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茅先生夫妇带 10 个月大婴儿游览上海动物园。婴儿饥饿需喂奶时,因室外 35 ℃高温且园内唯一母婴室位于大门外,他们进入有空调的科学教育馆二楼角落用奶瓶喂奶,遭工作人员强硬制止并驱离,理由是馆内禁止饮食。茅先生认为园方的做法不近人情,游客服务中心负责人称 " 无明确饮食禁令,仅限制气味大食物 ",但坚称工作人员 " 依规履职无需道歉 "。相关负责人表示,动物园建园 70 年,设施有些老旧,接下来会在游客服务设施方面加大投入。
展馆禁食以保护展品和环境,初衷合理,但将婴儿因饥饿喝奶等同于普通游客的休闲饮食,显得格外冰冷。婴儿的生理需求无法延迟,也无法像成人一样忍耐。况且,上海动物园唯一的母婴室设在园外,这意味着家长需抱着哭闹的婴儿,在高温下步行十几分钟才能抵达。有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该母婴室位置隐蔽、无指引标识,内部仅有简陋的护理台和洗手盆,连上海规定的哺乳椅、温奶器等基础设备都未配备。有网友直言:" 这哪是服务?分明是应付检查!"
《民法典》明确要求公共场所为母婴等特殊群体提供便利,上海市也有具体的母婴设施建设标准。一个日均客流过万、年收入不菲的知名动物园,为何连一个位置合理、设施达标的母婴室都保障不了?记者暗访还发现,馆内成人喝水并未被制止,唯独对婴儿奶瓶 " 执法严格 ",这种选择性执法,让规则的公平性大打折扣。
有人认为父母不该带这么小的婴儿 " 折腾 "。然而,带婴儿接触世界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每个家庭的基本权利。城市公共空间理应为所有年龄层服务,包括最幼小的成员。动物园本身是亲子群体为主的场所,无论机构整体还是工作人员,都应有足够的同理心和发自内心对孩童的关爱。
其实,国内很多公共场所类似问题不少。比如去年北京地铁 " 哺乳妈妈 " 被驱赶事件,背后是 " 懒政 " 惯性——制定 " 一刀切 " 禁令,远比根据实际情况细化管理省事;驱赶也比引导更简单。作为国际大都市,其公共设施的人性化程度、对育儿家庭的支持力度,理应与城市发展水平相匹配。倡导 " 生育友好 ",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意识,而非让家长在 " 守规矩 " 和满足婴儿需求间纠结。当公共空间连婴儿奶瓶都容不下,管理者只知机械执法,忽略自身责任时,所谓的 " 文明 " 便显得空洞。上海动物园要改进的,远不止是母婴室的位置和配置。(评论员 宋学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