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对龙头的协同共创,能让双方优势成倍放大。
最近," 河南 F4" 成了各大社交平台的顶流!
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张红甫两兄弟,以及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和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这几位来自河南的 " 霸总 " 创立的品牌被年轻人疯狂追捧,靠着 " 精准拿捏年轻人的钱包 " 身价一路狂飙,河南也跟着出圈了。
事实上,河南藏着不少 " 隐藏的餐饮王者 ",比如小火锅赛道的头部品牌围辣小火锅(下文简称 " 围辣 "),同样来自河南。
近两年,小火锅赛道爆火、门店井喷,海底捞、吉野家、南城香等知名品牌纷纷入局,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在这个厮杀激烈的市场里,围辣的门店数一路狂飙,在去年突破了 1000 家店并获得沙利文颁发的 " 旋转小火锅门店数量全国第一 " 的证书。
那么,围辣到底是如何杀出重围的?
日均翻台 6 次!
把火锅店做成 " 社区食堂 "
当一个赛道红透半边天之后,就是越来越多人入局,接着是大家熟悉的内卷、价格战。
而小火锅又普遍主打性价比,当价格越压越低,一些撑不住的店就开始急病乱投医,降食材成本、服务减配,结果就是变成一家价格低、品质差的店,复购率也一降再降。
这种背离长期主义的做法,注定难以为继,唯有力戒浮躁、打磨出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单店模型,方能穿越周期,成为真正的龙头。
那么,小火锅赛道的极致单店模型究竟是什么样的?或能从围辣的案例中略窥一二。
1、小火锅快餐化,做极致效率
不同于开在商场、主打社交的传统火锅,围辣定位更偏向于 " 社区品质食堂 ",做快餐、刚需生意。
因此,围辣的门店主要选址在主街道旁的小巷口或成熟社区入口,这些点位是消费者回家的主要流量口,也是很多快餐店选址的黄金点位。
在运营模式上,除了锅底、饮品需要扫码下单,大部分食材都是自助模式,像旋转寿司一样放在转盘上,消费者自取,节省等餐时间,提高效率。
不过,和市面上常见的按碟拿取的模式不同,围辣的产品多按签拿取,相当于把串串香和旋转寿司做了结合和改良,把菜品的分量做得更小,消费者能体验到更丰富的食材。
通过这样的模式,围辣把用餐时间压缩至 30 分钟左右,门店平均翻台率约为 6 次 / 天,已做到和快餐店的水平相差无几。
2、SKU 超 100 个,用品质突围
小火锅店虽然火爆,但在网络上也不乏差评,这些差评多集中在品质方面,比如 " 花几十块钱吃一堆科技 " 等,这也再一次验证,低价虽有吸引力,但只有低价的门店是没法长期经营的。
从商业角度来说,市场的痛点就是企业的机会,而围辣就抓住了这个机会,用优质食材做出了差异化。
具体来看,围辣打造了丰富的产品矩阵,SKU 超过 100 种,包括肉类、蔬菜类、油炸类、水果甜品类等七大类食材。与此同时,围辣对这些食材新鲜度的把控是很严格的,大部分菜品坚持每日现切现串,牛肉卷、羊肉卷、虾滑、丸子等食材都来自头部供应链企业,品质有保障。
价格方面,围辣做到了 " 极致性价比 ",人均 25 元就能吃到 " 扶墙出 ",食材均为 1-5 元的 " 白菜价 "、18 款锅底 2-3 元任选,以及 20 种小料 2 元任选。
3、主打 60 平门店,靠设计把空间利用到极致
围辣门店走简约时尚的风格,面积虽然多在 60 平米左右,但它的动线设计可谓是将空间利用发挥到极致。
以 30 个餐座的店铺为例,就餐区以吧台座为主,两侧各设 15 个单人座,调料台则靠墙置于座位两侧,消费者进店、入座扫码点锅底、转身拿调料,然后回座位就能开吃,整个设计非常高效。
而在面积稍大的门店,围辣则在保留吧台区的基础上增加四人餐桌,满足朋友聚餐或家庭用餐等需求,扩大客群的覆盖范围。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契合消费者对性价比需求的品类,小火锅是有望持续火爆的赛道。就像围辣一样,只要企业能够沉下心来,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打磨好单店模型,真正做到长期主义,就很有可能获得突破性发展,向行业龙头迈进。
