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钢铁行业限产的传闻将环境治理与保护再度拉进大众视野。
与钢铁行业相同,机动车尾气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出于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尾气污染的防治,机动车尾气检测行业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在《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政策的强制要求下,机动车开始定期检测尾气,进而催生了稳定的市场需求。
在此背景下,以安车检测为代表的车辆检测企业迎来新机遇与新挑战,一方面,政策强制要求车辆定期检测,为检测企业提供客户流量,造成直接收益增长;另一方面,尾气检测不仅要求检测站配备更精密的设备,严格的检测流程也对人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
如今,机动车早已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的主力工具,且保有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公安部数据显示,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从 2016 年的 2.9 亿辆增长至 2024 年的 4.53 亿辆,年复合增长率为 5.73%;2024 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 3583 万辆。值得注意的是,机动车新注册登记量已连续 10 年超过 3000 万辆。
科普信息显示,机动车尾气包括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二氧化硫(SO ₂)和铅化合物。若以轻型车(1.6L 排量)为例,假设年行驶 1.5 万公里,其一氧化碳(CO)年排放量约为 150 克,氮氧化物(NOx)年排放量约为 12 克,碳氢化合物(HC)年排放量约为 15 克,二氧化碳(CO ₂)年排放量约为 27.75 千克。此外,柴油车颗粒物排放更高,老旧车辆因技术落后排放量更大。
以此推算,机动车的保有量与增量都在无形间加重环境的负担,导致生态被破坏,温室效应加剧,人们身体健康备受威胁。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保有量的增长为机动车尾气检测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新车注册也是机动车尾气检测市场的重要需求来源。
据悉,所有新车在注册前都必须通过严格的尾气排放检测,这不仅是一项必要的行政程序,更是确保车辆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关键环节,体现了国家对机动车排放质量的严格把控。
智研咨询发布相关研报认为,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和新注册登记机动车数量的稳定增长,共同构成了推动我国尾气检测市场发展的双轮驱动。
遥感检测 " 遥遥领先 "
可以预见,在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检测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统计,2024 年中国机动车尾气检测市场规模约为 116.06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突破数百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 20%。
市场规模不断成长,吸引相关企业布局。根据智研咨询研报,目前,中国机动车尾气检测行业已形成以国有机构和龙头企业为主导、地方检测机构为补充、民营企业差异化竞争的多层次市场格局。其中,安车检测等民营企业通过设备研发和市场拓展参与竞争。
据介绍,安车检测是国内少数能同时提供机动车检测系统全面解决方案、智能驾驶员考试与培训系统解决方案、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解决方案、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解决方案、机动车行业联网监管系统等解决方案的汽车检测企业。
在汽车尾气检测方面,安车检测的环检系统不仅可以检测机动车行驶尾气排放状况,其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还能通过光学原理实现非接触式检测。今年 5 月,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明确推广遥感监测。
公开资料显示,遥感检测系统无需车辆停车或接触,避免交通拥堵,单台设备日检测量可达万辆级。其高时效性保证了 0.7 秒 / 车的检测速度,有效支持大规模筛查。同时做到数据的多维化,包括记录车速、加速度、车牌号、车型等信息,为执法提供完整证据链。
安车检测的遥感检测系统在充分利用上述优势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其灵活部署的技术特点,将尾气检测产品分为 " 固定式机动车尾气排放遥感检测系统 " 与 " 移动式机动车尾气排放遥感检测系统 "。
其中,水平式固定检测系统可安装于道路两侧,对单向和双向车道上行驶车辆的排气污染物进行实时遥感检测的系统,垂直式则安装于龙门架上,二者均覆盖城市干道、高速公路入口。
移动式监测系统也被称为 " 监测车 ",主要用于补充固定式检测的不足,一般被临时安置在道路两侧,以适应临时执法需求。
可以认为,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以高效、实时、非接触为核心优势,正从单一检测工具向智能监管平台演进。
目前,安车检测在机动车检测系统产品市场已覆盖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之外的其余全部 31 个省级行政区划,公司客户主要包括全国各地的机动车检验机构、汽车制造厂、科研机构、维修企业以及交通、环保和公安等行业管理部门。数据显示,2024 年安车检测机动车检测系统营业收入为 2.38 亿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