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前天
季薇在2025华映资本年度大会上说了什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图片来源:网络

在刚刚结束的 2025 年华映资本年度大会上,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以《行深见沛,向新有为》为主题,从 why、how、what 三个层面,全面阐述了华映资本对当前技术革命时代的深刻洞察、投资方法论及未来战略布局。

" 向新有为 " 指向华映资本当下及未来的投资领域与投资方法论,从大方向而言,华映依旧坚持投资于以科技为代表的国计与以消费为代表的民生领域;

" 行深见沛 " 则代表机构在商业化运营能力上的进一步探索,包含经营能力、并购能力,并建立与经营相匹配的工具箱。

季薇表示:今年,华映资本的目标是 " 向更远处探索,向更深处攻坚 "。如今资本市场终于迎来了政策的暖风,随着投资升温、投资信心修复、投资节奏加快,今年必定是一个作为之年。

以下为季薇演讲的完整内容整理,略有删减:

人类第四次技术革命加速到来:AI 驱动的时代机遇

季薇开篇即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时代,这场由 AI 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重塑全球经济和社会结构。她通过对比历次技术革命的特点,清晰地勾勒出当前 AI 革命的独特性和影响力。

" 从 1760-1840 年的蒸汽革命,到 1870-1914 年的电气革命,再到 1970-2000 年的信息革命,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带来了生产要素的质变和生产力的跃迁。" 季薇展示了一张技术革命对比图表," 而这一次 AI 革命始于 2012 年深度学习在机器视觉领域的突破,其发展速度和影响力远超以往。"

季薇特别强调,AI 革命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迭代速度更快(从蒸汽革命的 80 年到 AI 革命的预计不足 20 年)、经济影响更大(GDP 年均增速预计达 5-7%,远超以往的 0.5-4%)以及社会渗透更深

她引用了一组数据:2024 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整体下降的情况下,AI 领域投资逆势增长 35%,总额达 1000 亿元,其中大模型 " 六小虎 " 就获得了 200 亿元融资。不过与美国相比,中国 AI 投资规模仍有 4 倍差距,全球三分之一的私募资金都流向了 AI 领域。

"AI 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无可争议的投资主题 ",季薇指出。

大国博弈下的科技投资方法论:" 三权 " 理论框架

面对这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季薇分享了华映资本独特的投资方法论——基于产业发展周期和大国博弈背景提出的 " 三权 " 理论框架,即定义权主导权参与权。这套理论体系成为华映在复杂环境中把握科技投资节奏的重要指南。

定义权:抢占战略技术制高点极早布局头部团队

" 定义权争夺聚焦那些具有颠覆性潜力但尚处极早期的技术领域," 季薇解释道," 这些技术可能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没有明确落地场景,甚至存在多条并行发展路径,但它们代表着未来的战略制高点。"

季薇列举了量子计算、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等典型领域,华映在这些领域的投资策略是极早布局头部团队,密切关注学术论文和理论突破,特别重视技术产品化过程。她透露华映现在 " 史无前例地关注论文 ",因为在这些前沿领域,学术突破往往先于商业应用。

主导权:万亿级产业生态争夺采取赛道式布局策略

在主导权赛道上,季薇重点分析了三个华映重点布局的领域:具身智能低空经济AI 生态。这些赛道的特点是产业链长、带动效应强、对经济总量影响大,是中美两国都不容错失的生态话语权争夺战场。

" 新能源是中国已经取得主导权的典型案例 " 季薇说," 而在 AI、具身智能等领域,未来中美竞争将异常激烈。" 她特别强调,在这些大赛道中,华映采取 "赛道式布局" 策略,关注企业能否穿越技术成熟度的 "Gartner 曲线 ",尤其重视产品与市场的契合度 ( PMF ) 。

参与权:成熟产业链的效率升级锁定明确量产交付的头部企业

参与权领域主要指那些中国尚未领先但必须 " 强链补链 " 的成熟产业,如芯片半导体、民航发动机、操作系统等。华映在这些领域的投资策略更加务实——锁定那些能够明确量产交付的头部企业,通过国产替代实现产业链效率提升。

" 这三种身位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 " 季薇总结道," 我们的投资组合需要在这三个维度上保持平衡,根据技术成熟度和产业演进阶段灵活调整。"

数字化生态与 AI 革命:全栈式投资机遇

作为以数字化为主线起家的投资机构,华映资本从 2014 年开始布局数字化领域,已形成了从基础技术层、系统技术层、中间技术层、到应用层的完整生态布局。季薇指出,AI 技术正在重构整个数字化赛道,每一层都孕育着新的投资机会。

