跑在路上时,其首批数量还不到 20 辆。
此次试运营的车辆,并非特斯拉专为无人出租车打造的 CyberCab ——无方向盘、无踏板的车型,而是量产车型 2025 款 Model Y。而且,它还未对所有用户开放,仅有少数被邀请者参与体验,运营区域也仅限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副驾还保留安全员。
这一举措被一些人视为自动驾驶的又一里程碑。但在实际驾驶过程中,却又出现不少 " 惊魂时刻 " ——系统存在不稳定性。截至目前,这次试运营车辆已有几起事故发生,包括无法解释的紧急刹车,以及一次令人担忧的左转失败。
在国内,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租车子公司萝卜快跑、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早已开启 Robotaxi 试运营,且范围已延伸至多个城市。此视角下,特斯拉 Robotaxi 上线意义何在?它是否真能为自动驾驶开启一个新时代?
十年弹指间,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在不断发展。但关于 FSD 和 Robotaxi 服务,却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目前还不清楚,如果一辆 FSD 驱动的特斯拉在行驶途中发生故障或事故,会发生什么?远程干预是否会发生,或者特斯拉是否必须部署一名人类驾驶员来帮助恢复汽车,就像它在 Robotaxi 乘客座位上部署安全监督员一样?
其次,由于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依赖于摄像头和人工智能,而不是激光雷达或其他传感器套件,因此,不知道它离开工厂时的交付和运行半径是多少,也不知道在恶劣天气下会发生什么。
再次,目前还不清楚这样的交付如何符合当地(可能还有即将到来的联邦)法规,或者发生碰撞或其他事故时,哪一方会承担责任。与道路上其他自动驾驶汽车一样,其他司机甚至急救人员如何与它 " 沟通 " 还不确定。
无人驾驶还远未到来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认为,特斯拉上线 Robotaxi 并不能代表什么,真正的无人驾驶还远未到来,而且,在这方面中美技术能力日渐趋平。
"Robotaxi 赛道,Waymo 和百度差不多;量产车的辅助驾驶,特斯拉 FSD 和华为乾崑智驾差不多。" 他告诉帮宁工作室。
从硬件方面看,特斯拉 FSD 采用 HardWare4.0,算力达到 720Tops,预计明年将升级到 HardWare5.0,算力将达到 2500Tops,但目前还未落地。
反观国内,已经落地的蔚来 ET9 搭载两颗神玑芯片,算力已达到 2000Tops。即将上市的小鹏 G7 配备自研的图灵芯片,3 颗算力为 2200Tops。
从软件方面看,特斯拉采用纯视觉方案,Waymo 及其他大部分国内自动驾驶企业采用高精地图 + 激光雷达方案。但一直以来,业内对这两条路线孰优孰劣存在争论。
特斯拉纯视觉的最大特性是便宜。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上海智能新能源汽车科创功能平台董事长余卓平告诉帮宁工作室:" 与百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企业的 Robotaxi 相比,特斯拉在价格上具备显著优势。"
这主要得益于其较低的成本结构——特斯拉的感知系统目前仅采用视觉方案,即仅依靠摄像头进行环境感知,其他企业则多采用雷达等较为昂贵的元器件。
公开数据显示,Model Y 整车成本约 20 万元,加上售价 6.4 万元的 FSD,共计 26.4 万元。萝卜快跑第六代车型成本约 20.48 万元,系统套件成本约 25 万元,共计 50.48 万元,约为特斯拉的 2 倍。而 Waymo 成本则高达 128 万元。
国内支持激光雷达居多。近日,业界一段录音流出,上海交大一位教授透露,激光雷达是加固安全的保障,在二三十万元的车上,2000 元成本不算什么,这位教授用 " 鼻子可以闻到花香,但闻不出女人漂不漂亮 " 来比喻纯视觉的局限性。
德国汉诺威中型企业应用技术大学汽车经济学讲师弗兰克 - 施沃佩在接受采访时说:" 这些错误,绝不仅仅是‘小毛小病’,而可能发展成致命的疾病,在我看来,这个项目还不成熟,尤其是它的自动驾驶技术仅基于摄像头。"
他强调,配激光雷达和雷达传感器的车辆更贵,也更安全。
" 纯视觉和激光雷达,最后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安全高效的智能驾驶,本质上没有区别,就是对技术底层能力的要求差异较大。" 中国一汽研发总院红旗 · 九章智能平台 CEO 周时莹对帮宁工作室说道。
她认为,只是通过增加激光雷达、增加成本,来降低纯视觉算法的难度,缩短开发时间,才更符合中国智能驾驶 " 短平快 "" 换道超车 " 的产业逻辑,而纯视觉需要投入更多开发成本,且承担周期长的风险,可谓得不偿失。
特斯拉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首家采用量产车运营 Robotaxi 的企业。这意味着,特斯拉的 Robotaxi 车队数以百万计,这让老大哥 Waymo 的 1500 辆车队相形见绌。
余卓平还提到,特斯拉在无人驾驶及 AI 大模型学习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源于其数据量远超其他任何一家企业,模型正是基于庞大的数据基础构建而成,因此,技术表现优异。
当然,特斯拉也仅仅开启了 Robotaxi 的一扇小窗,距离大规模运营还有距离。一位自动驾驶企业高管告诉帮宁工作室:" 架着摄像机的 Demo 交付和今后每辆车都交付,显然不一样,如果能力真的可以达到,为什么不全线铺开?为什么副驾还需要安全员?"
