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狐 10小时前
从《攻壳机动队》到现实,Neuralink 让你秒变擎天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前不久,马斯克再度出手,一举把整个科技圈炸翻了天。

虽然发布会只有短短一个小时,但 Neuralink 带来的内容确是高能不断,让人脑洞大开。

老狐看完都忍不住要给下巴买个保险:这真不是在拍科幻大片,而是可能实现的未来。

首先亮相的,是已经有七位志愿者完成了 N1 植入手术。

他们当中有人脊髓损伤,有人患渐冻症(ALS),原本只能靠眼动追踪或咬嘴棒 + 平板才能艰难地发出一点信号。

而现在,只需一个念头,就能玩《马里奥赛车》,能操控机械臂写字、画图,甚至可以跟亲人隔空 " 石头剪刀布 "。

这确定不是真人版《攻壳机动队》拍摄现场吗?

也难怪有网友感叹:我们正在经历人类进化史上的 " 机械元年 "。

发布会上,马斯克骄傲地抛出一句话:" 有了 Neuralink,每个人类都可以意念操控一台特斯拉擎天柱!"

想象一下,你坐在客厅,脑海一动,机器人就像你的化身:

控制机械臂搬运货物、组装零件?分分钟;

用意念发邮件、写报告?So easy。

那一刻,VR 眼镜、手柄、键盘鼠标全都下岗,你和机器人的边界被彻底抹平,思维即行动。

要实现这一切,Neuralink 还公布了雄心勃勃的未来三年路线图:

2025 年 Q4,在言语皮层植入设备,让 " 无声意念 " 秒变语音,打破 " 开不了口 " 的尴尬。

2026 年,电极数量飙到 3000,首位盲视(Blindsight)志愿者将用低分辨率导航先睹为快,一步步过渡到《星际迷航》里 Geordi 那样的多波段视觉,从雷达、红外线到紫外线,层层解锁。

2027 年,通道数增至 10000 条,实现多点植入,在运动、言语、视觉皮层同时发力,能力叠加。

2028 年,每个植入物通道超 25000 条,多部件协同接入,深层脑区随意读写,不仅能治疗精神疾病、慢性疼痛,还能让人机思维并轨,真正开启 " 全脑接口 " 时代。

动作敢快,技术更狠。

发布会上首秀的第二代手术机器人,一根电极 1.5 s 搞定,比上一代提速 11 倍,植入深度突破皮下 50 mm,理论上能兼容 99% 的人类大脑结构。

N1 植入体也紧跟脚步,创造了一套全新的神经数据传输模式:

把你的生物神经网络接入到机器学习模型里,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人类智力的硬件加速包。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马斯克在开篇抛出的哲学命题:什么是意识?

马斯克认为:你就是大脑,你的经历就是神经元的 " 乱炖 "。

我们日常聊天,就是把上万亿神经信号压缩成一堆文字和表情包,还要受限于打字速度、网络延迟 …… 大量信息在编解码中流失。

Neuralink 的野心,就是把 " 带宽 " 从每秒 1 比特拉升到数兆、甚至数吉比特,让人类沟通瞬间飙到电竞帧率级别。

不用打字,不用切屏,你和好友就像直接心灵连接。

为此,Neuralink 还设计了三大应用产品:

Telepathy 让那些脊髓损伤、ALS、卒中患者重获基本行动能力。

Blindsight 搭配内置摄像头的智能眼镜,让盲人朋友先用导航级低清视觉走路,再一步步升级到超人多波段。

Deep 则瞄准神经系统疾患,目标是让抑郁、神经性疼痛患者少受折磨。

发布会结束后,不少网友感叹: Neuralink 不只是科技前沿,更为身患重大疾病的家庭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当然,质疑声也没断过:伦理、安全、手术风险、长期副作用 …… 每一项都不是小问题。

有网友戏称:这玩意儿一看就很贵,有钱人的玩具罢了。

也有网友表示担忧:以前黑客只控制电脑,以后估计还得控制人类了。

还有网友从科幻电影中联想到人类和 AI 的生死对决,这样的担忧比比皆是。

无论争议多大,正如马斯克所言:敢想,才能改变世界。

Neuralink 要的不只是治病救人,更要给所有人一条通往超人时代的 " 直通车 ",让生物极限不再是极限。

未来,当人类和 AI 思维一起迸发,我们或许真的能在思维的赛道上,跑出一场百亿倍速的马拉松。

参考资料:

新智元、券商中国等其他网络信息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马斯克 攻壳机动队 机器人 机械臂 志愿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