在基础技术层,算力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 从 CPU 到 GPU,从通用计算到异构计算,算力缺口依然巨大," 季薇说," 我们持续关注通用计算芯片、异构计算芯片和高速通信芯片领域的创新企业。"

中间层与系统层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季薇欣喜地看到,中国大模型企业如 DeepSeek 等正与美国巨头争夺主导权。" 系统层不再只是提供计算、存储、通讯,还必须具备大模型服务能力,这成为中美科技竞争的新战场。"

在应用层,季薇预测 AI 应用将重现互联网时代的爆发式增长机会。" 那些最懂数据、最会运营客户、最了解用户诉求的综合性团队将会胜出," 同时列举了华映看好的例如消费、内容制作、营销、教育科研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具身智能:下一代劳动力解决方案

季薇用相当篇幅深入分析了华映重点布局的具身智能赛道,她认为这是 "中美解决各自社会问题的关键" ——美国需要通过机器人填补制造业回流带来的劳动力缺口,中国则需要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

" 去年大模型融资最多,今年毫无疑问是具身智能 " 季薇直言不讳地回应了市场对泡沫的担忧。她将具身智能的发展类比中国 EV 行业:2018 年前蔚来等高估值公司虽未大规模交付,但后续市场爆发验证了早期布局的价值。

季薇从技术端分析了具身智能的发展脉络:2012 年深度学习实现感知层突破,催生了机器视觉 " 四小龙 ";2016 年强化学习带来控制层突破,推动了智驾企业发展;2020 年后预训练大模型则实现了决策层突破。" 三层突破共同推动具身智能走向商业化," 她说。

针对当前具身智能存在的 "不可能三角" ——通用性、智能性和自主性难以兼顾,季薇分享了华映的投资策略:要么选择有明确专属场景的企业如云深处(特种领域巡检)、魔法原子;要么投资像自变量机器人这样专注通用大脑研发的高壁垒公司。

华映还积极布局具身智能上游核心零部件,关注预训练大脑发展带来的硬件需求变化:端侧算力要求提升至 100TOPS+、数据量和多样性要求大幅增加、新型力 / 触觉传感器需求涌现,同时对控制精度要求反而降低,导致电机等零部件技术路线发生变化。

" 我们一方面通过整机厂的采购需求布局关键技术,另一方面也从零部件出货量反推优质整机厂," 季薇透露," 具身智能将与地方制造业深度结合,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低空经济:中国航空业的弯道超车机遇

虽然低空经济热度攀升,但季薇坦言投资圈对此仍存在 "非共识" ——许多人质疑这个看似只是 " 电动化直升机 " 的赛道能有多大市场空间。但华映经过深入研究后,已在这一领域布局了两家头部企业。

" 低空经济绝非仅是交通工具电动化那么简单," 季薇指出其三大价值:首先,它将带动高密度立体场站建设,拉动巨大产业链投资;其次,动力革命(燃油到电动)使中国有机会重构全球航空产业链价值分配;最后,在标准制定、空天地一体化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国发展低空经济具备独特优势:EV 产业培育了全球最强的三电产业链、过去 20 年大飞机项目积累了人才和体系、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华映重点布局了高等级载人复合翼 eVTOL、倾转旋翼 eVTOL 以及低空管控系统企业。

" 虽然处于早期,但低空经济发展路径明确," 季薇说," 从零部件研发到适航证获批,每个阶段都有清晰的里程碑。" 她特别提到投资的特金公司,其专注低空领域的无人机管控,拥有领先的无线电感知和频谱大数据分析技术。

新材料:产业崛起的隐形支柱

季薇特别提到,华映从去年开始显著增加了对新材料领域的投资。" 这不是心血来潮," 她强调," 材料是所有实体产业的上游,尤其在科技战背景下,材料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

她回顾了材料巨头与国家崛起的关系:杜邦见证美国工业化进程、德国赢创成为特种材料隐形冠军、东丽凭借碳纤维实现 " 材料立国 "。季薇判断,中国在迈向发达国家过程中,也必将孕育自己的材料巨头。

华映在新材料领域的投资聚焦三大主线:基础型材料(跨行业多应用)、工艺性材料(重点行业高端需求)和市场性材料(新兴领域应用)。例如中科国生的生物基材料、纳力新材的动力电池复合集流体、太洋科技的可控核聚变材料等。