这位高管据此认为,从当前结果看,特斯拉水平就是 Waymo 3 年前的水平。
" 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可能较为严重,难以妥善处理。这次交付意义重大,但质量仍需通过实际运行来验证,比如运行一定里程后没有出现问题,才能进一步确认其可靠性。" 余卓平如是说。
在上述高管看来,无人驾驶水平还需规模来检验,在 10 辆车上,1 万公里和 100 万公里各失败一次,没有区别,只有百辆车以上规模,一年 1000 万公里里程,才是照妖镜,能照出结果。
" 这就是一场表演 "
6 月 28 日,Robotaxi 上线 6 天后,特斯拉首次实现无人交付。该车从位于奥斯汀附近的特斯拉超级工厂,直接驶往客户家中,最高车速达到 116km/h。这是特斯拉在自动驾驶层面的又一进展。
此举获得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点赞。当日,即小米 YU7 发布 2 天后,雷军转发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的微博,称 " 特斯拉确实了不起,在很多领域引领了行业趋势,尤其是 FSD,我们还要继续学习!"
但质疑声更多。
首先,特斯拉一镜到底的交付视频中,几乎没有太复杂的路况和场景,该交付路线被认为是设计好的专线。
其次,这次交付是仅限一次的表演,还是能运用到大规模交付中的成熟技术,仍然存疑。
在欧洲媒体的多篇报道中,均表达出对特斯拉自动驾驶的不信任。
德国贝吉施 - 格拉德巴赫经济应用技大学汽车管理中心主任斯特凡 · 布拉策尔认为,一旦出现事故,特斯拉纯靠摄像头的自动驾驶技术,就会首当其冲被质疑。
在他看来,即使没有发生事故,初期驾驶失误也表明,特斯拉仍比 " 出行新方式 " 落后两到三年,必须调整算法错误,但这需要时间。
在中国,多数业界人士持相同看法。以这次特斯拉无人交付为例,在工厂内实现无人驾驶下线、出库,理想汽车去年就已经落地实行。
周时莹提到,特斯拉的无人交付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但前提条件是在北美,如果在中国,未必能达成。因为中国交通场景复杂,对纯无人驾驶的挑战极高。目前,国内能做到限定区域内的无人驾驶(远程监控),是通过单车智能 + 车路云 + 远程遥控方案,在开放路面任意点对点的无人驾驶,还不具备。
" 这就是一场表演。" 朱西产直言道," 如果国内车企愿意表演的话,且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它们也能达到(无人交付)这一水平。"
在他看来,无图纯视觉路线无法走通 L5。" 特斯拉的故事是讲给华尔街听的,是马斯克变戏法般编出来的‘小兔子’。" 上线 Robotaxi 后,特斯拉市值一夜增加 853.55 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 6116 亿元。
显然,华尔街还是吃马斯克这一套。
6 月 23 日,瑞银集团发布报告显示,Robotaxi 领域蕴含价值高达 3500 亿美元。预测到 2040 年,特斯拉 Robotaxi 车队规模将达到 230 万辆,总营收将达到 2030 亿美元,Robotaxi 业务将形成超过 860 亿美元净营业利润。
千百亿美元数字让投资者心动,但漫长的回报周期或是蜜糖里的毒药。Robotaxi 商业化本身就是一条漫漫长路,特斯拉就一定能率先触达终点线吗?
" 无人驾驶时代一定会到来,但不是现在。当下,不管是特斯拉,还是 Waymo,都没有跑通无人驾驶商业化。" 朱西产说。
当被帮宁工作室问及这一天何时到来时,他表示 " 不好判断,可能是 5 年之后 "。
(甄瑶对本文亦有贡献。部分内容综合 Automotive News、InsideEVs、Engadget、CNBC 报道,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