" 门店数第一 " 背后,
是对供应链的持续迭代
对于餐饮品牌来说,从 1 家店到 10 家店,到 100 家店、1000 家店,不同发展阶段,对供应链体系的要求也千差万别。
特别是在门店规模到千店左右时,没有一个完整、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品牌就很难继续往前走了。而围辣之所以能做到 " 旋转小火锅全国门店数第一 ",就是因为摸透了这个问题的关键,做好供应链的布局。
围辣的扩张路径主要分为两大阶段。品牌创立的前三年,围辣专注于单店模型打磨,供应链的模式相对本地化。
2018 年,随着适合全国化的门店模型跑通,围辣的拓店速度加快,如今已在全国 24 个省份开出 1300+ 家门店。在这个阶段,稳口味、鲜食材、速配送是重中之重。所以,围辣一直在搭建全国化仓配网络,陆续和行业头部企业共建生态,整合最优资源,筹备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去年 6 月,围辣与华鼎冷链科技合作搭建全国化仓配网络,实现了冷链产品全国免费送货上门;在产品方面,围辣则与逮虾记、和一牧鲜、野火烧、安井等头部供应商合作,实现核心食材的高度标准化。
除了这些下锅涮的食材的标准化," 味道 " 的标准化、差异化,也是围辣成为龙头的关键优势。对于味道标准化的解决方法,围辣的打法是与行业头部企业协同共创,用龙头对龙头的思维,创造出 "1+1>2" 的价值。
锅底是火锅品类的灵魂所在,是决定消费者能否 " 一口入魂 "、反复光顾的关键,小火锅也不例外。围辣深谙此道,从创业初期就找对了 " 搭档 ",与国内的餐饮调味龙头聚慧餐调共创锅底,打造出属于围辣的味道基因。
时间回到围辣刚创立的 2015 年,彼时的小火锅市场已经呈现出了一定的同质化趋势,市面上的锅底味道类型都差不多,缺乏记忆点。在这个节点,聚慧餐调通过让小火锅也能吃出传统火锅的品质感,成功帮围辣建立了味觉壁垒。
具体来看,聚慧餐调深耕餐饮调味领域数十年,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和配方库,并且拥有顶尖的研发团队。针对围辣的需求,聚慧餐调做的不是简单的 " 给配方 ",而是真正为围辣 " 量体裁衣 ",打磨出专属于围辣的锅底配方。
作为服务过超过 20 万家餐饮门店的行业巨擘,聚慧餐调就像拥有 " 上帝视角 ",能持续追踪全国各地区、各品类的口味趋势,并将市面上看似零碎的市场信号整合起来,提前给出解决方案,用行业最好的资源,持续为围辣这类快速成长的龙头品牌提供更好的服务。
同时,围辣依托全国上千家门店的终端网络,像无数个灵敏的 " 味蕾探测器 ",扎根于消费者中间。
店员与顾客的交流、餐后锅底的剩余情况、社交媒体上的实时评价、甚至会员系统里的点单偏好数据等等,这些来自一线的口味反馈和消费偏好变化,被围辣高效地收集、分析,并第一时间传递给后端的聚慧餐调团队。
这种 " 龙头对龙头 " 的合作模式,产生了强大的 " 共振效应 "。在餐饮业进入存量竞争、比拼精细化运营的 " 后时代 ",这种模式正是构建壁垒的核心竞争力。
而双方长达近十年的合作,也让聚慧餐调对围辣的品牌基因、门店运营等都了如指掌。这种深度的默契,催生了合作模式的质变,即从最初的提出需求、响应执行,升级到主动预见、提案共创。
简单来说,就是当围辣尚未明确意识到某个优化方向时,聚慧餐调的团队基于其对行业大趋势的预判、对围辣品牌调性的深刻理解以及自身丰富的项目经验,就已经主动提出了优化方案或创新点子。
以围辣的明星锅底 " 辣红袍牛油锅 " 为例,从推出至今,聚慧餐调一直根据市场对重庆火锅的偏好,对其风味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升级。
再如,在贵州酸汤刚兴起时,聚慧餐调迅速捕捉到这一趋势,为围辣定制了高适配、全维度的锅底方案。经过双方的紧密沟通与多次的迭代优化,成功推出市场反响热烈的贵州红酸汤锅。
从行业来看,这种持续共创的供应链模式,也为更多寻求突破的餐饮品牌提供了借鉴思路。