" 新材料投资难点在于品类广而散,技术路线重叠 " 季薇分享华映的筛选标准," 我们重点关注那些能够跨越行业边界的基础性材料,并准确识别其技术壁垒。"

消费投资: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机遇

尽管华映已转向科技主导的投资策略,但仍保留了对消费赛道的关注。季薇指出消费领域具有现金流稳定爆发力强具有全球市场的独特优势,尤其在当前资本市场窗口期,消费企业正迎来新的机遇。

" 消费行业从 ICU 被拉到了 KTV" 季薇形象地描述政策转变," 六部委刚发文要加大消费投资和企业上市支持。" 她列举了一组数据:消费企业经营现金流 / 营收平均超过 15%,远高于制造业的 7%;港股消费 IPO 占比从 22.5% 提升至 34.5%,募资占比从 17% 跃升至 41%。

季薇比较看好 "情绪消费" 类 IP,如华映曾投资的 Yuki、李子柒等,这些 IP 通常具备 60% 以上的高毛利率和多元化变现能力。她提到东莞玩具企业 " 娃三岁 " 在越南市场终端收入从 1000 万快速增长到 70 亿的案例,这也证明了中国消费企业的全球化极具潜力。

" 中国企业真的到了大航海时代 " 季薇分析," 中国拥有全球最全工业门类,产能过剩背景下,全球化是必然选择。" 她将中美竞争与美元霸权形成历程对比,指出中国存在内需不足的问题,通过赋能全球供应链获取全球市场存在必然性。

季薇还重点讨论了消费领域的并购机会,认为这是当前最现实的退出路径之一。" 消费企业有规模有利润,是天然的优质并购标的," 她分析需求与供给两端:上市公司需要通过并购突破增长瓶颈,而成熟消费企业需要寻求资本化退出。" 未来 A 股并购中,消费将占很大比重。"

VC 2.0 时代:华映的能力进化与模式创新

演讲最后,季薇深刻反思了风险投资行业正在经历的范式转变。" 当下才是真正的 VC 2.0 时代," 她对比 2008 年的 VC 1.0 和 2015 年的过渡期,指出当前行业面临的根本性变革。

她分析了三大结构性变化:募资 " 国产化 "(80% 资金来自国企,带来目标多元化和合规要求提高)、投资 " 产业化 "(硬科技案例占比从 2015 年 32% 升至 2024 年 85%)、退出 " 多元化 "(IPO 案例腰斩,回报倍数从 9 倍降至 4.9 倍)。"

VC/PE 的 " 国产化 " 加速,带来了投资机构商业模式的全面重塑:其一是目标多元化,以前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如今叠加政策导向和产业导向;其二是管理费问题的模式恶化,这会对 VC 长期的生存有很大的挑战;其三是合规要求更高,随着国家基金的进入,华映也在迭代自身的合规性准则。

面对挑战,华映选择主动进化,从传统 VC 向更纵深的管理人迈进。季薇介绍了华映的能力升级路径:将以投资能力为核心,重点培养经营能力并购能力,同时,打造和能力迭代相匹配的工具箱。通过 " 三步走 " 策略(聚焦优势→生态协同→价值共创)打造核心资产。

季薇还分享了华映孵化的克莱梦项目案例:如何结合河南全球占比 80% 的超硬材料产业优势,以自动化切割打磨设备为价值增长点,以产业分销为价值延伸,打造头部企业。季薇笑称:"我们不再只是财务投资者,而是带资入组的联合创始人。"

华映还构建了更加多元的资金工具箱:除了传统 VC/PE 投资外,增加了头部项目接续、类固收产品等策略。" 不同阶段需要不同属性的资金支持," 季薇说," 我们希望通过模式创新,在变革时代保持机构的持久健康。"

信念与年轻

" 信念是最重要的,有信念、有理想的人,什么年龄都是年轻的。" 季薇以德鲁克的名言 " 创造未来需要勇气、实干、信念。" 结束演讲,再次强调了创投圈保持信念与年轻心态的重要性。

回看季薇演讲全文,我们能非常清晰全面地理解到华映资本的赛道布局和投资策略,针对当下热度最高的赛道和趋势,华映资本也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观察和理解。

这个成立 17 年的老牌投资机构,将如何在第四次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再次谱写属于自己的故事,保持年轻与活力,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郭虹妘,编辑|陶天宇)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华映资本 ai 美国 gdp 机器视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