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上的中国制造,正在悄悄变贵。
进入 5 月,亚马逊平台上掀起了一轮明显的涨价潮,且范围正从部分商品扩展至多个高频消费品类。不同于往年零星的价格波动,这次涨价来得更广、更快,也更难忽视。
第三方数据平台 SmartScout 统计,自 4 月第二周以后,亚马逊上已经有近 1000 种商品上调了售价,平均涨幅接近 30%。另一家叫做 DataWeave 的数据服务商也印证了这一趋势:从今年 1 月到 6 月中旬,亚马逊上明确标注 " 中国制造 " 的 1400 多款商品,价格中位数上涨了 2.6%。
虽然看起来只是个位数的涨幅,但它已经超过了同期美国的核心通胀率,这说明部分跨境卖家已不再一味压价,而是开始主动提价。
更值得关注的是,涨价已经不止于个别品类,而是正在向高频、刚需类商品蔓延。
从科技配件、女装到厨房水壶、家用锅具——这些一直被当作 " 物美价廉 " 代名词的商品,如今正在大面积上涨。
例如,移动充电领域的头部品牌 Anker,近期已提升了约 25% 的产品售价。还有主打绿色健康涂层的 GreenPan 煎锅则从原本不到 16 美元,涨到了接近 32 美元,价格几乎翻倍。
图源:Reuters
但这轮涨价背后的真正推手,并不是供需,而是政策。
目前美国对中国产品普遍征收 10% 的基础关税。其中,钢铁相关产品加税力度更大,税率高达 50%;汽车及其零部件则是 25%。而从 6 月 23 日起,美国新一轮针对钢铁的加税正式生效,意味着涵盖厨房电器、五金杂件等商品的成本将进一步上扬。
除了关税,包裹进口规则也发生了变化。此前,中国平台可利用 "800 美元以内商品免税 " 的小额包裹政策大批量低价发货,如今这一通道彻底关闭。因此 Temu 等平台近期也宣布涨价。Temu 上,一双原本 14 美元的鞋现在标价 27 美元,几乎翻倍。
亚马逊虽试图淡化影响,称涨价产品仅占平台前 10 万热销商品中的 1%,多为 6% 以内的小幅微调,但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和依赖低价策略的卖家来说,影响已经切实发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