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交所官网消息显示: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简称 " 禾元生物 " ) IPO 过会。这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适用该标准过会的 IPO 企业。
上市委会议现场问询了禾元生物三个问题,分别是:说明重组蛋白表达平台和纯化平台两项核心技术的先进性,具体数据的可靠性;结合 HY1001 与人血清白蛋白竞品在疗效、适应症、市场接受度、价格、成本等方面的差异,说明 HY1001 药品的市场空间测算、预计 2027 年实现盈利是否审慎," 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 " 产能设计及消化措施是否合理。
此外,上市委还要求禾元生物结合药用水稻育种、种植、收割、仓储、运输、加工、废渣处理各环节的操作标准,说明确保药用水稻生产使用安全合规的具体措施,是否存在对公司持续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
资料显示,禾元生物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未有任何在研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不过核心产品 HY1001 已完成国内 III 期临床研,预计将于近期获批上市。此次 IPO,禾元生物原计划募资 35.02 亿元,此后调整至 24 亿元,其中 1 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其余分别投向重组人白蛋白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和新药研发项目。
禾元生物一路坎坷一路风波,走到今天实属不易,回顾一下这些坎坷路,许多将在上市后还得继续,集中在财务亏损、法律纠纷、商业化受阻、股权争议及技术风险五大领域,具体如下:
一、财务持续亏损与现金流危机
亏损规模扩大:
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4 亿元、-1.44 亿元、-1.87 亿元,累计亏损 4.65 亿元;2022-2024 年累计亏损近 5 亿元,2025 年最新数据显示连续五年累计亏损超 6.67 亿元。
现金流恶化: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2021-2023 年分别为 -8797 万元、-6640 万元、-1.23 亿元,完全依赖外部融资维持运营。
亏损原因:
核心药品 HY1001 尚未获批上市,营收依赖药用辅料和科研试剂(近三年营收仅 6288 万元),而研发投入占比高达 614.48%。
管理费用中,2021 年因应对美国专利诉讼支付高额律师费。
资金链风险:
截至 2023 年底账面货币资金 2.36 亿元,但 2025 年招股书披露账上仅 1.6 亿元,若 IPO 募资失败或产品商业化延迟,可能面临资金断裂风险。
二、跨国专利诉讼与法律纠纷
美国 337 调查(2020 年至今):
起因:2020 年 12 月,美国 Ventria 公司指控禾元生物侵犯其专利(涉及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聚合度控制技术),向 ITC 申请 337 调查。
裁决结果:2022 年 9 月 ITC 终裁发布有限排除令,禁止禾元生物向美国出口聚合度<2% 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导致 2022 年对美销售收入骤降。
后续影响:禾元生物调整质量标准恢复部分对美销售,但 2024 年 3 月反诉 Ventria 专利侵权,双方诉讼仍在特拉华州法院审理中。若败诉可能面临赔偿及美国市场永久性退出风险。
国内监管问询:
科创板审核中,上交所多次问询专利诉讼进展及对公司影响,禾元生物称 " 不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但媒体质疑其技术独立性,指出实控人杨代常曾任职 Ventria,核心技术存在关联。
三、核心产品商业化受阻
HY1001 上市延迟:
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HY1001)虽于 2024 年 6 月完成 III 期临床并进入优先审评,但截至 2025 年 6 月仍未获批。
市场竞争劣势:同类药物已占据 90% 市场份额,且医保谈判降价压力大,商业化前景不明。
产能消化风险:
IPO 募资 24 亿元中 19 亿元用于年产 120 吨原液生产线,但 2025 年国内血清白蛋白总市场规模仅 56 亿元,产能利用率存疑。
四、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问题
股权代持隐患:
公司成立初期存在武汉大学教职工及国企干部通过代持入股的情况,虽已清理但监管部门多次质疑代持方资质,若引发股东争议可能导致决策瘫痪。
实控人控制力薄弱:
杨代常直接持股仅 15.03%,通过代持协议控制 29.25% 表决权,股权分散可能影响决策效率。
核心人员流失:
2024 年副总经理及多名技术人员离职,管理层动荡加剧研发不确定性。
五、技术风险与伦理争议
技术替代压力:
水稻表达体系面临动物细胞培养等低成本技术冲击,若竞品突破,现有产线可能沦为沉没成本。
转基因伦理争议:
" 稻米造血 " 技术涉及水稻基因改造,公众对转基因安全性的质疑可能影响产品接受度。媒体指出其技术宣传存在 " 科幻叙事掩盖财务血色 " 的倾向。
六、IPO 进程受阻的舆论焦点
审核周期过长:
2022 年末提交申请,2025 年 6 月才上会审议,期间因财务资料更新中止审核,引发对 " 带病闯关 " 的质疑。
募资额缩水:
拟募资金额从 35 亿元降至 24 亿元,反映市场对其估值下调,媒体称其 " 赌不起资本耐心 "。
来源:综合上交所官网、中国财经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