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 6 月已经结束,轰轰烈烈的 618 补贴大战也落下了帷幕。今年 618 恰好遇上国家补贴和各平台百亿补贴叠加,优惠力度可以说是 " 前无古人 "。消费者尚未从 618 中「回血」,各大平台又将赛程切回闪购赛道。6 月 30 日,淘宝闪购、支付宝相继冠名苏超常州队(因为送的力度大,输球输得快)和徐州队(选 C 准没错,哈哈),延续着闪购大战的热度。
所以今天,雷科技决定给美团、饿了么、淘宝闪购、京东等平台来一波大横评,看看这些主流闪购平台在 618 之后,优惠力度与购物体验有无变化?
先看餐饮外卖。我们在四大平台点了同一家餐厅的同一款餐品,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小雷测试账号在四个平台均未开通会员、未购买付费券包、也不使用新人优惠券,力求排除干扰项。
图片来源:雷科技
为了控制变量,四笔订单均从最终价格来看,饿了么、京东和淘宝闪购的最终实付价格较为接近;美团最终实付价格较高,来到了 37.4 元,这与小雷印象中的美团外卖优惠力度小吻合——京东外卖作为攻方,补贴力度大;淘宝闪购和饿了么最后加入大战,手里的 " 弹药 " 较为充足,因此会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拆分具体价格,我们也能从中找到一些细节。
由于点的都是同一家门店的餐品,因此门店收取了相同的打包费用,同时也有可选的 0.5 元餐具费。在配送费上,四大平台都采用了「基础配送费 + 独立配送费优惠」的模式:其中配送费最贵的美团外卖优惠前要 7.4 元,而京东优惠前只要 3.5 元。
具体配送费用和优惠如图所示。
红包优惠环节,饿了么、淘宝闪购、京东的红包优惠都给到了的 15 元以上,唯独美团外卖只有 8 元(不使用新人券),这导致美团外卖价格比其他平台更高。
配送时效方面,小雷这次特意没有提前点餐,想看看四大平台在高峰期的配送表现。在星期一中午 11:40 这个点餐高峰期,美团和京东都在一小时内完成整个订单,由于骑手较多,美团外卖的取餐效率也相对更高,比以时效出名的京东配送体系还要快 8 分钟。
至于饿了么和淘宝闪购,可能是受骑手数量影响,整体配送时效较慢,这还是蛮让小雷意外的,毕竟饿了么和淘宝闪购基于蜂鸟配送在运力上是有足够保障的。小雷分析认为应该是特例,毕竟不同时段、不同地区、不同商圈的运力可能会出现各种差异。
话说回来,和京东相比,饿了么、美团外卖和淘宝闪购在餐品选择上要更加丰富。这里的选择指的并不是店铺的选择,而是同一店铺内餐品的选择:同一家门店在饿了么、美团和淘宝闪购中都有「推荐套餐」的分类;但京东却没有相关选项,这也不让人意外,美团、饿了么是老玩家,淘宝闪购直接接入饿了么供给,但京东外卖才刚入局,商家才刚完成入驻,尚未进入到深度运营阶段,同时京东对商家的 SaaS 等基建支持也还在完善中。
作为产业升级后的全新购物形式,「闪购」的意义并不仅仅停留在餐饮外卖方面。依托配送体系,其将传统「次日达」电商模式加速成全新的「半小时达」。
这次,小雷选择以官网定价 99 元,优惠价 89 元的小米自带线充电宝 10000mAh 口袋版,来横向对比四个平台的闪购体验。同样的,此次我们不使用任何付费会员或新用户券。
这款充电宝在饿了么的基础价格为 99 元,和小米商城保持一致;因特定商品享 10 元优惠,所以最后到手价仍为 89 元。但饿了么的配送规则比较复杂:用最便宜的 7 号电池(9.9 元的签字笔无法满足起送门槛)凑单后,实付价格为 102.9 元。
淘宝闪购的情况与饿了么一致,甚至连购物车用的都是饿了么的图标,看来淘宝闪购不只是接入了饿了么的供给,平台层的很多能力也是 " 拿来即用 ",这也再度说明阿里当初布局饿了么的明智之处:要做即时零售,供给、运力、技术许多都可复用饿了么,不需要像京东一样付出巨大的经济和时间成本。
美团外卖里,这款充电宝标价 99 元,享 4 元优惠,最终售价 95 元。但除此之外,美团外卖还收取 1 元的打包费用和 4 元的配送费,不使用新客红包的话最后实付价格为 100 元。
京东闪购的标价与官网优惠价相同,为 89 元;额外费用 5 元配送费,叠加家门店的 5 元配送费优惠后实付价格 89 元。
可能是因为这是一款 3C 数码类产品,京东拥有显著的供应链优势,线上线下一盘货,因此价格优势明显。
