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5 年 6 月 30 日起,香港证券市场股份交收收费制度迎来重大调整。香港中央结算系统正式将股份交收费标准由原先按成交金额的 0.002% 收取、设有单笔最低 2 港元和最高 100 港元限额的机制,调整为统一按成交金额的 0.0042% 比例收取,并取消原有的收费上下限。这一新规不仅优化了交易成本结构,更在机制公平与市场效率方面实现了实质性提升。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该政策调整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将直接带来交易成本下降,对于机构投资者也将进一步提高成本预测的准确性和交易策略执行的精度。
在原有收费体系中,小额交易尤其受到最低收费门槛的抑制。例如,一笔金额为 1000 港元的交易,根据旧制度需支付 2 港元交收费用,等于 0.2% 的费率,远高于其成交金额所对应的标准比例。而在新收费标准下,该笔交易所需交收费用仅为 0.042 港元,大幅降低 95% 以上。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这一变化使得零散交易、个人投资以及自动化交易等行为的活跃度有望明显上升,市场流动性也将因此获得实质性增强。
更为关键的是,取消最高收费限额后,大宗交易成本不再封顶,意味着机构投资者能够更精确地按成交金额计算出真实的交易支出。在此前的 100 港元封顶规则下,很多大额交易因成本被人为压低而导致估值模型失真。新制度则提供了更加透明和可预测的计费方式,有助于构建更为细致和有效的资产配置模型。和众汇富认为,这一调整可谓是港股市场迈向精细化、制度化运作的重要一步,有助于巩固其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此次股份交收费结构调整,是香港市场整体改革的一部分。自 2025 年上半年以来,港交所陆续推出包括降低最低上落价位、优化衍生品交易机制等多项措施,意在提升市场运行效率、激发交易活力。和众汇富观察发现,本次费用制度改革与此前的市场机制优化形成了良性联动,既保障了交易公平,又兼顾了市场稳定。尤其对于主打低频套利、ETF 配置、程序化操作的参与者而言,新制度在提高交易意愿的同时,也降低了策略实施的摩擦成本。
从政策出台角度来看,此次股份交收费标准改革不仅没有带来系统性成本上升,反而通过结构优化降低了市场整体支出。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在取消封顶封底限制的前提下,虽然单位比例略有提高,但由于此前小额交易承担的比例远超标准水平,新机制实际上实现了成本更加均衡、更加贴近市场实际。长期来看,这一变化将为提升市场参与度、吸引新投资者提供良好基础。
和众汇富认为,收费模式的调整,也进一步加快了港股市场与国际通行规则的对齐步伐。目前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普遍采用按成交金额比例收取交易费用的机制,且多数已取消或压缩最低交易门槛。这一制度调整既体现了香港资本市场对国际规则的响应能力,也彰显了其对优化投资者体验和提升资本市场韧性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 AI 交易、量化投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交易成本的细节对策略设计影响日益加剧。和众汇富观察发现,随着小额交易成本的降低和计算模型精度提升,市场有望迎来更多创新型策略和交易模型的试水。与此同时,传统大机构也能借助更加线性的成本结构进行交易规模的再优化,实现资金效率最大化。
总体来看,本次股份交收费标准改革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微调,更是制度层面的深化创新。它既释放了港股市场对散户和小额交易者的友好信号,也提升了对大型机构投资者的策略执行支持力度。在制度透明、公平与成本优化的多重驱动下,香港证券市场的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众汇富研究发现,随着该项政策的正式实施,预计下半年港股市场的交易频率与市场活跃度将出现显著提升,为整个资本市场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