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前天
记者重访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督促康复锻炼,他比病人还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今年 1 月,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 6.8 级地震,本已返沪休假的上海援藏医疗队第一时间全员返岗,为挽救群众生命作出了贡献。时隔半年,记者再次来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医生们持续关注地震伤员康复情况,在受灾的定日县和拉孜县开展义诊,指导患者康复锻炼。半年前,他们的目标是救命;现在,他们努力用医术仁心点亮希望。

朗加能够下地走路了

朗加在地震中失去了女儿,对她来说这是双重打击。

她长期受双膝关节病痛折磨,髋关节也有问题,病情严重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的生活起居都靠留在家里的女儿照顾。医生说,一提到女儿,朗加就要哭。她的泪水里,既有失去孩子的悲伤,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惶恐。

在义诊中,来自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的援藏专家于德刚注意到了朗加。于德刚擅长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朗加的情况符合手术指征。同时,手术于她有更多的意义。生活总还要继续,如果能够重新走路,对今后的生活是很大的助力。朗加被接到了数百公里外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丈夫次仁顿珠也回来照顾她。

在骨科病房 32 号床,记者见到了朗加。约一个月前,她的左膝接受了手术,恢复得很不错。她的右膝刚刚做完手术,整个右腿还非常肿胀,长长的刀口清晰可见。朗加的床位靠近窗子,这是一个晴天,她的脸色不错。每天,她都要下地锻炼,右腿戴上护具,在丈夫的搀扶下,扶着墙壁在病房走廊里走一圈。

下午,朗加要第三次进手术室了,她看起来并不害怕。她的右脚踝附近有一处陈旧伤,当年骨折后没有接受治疗,骨头自然愈合,留下了病根。这次手术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骨科团队诊治的伤者都恢复得很快

年初地震发生后,于德刚随队返岗,他在手术室夜以继日。骨盆骨折的老阿妈、开放性胫骨骨折的少年、挤压综合征的中年牧民、多发骨折的青年卓玛……大约 10 天里,他带领当地骨科医生团队,治疗骨折伤员 60 余人,手术 48 人次。骨科团队诊治的全部伤者都恢复得很快。

上海医生看来,在保命的基础上,还要更多考虑伤者后续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因此,这些病人出院后还需要经历长期的康复过程。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组建了一支涵盖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等多领域的医疗专家团队。在定日县的长所乡、曲洛乡、措果乡、措瓦村以及拉孜县,专家为病人检查伤口愈合与功能恢复情况,调整用药及康复计划,并提供心理疏导。

于德刚精力充沛,性子特别急,比病人还急。他说:" 有的人手臂肱骨骨折,术后很快就恢复好了,但是受伤的地方接近肩关节,以后可能会出现疼痛、活动困难等类似肩周炎的症状。所以积极康复锻炼呀,多抬抬手、多做屈伸。群众很淳朴,以为好了就是好了。跟他说每次锻炼 10 分钟,不盯着他,做 2 分钟就算好的了。所以我们要保持随访。"

对震区伤患群众的关心不会中断

在于德刚的计划中,后续还要为朗加实施髋关节手术,完整地重塑她的下肢功能。7 月,于德刚和这一批 " 组团式 " 医疗援藏工作队的队友们即将完成援藏任务返回上海,病人的后续治疗和康复该如何保障?

在日喀则的一年间,于德刚通过 " 师带徒 " 机制指导了 3 位当地医生。他通过 3D 打印的膝关节模型提高教学效果。一年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骨科实施了近 250 台关节手术。" 一般来说,医生要学透理论,在手术台打下手,拉钩(切口牵开器)几百上千次,才可能有机会实践这门技术。在日喀则,我们只争朝夕。"

目前,于德刚的徒弟冯翔已能独立开展人工全膝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并累积了一定的手术经验。另一位徒弟扎西说:" 因为气候的关系,这边关节病发病率很高。以前骨科并不开展关节手术,这对我们是全新的赛道。我觉得关节手术在日喀则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病房里的很多患者表示,是看到亲朋好友治好了膝盖,慕名前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

这个夏天,下一批上海援藏医疗队将来到日喀则,进行工作交接。对震区伤患群众的关心不会中断。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康复 于德 地震 医生 上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