至于时效,下单时间非用餐高峰期,再加上实际配送距离不足 800 米,因此四个平台都在 30 分钟内送达。
几轮体验下来,小雷发现,在价格和配送时效这两个用户体验的关键维度上,四大平台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平台之间未来真正能拉开差距的,是平台对「闪购生态」的资源整合能力。
比如淘宝闪购与饿了么的深度打通,正是典型的资源协同优化案例。
以往淘宝主攻电商,饿了么主攻本地生活,两者各司其职。但在这波闪购热潮中,淘宝利用饿了么的即时配送能力,让电商商品也能实现「半小时达」,饿了么的页面中也接入了更多淘宝生态的商品。整合供给后,淘宝 App 这一国民级应用将 " 闪购 " 加入主菜单,给饿了么带来了巨大流量,两者叠加日订单峰值突破 6000 万(其中淘宝闪购 4000 万,饿了么 2000 万),且依然在高速增长。反过来,高频刚需的餐饮外卖场景也显著增加了淘宝的活跃度,给更多远场电商品类带流量。
结合饿了么与淘宝 " 会师 " 大消费事业群来看,阿里正在将「到家」与「到店」融合,打造更紧密的本地即时零售网络。从实际体验看,这种融合让淘宝闪购在商品丰富度、运力时效性、补贴策略(以及价格优势)上具备优势。
至于京东秒送则延续了京东一贯的「可靠、准时」的品牌特色。虽然在平台补贴上不如饿了么和淘宝闪购大,但商品定价透明(与品牌官网优惠价保持一致)、配送时效高,也没有复杂的凑单门槛。
而且除了常见的第三方闪购门店外,京东还有自己的京东 Mall 等线下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其在 3C 数码、家电、酒水等领域的「闪购供给」。对时效性、可靠性和品质有高要求的用户来说,京东闪购也是不踩雷的一种选择。
美团虽然在价格战中并不占优,但其强大的本地生活资源以及超过 3 万的闪电仓,依旧是最大的竞争底牌。本地商户覆盖密、骑手调度效率高、闪电仓确保高频商品距离用户最近,使得美团在高峰期的配送稳定性极强。这里我举个身边的例子:雷科技编辑部小伙伴身体不舒服,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美团买药」,而不是其他平台。我们团建聚餐要点冰镇精酿啤酒,也会选择美团外卖上的 " 歪马送酒 ",选择多、送货快还有冷冻,体验相当好,其实这是美团闪购在 " 酒 " 这一垂直类目上深耕的结果。
不论是京东线下与线上融合、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融合,还是美团闪购在酒饮、水果等类目深耕都表明,闪购未来的竞争核心在于 " 场景融合 "。
其实在雷科技看来,闪购的竞争绝不是简单的比价格、比补贴,因为补贴驱动的价格优势不会一直存在。补贴消退后,平台能提供的独特价值才能留住用户,这考验各平台在选品、物流、运营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从行业的角度看,电商行业「得即时零售者得天下」的趋势已相当明朗:传统电商平台一旦错过发展即时零售的机会,其份额就会被美团闪购这样的配送时效更高、便利性更强,甚至补贴后价格还更具优势的闪购平台取代。美团闪购们打造本地版的淘宝 / 京东,也正因为此,京东 25 年才会忽然大力做外卖——其实是为了做闪购。淘宝有饿了么这张王牌,也快速上线了淘宝闪购。
而对线下商家,特别是过去只能做「小区生意」「园区生意」的商超来说,加入即时零售平台意味着更大的覆盖半径、更长营业时间、更高的店铺屏效,在缓解客流焦虑和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实现经营模式的蜕变,关于此雷科技创始人兼总编辑罗超在多篇文章已深入分析,有兴趣的可全网搜索 " 即时零售 + 罗超 " 查看。
图片来源:饿了么
可以肯定的是,闪购的普及,必然会彻底改变我们的消费方式,带动整个零售行业的升级。随着供应链整合、AI 推动的商品 / 运力 / 服务优化和即时零售的「市场下沉」,闪购将从由补贴驱动的「销售试水」,转型为受大众认可的消费新模式;并继续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模糊「闪购」和「网购」的差距。618 已经结束,闪购大战才刚开始,在即时零售领域,谁能满足用户「确定性」的需求,谁就能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