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前天
智启未来城:第三届全球城市治理与政策学术研讨会沪上启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日前,第三届全球城市治理与政策学术研讨会于上海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主办,多个国内外学术组织协办,以 " 人工智能时代的城市治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 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十余个国家的 200 余位学者参会。多元视角的交融与前沿议题的探讨,使本次研讨会亮点纷呈。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严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永刚等在开幕致辞中强调,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下,人工智能为城市治理带来机遇与挑战。上海正通过制度协同、技术赋能等方式推动科技与人文融合,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顾锋指出,需推动人工智能向治理驱动力转变,并依托学科与智库平台参与城市治理创新,为后续研讨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

本届研讨会的主旨演讲环节堪称一大亮点,四个主题板块聚焦行业核心命题,展开深度探讨。在 " 城市数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板块,厦门大学陈振明教授创新性提出 "AI + 城市更新 " 的三个基本维度,将技术应用与人文关怀紧密结合,为城市智慧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考框架;四川大学姜晓萍教授基于公共服务均衡可及的理论内涵,结合数智技术的实践案例,深入剖析了技术与公共价值双向互动的逻辑,其研究成果对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香港城市大学 Eddie Hui(许智文)教授则通过马来西亚、中国雄安新区及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等典型案例,直观展现了现代技术如何赋能未来城市的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引发与会者对城市建设路径的热烈讨论。

" 多元治理与全球城市发展 " 板块同样精彩纷呈。美国康奈尔大学 Mildred Warner 教授以美国援助计划法案(ARPA)为切入点,分享了多层治理结构下地方政府应对结构性不平等问题的实践经验;清华大学朱旭峰教授通过对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的研究,揭示了中央信息采集与地方空间治理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香港大学何深静教授提出的 " 多样化的城市企业主义 " 概念,深入剖析了中国城市发展中金融化、去政治化和环境化等多重力量交织的独特现象,为理解中国城市治理模式提供了新视角 。

此外,会议期间开设的 19 个平行分论坛、1 个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和 2 个青年学者论坛,进一步拓宽了学术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在细分议题下各抒己见,促进了跨学科思想的碰撞与融合。本次研讨会共收到 286 篇论文投稿,经评审,16 篇博士及博士后论文获评青年学者优秀论文,这些论文聚焦城市治理的新兴问题,展现了青年学者的创新思维与研究潜力。

闭幕式上,东北大学张雷教授肯定了研讨会对学术共同体建设的意义,强调学者应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为城市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地组委会主任陈杰向与会者致谢,并期待来年再会。

此次研讨会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为全球城市治理领域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搭建了深度交流的平台,其产生的丰富成果与创新观点,将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人工智能 上海 研讨会 美国 上海交通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