小火锅竞争白热化,
用心赋能和极致的性价比才是制胜手
如今,小火锅赛道虽竞争激烈,但在消费者追求性价比的消费环境下,这个市场仍是大江大海。红餐大数据显示,2024 年小火锅消费规模同比增长 28.9%,门店数同比增长 10.4%。
再者,加上小火锅具有开店门槛相对低、味道和服务容易标准化复制的特点,从长远看,这个赛道很有可能孕育出像蜜雪冰城那样,拥有庞大门店网络的国民级餐饮品牌。
不过,想要将这种潜力转化为现实,关键还在于品牌能否打造出 " 极致性价比 "。
说白了,就是加盟商能赚到钱,他们就会愿意多开店,店开得多了,采购成本就能压下来,再把省下来的钱回馈到产品上,让消费者更愿意消费、加盟商更愿意开店。围辣能在市场上快速崛起,用的就是这个策略。
那么,围辣是怎么帮加盟商把这个 " 规模效应 " 转起来的?
一方面,提供足够专业的培训,手把手将加盟商扶上马。
在围辣的加盟商画像中,约 80% 是餐饮小白,围辣根据这类人群的特点,努力打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创业平台,让这些餐饮新手敢开店、能管店。
具体来看,围辣会从门店的选址、装修以及后期的运营等整个流程,来帮助加盟商开店、管店。据了解,围辣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门店经营 SOP,小到菜品的摆放,大到门店的运营,都有标准,确保千店如一的品质与体验。
为了提升加盟商的专业知识与经营能力,围辣还专门成立 " 围辣商学院 ",构建起全方位的培训体系。在这里,加盟商需要完成两次专业培训,在 5 天的时间里,学习涵盖店铺运营、员工管理、营销推广等从理论到实操的多方面内容。对于门店开业一年以上的加盟商,品牌也为其提供免费的复训。
另一方面,提供绝对的价格优势,并主动向加盟商让利。
依托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围辣可为加盟商提供超过 60 个品类的食材。其中,围辣独有的核心拳头产品要求统一采购,并凭借上千家门店背后较高的议价能力,让门店享受更优的进货价。
其余食材则开放采购权限,允许加盟商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渠道。据了解,若加盟店全部食材采自总部,综合毛利率约为 60%,而采用 " 核心统采 + 周边自采 " 模式后,加盟商毛利率可提升 10%-20%。
此外,连锁品牌想要走得远,还得听得进 " 自己人 " 的真实声音。对围辣来说,加盟商的每一个 " 投诉 " 都是一个 " 机遇 ",加盟商们每天面对顾客和市场,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品牌管理的不足之处。
围辣相关负责人向红餐网表示,在某次内部研讨会中,一名督导发现部分社区店、乡镇店因仓储空间有限,难以消化整箱起订的物料,加盟商只能另租冷库来存放。
为了减轻加盟店的库存压力,围辣将订购单位从整箱逐步调整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直至如今十分之一的规格。在这个过程中,品牌与包材商、冷链物流等多方的反复协调,所需花费的成本成倍增长,但切实降低了门店经营的压力。
这体现出围辣对加盟商真正的赋能逻辑,不仅提供统一的品牌运营体系,更靠着供应链的硬实力,让每家店都能拿到又便宜又好的食材,再配上实打实的运营支持,让加盟商赚到钱、活得好。
这与单纯以 " 快速回本 " 为噱头的割韭菜模式截然不同,其核心在于通过专业化的资源整合与持续服务,把品牌和加盟商绑成 " 一条船上的伙伴 ",大家一起把生意做长久。
正是靠着这套真心帮加盟商成功、一起把 " 飞轮 " 转起来的赋能体系,围辣得以在小火锅赛道保持领先地位。据透露,2025 年,围辣计划新增 1000 家门店,致力于在 2030 年实现万店目标,同时 " 努力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小火锅品牌 "。
本文配图由围辣小火锅提供,红餐网经授权使用。
★
延伸阅读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