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前天
【网观西安】中国第四所戏剧学院,花落西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本文共 2642 字,阅读时长约为 3 分钟。

日前,教育部官网公示称,经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拟同意设置大湾区大学等 10 所学校。其中,陕西将设立西安戏剧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均为公办性质高校。

由此,一所全新的本科级高等院校在古城西安悄然登场,却又不失张扬地赢得了所有年轻人的目光——西安戏剧学院,成立了!

这是一则听起来有些文艺,甚至有些 " 浪漫 " 的消息。但如果把它简单当成一所 " 多了个本科艺术类院校 " 的新闻看,那就未免太低估它对这座城市,乃至对整个中国西部文化生态的深远意义。因为它不仅意味着一所高校正式列编,更是对西安,乃至整个中国西部文化的一次深度赋能。它不仅是对表演艺术教育供给的补足,更是对青年力量、潮流文化、城市气质的一次深度注入。

6 月 24 日,陕西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关于公布西安戏剧学院 2025 年在陕招生计划的公告》,西安戏剧学院 2025 年在陕计划招生 120 名。

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版图上,本科戏剧类院校屈指可数,此前全国只有三所: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而如今,第四所,终于落户西安!

要知道,西部城市开设专业戏剧学院,这不只是高教资源的一次布局补齐,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

▲教育部公示,拟同意设置十所高校。 图源:教育部网站

长久以来,我们的 " 艺考地图 " 始终被京沪主导。全国的热爱舞台、怀抱演员梦的孩子们,不远万里挤破脑袋往北京、上海赶。地方缺少平台,天赋只能南飞北飘。如今不同了,一个足以与北电、中戏、上戏并列的新舞台,正徐徐打开。

而它选择的落脚点,是西安,这座既有文化底蕴又正在加速转型的十三朝古都。

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新文艺的时代,西安准备好了。

不妨先看一组数据:

截至 2024 年底,西安已有普通本专科高校 63 所,高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而现在的数字是 65 所。

西安的在校大学生总人数超过 105 万人,是实实在在的 " 高校重镇 "。

西安的研究生教育力量也极为雄厚,研究生培养单位 42 所,在校研究生近 20 万人。

这不仅仅是一串数字,更是这座城市面向未来的底气。

虽然学校众多,门类齐全,而在艺术教育、文创产业这一块,西安却始终缺了一角。虽然西安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在全国有名,但戏剧、表演、编剧、导演、舞台艺术这条线,始终缺乏一所独立、系统、本科起点的专业平台。而 " 西安戏剧学院 " 的出现,正是一次高等艺术教育体系的关键补位。

其影响,不止于 " 培养演员 "。一个真正有高度的戏剧学院,必然是一所能汇聚导演、编剧、舞美、灯光、舞台技术、数字影像制作等全链条复合型人才的摇篮。当前全国戏剧、影视、短剧等内容产业蓬勃发展,对综合型表演艺术人才的需求激增。西安戏剧学院正好切入这条风口,承担起为中国西部乃至全国培养新一代戏剧 + 科技、戏剧 + 影像、戏剧 + 内容创作的跨界人才重任。

从产业角度看,这也可能成为 " 文化西引 " 的一次引燃点。就像当年的电子科技大学西迁、交通大学西迁一样,戏剧教育的高地开始西移,意味深长。

西安是怎样一座城市?

是一边 " 刷抖音 " 看兵马俑,一边 " 赶早班地铁 " 进实验室的城市。是一边在大唐不夜城看盛唐舞乐,一边在高新区写 AI 代码的城市 …… 传统与现代、沉稳与张扬、根与芽,在这里交织出一种特殊的气质——厚重中带着鲜活,古老中带着未来。

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西安的城市标签更多集中在:

" 科研重镇 ":有西工大、西电、中科院系统;

" 兵器工业中心 ":有航天六院、兵器五八所;

" 文旅城市 ":兵马俑、大唐芙蓉园、城墙、华清池 ……

" 西安戏剧学院 " 的到来,就像是一颗闪闪发亮的时尚彩钻,镶嵌进这片传统的城砖之间。

年轻的戏剧学院,将带来一批批更年轻的学子,他们穿着大胆、思维活跃、热衷表达、追求原创——这些正是一座城市青春力、创新力的风向标。

别忘了," 文化艺术 " 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溢出效应和带动能力。未来随着 " 西戏 " 的建设,可能衍生出:

校园戏剧节、本土青年剧团、实验剧场;

与曲江文旅、高新动漫基地的文创合作;

西影厂、广电、短视频 MCN、短剧等平台的影像支持;

衍生出音乐、造型、传媒、摄影等多链条协同。

甚至可能带动整个西安城市形象的刷新,让人们不再只记得 " 长安三万里 ",而是来这里感受 " 现代舞台的一千种可能 "。

同时,西安戏剧学院的诞生,也打开了一扇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大门。在西安,传统戏剧文化底蕴极为厚重。如秦腔、皮影、华阴老腔等非遗剧种,西安戏剧学院的到来,正为这些濒临沉寂的剧种,提供了系统化培养与创新转化的平台。

未来,学院不仅可以开设本地传统剧种的研究方向和表演课程,还可以通过校园剧场、实验演出、青年创编等形式,让非遗剧种与话剧、音乐剧、影像表演等多元形态发生 " 化学反应 "。一方面推动传统戏剧 " 活化 ",走出博物馆,回到舞台;另一方面,也将为本地青年艺术家搭建起表达自我、致敬传统的空间。

这不仅让西安 " 更年轻 ",也让它 " 更完整 "。

有人可能会说,一所戏剧学院能有多大能量?那我们不妨回顾一下:

中戏和北电,撑起了半个中国影视圈;

上戏,成了上海时尚气质的重要底色;

杭州,中国美院与电商结合,造就了电商美学;

广州,星海音乐学院点燃了整个粤语流行文化;

文化教育,从来不是 " 培养几个艺术家 " 的小事,而是决定一座城市气质与未来产业方向的大事。

现在轮到西安出牌了。

西安戏剧学院的落地,可能是一次 " 文化产业格局 " 的深层撬动。

它将催生本地新一轮的文创内容生态。有了人才、有了平台、有了创作源泉,下一步自然是内容输出与产业孵化。可以预见,未来西安将出现更多本土青年剧团、校园短剧团队、实验剧场、戏剧节展演平台、剧本创作孵化器,从 " 校园内容 " 逐步走向 " 区域 IP"。

学院还可与已有的文化基础设施形成资源联动。如与西影集团、曲江影视基地、陕西广电传媒集团、MCN 机构等深度合作,打造从表演教育到内容制作、再到平台传播的全链条。这种垂直一体化,将极大提升西安在全国文艺产业中的话语权。

或许几年之后,当你走进西安的街头巷尾,能看到青年人在做剧场装置、拍短剧、快闪演出;高校之间比拼的,不只是论文数量,还有创意作品、实验演出、剧场票房;当代的秦腔、青春的话剧、先锋的音乐剧同台共振,演绎出 " 千年长安 " 与 " 潮流青年 " 之间的完美合唱。

而所有这一切的起点,可能就是今天这个令人兴奋的名字——西安戏剧学院。

来源 / 网观西安

相关标签

教育部 研究生 本科 院校 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