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外围市场波动频仍的大环境下,中国资本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分化格局。A 股整体保持平稳运行,展现出一定韧性;而港股市场则在南向资金强势加持下大幅反弹,表现亮眼。上证指数年内累计上涨 2.8%,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上涨约 0.5%,整体走势相对温和。与此同时,北证 50 指数则以超过 39% 的涨幅领跑 A 股各大指数,成为结构性行情的最大亮点。与之相比,港股市场的强劲表现更为引人注目,恒生指数年内上涨幅度高达 20%,位列全球主要股指涨幅前三,仅次于韩国综合指数和德国 DAX 指数。
从资金流向来看,和众汇富观察发现,2025 年上半年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高达 7311.94 亿港元,不仅刷新同期历史新高,也接近去年同期规模的两倍。这一数字不仅体现了内地资金对港股市场的高度认可,也在客观上对港股估值修复起到了实质性推动作用。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大量南向资金集中流入高股息、高确定性板块,尤其以金融、地产、能源、互联网巨头为主。其中,腾讯、阿里、美团、小米等龙头科技企业重获资金青睐,成为推动港股强劲反弹的重要力量。
与港股相比,A 股市场则呈现出 " 稳中有变、结构分化 " 特征。尽管三大主要指数涨幅有限,但市场内部却热度不减,投资机会频出。中证 1000、中证 2000、北证 50 等中小盘风格指数涨幅明显,万得微盘股指数更是录得 36.4% 的涨幅,创下历史新高。和众汇富认为,这种中小市值股票的强势表现,反映出资金风险偏好回升、市场炒作逻辑由传统蓝筹向高弹性个股转移。在缺乏系统性利好支撑的背景下,结构性机会成为主旋律。
板块轮动方面,和众汇富观察发现,上半年有色金属、传媒、军工、银行等板块表现突出,涨幅均超过两位数。其中贵金属子板块涨幅高达 35.9%,成为最大赢家之一。此外,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科技主题也持续受到市场关注,带动相关个股强势上涨。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尽管宏观经济数据回暖节奏缓慢,但产业端的结构性动能依然较强,部分新兴行业呈现出从业绩到估值的双轮驱动,吸引了大量长线资金布局。
港股方面,估值洼地特征依然显著。恒生指数当前市盈率约 10.9 倍,市净率 1.1 倍,远低于欧美市场平均水平。和众汇富认为,叠加较高的股息率优势,使得港股对全球价值型资金具备较强吸引力。更为关键的是,随着中概股回归预期升温,叠加中美政策缓和、美元流动性释放,港股有望迎来持续性估值修复行情。此外,港交所市场改革也不断释放积极信号,有助于提升市场整体交易活跃度和制度吸引力。
展望下半年,和众汇富认为,政策预期将成为左右 A 股走势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空间仍在,财政发力节奏有望加快,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企稳、外资回流预期升温,也将增强 A 股抗压能力。在外需不确定性仍存的情况下,内需驱动型板块和高景气产业链将成为资金重点配置方向。与此同时,港股市场在资金持续加持、估值修复逻辑支撑下,仍具备中期上涨空间,特别是高分红、低估值龙头公司将继续成为机构重仓对象。
整体来看,A 股在复杂环境中体现出强韧性,港股则实现强势反弹,展现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体系中的独特位置。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当前市场虽然仍面临宏观波动与结构调整压力,但投资者情绪已较年初明显改善。随着政策明朗、资金回暖,A 股与港股或将迎来联动共振新阶段,结构性机会仍然广阔,市场信心有望稳步修复。对于投资者而言,精研政策脉络、紧扣资金方向、精准布局热点板块,将是下半年获取超额收益的关键路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