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1号 前天
韩国首部全AI动画,表现如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1 号出海 · 第 120 篇

全球首部 100% AI 动画《Cat Biggie》问世,韩国 CJ ENM 仅凭 6 人团队 5 个月完成 30 集温情故事。其惊人的效率远超传统动画制作,却面临行业对 AI 替代人力的强烈抗议。CJ 宣布以此为基础,年内将 AI 扩展至电影电视剧全流程。当动画制作被 AI 重塑,创作者的角色将走向何方?

动画短剧《Cat Biggie》的诞生,生动展现了 AI 对影视创作效率的颠覆性提升,已经远超传统动画制作模式。

这背后是 CJ ENM 将 AI 技术深度融入产业全链条的野心:从利用「AI Script」分析市场趋势、挖掘潜在故事点子,到借助「Cinematic AI」辅助影视拍摄制作,再到营销发行环节,AI 工具正成为全流程的参与者。

这种渗透直接催生了新的人才需求——未来创作者的核心能力,可能更侧重于如何有效驾驭 AI 工具并融合商业与内容策划思维,而非仅限于传统专业技能。

然而,效率跃升的同时,安妮西动画节的抗议也警示着现实问题:AI 在剧本初稿、基础动画生成等环节的应用,将迫使哪些具体岗位转型或缩减?人类创作者独有的情感洞察和冒险精神,在 AI 日益参与的创作生态中,其价值该如何界定与保障?《Cat Biggie》不仅是一部动画,更是影视行业直面效率革命与人文价值平衡难题的开端。

CJ ENM 官网截图

韩国 CJ ENM 用一部全 AI 动画《Cat Biggie》验证了技术对制作效率的颠覆,其「全链条嵌入」战略更是为中国影视业提供了生动范例。这场变革表明 AI 在降本增效上潜力巨大,但情感表达与创作伦理仍是关键瓶颈。

这提醒我们——AI 应是创意的「加速器」而非「取代者」,艺术创作的核心价值在于释放机器无法触及的真情实感。

CJ 的战略转型给中国影视的破局带来三点启示:

首先,利用 AI 工具释放人力,深耕创意:  优先将 AI 部署于高重复性(如批量生成背景动画)、高风险性(动作替身)及高数据依赖性(市场趋势分析)环节。例如,用 AI 生成古装剧中的市井群演动态,使导演能集中资源打磨主角的情感对手戏。  

其次,重塑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技术驾驭者」而非「流水线操作员」。动画师需掌握 AI 工具优化技术,通过精准指令调整角色微表情;编剧则需学习利用 AI 工具快速验证故事框架,将省下时间用于打磨如《雄狮少年》这般富有地域文化张力的叙事细节。  

最后,建立成本反哺机制,将 AI 节省的经费定向投入创作升级。如果 AI 承担 60% 基础制作,剩余资源应倾斜至创新作品开发。如《中国奇谭》《黑神话》式的本土美学实验,从而避免沦为同质化内容的加速器。  

终极拷问在于影视行业的价值选择: 当算法接管生产,我们能否坚守「情感真实性」与「文化在地性」?技术层层迭代,唯有人类对复杂心灵的诠释无可替代。AI 这把刻刀,雕琢的应是人心而非流量。  

动画《中国奇谭》海报

译者|小塞

编辑|分味

文章来源|Deadline

原文作者|Max Goldbart

原文发布日|2025.06.30/ 周一

《主编浅度》视频号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张力 韩国 人才培养 破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