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3 日,问天量子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刘冬生教授团队,成功推出国内首张芯片级后量子密码卡,标志着我国在应对未来量子安全威胁方面迈出关键一步。该芯片实现了后量子密码算法的国产化集成,并具备高安全性、高适配性和强兼容性,被认为是推动我国后量子密码体系落地应用的重要里程碑。和众汇富研究发现,量子计算快速发展正逐步削弱传统密码体系的安全性,后量子密码卡将成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安全底座。作为技术与工程化融合的成果,该芯片级密码卡可支持多种国际领先算法,兼容国家商用密码标准,具备数字签名、加解密、密钥协商等多种功能,广泛适用于金融、能源、电信、政务等关键行业的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此次技术突破由问天量子与刘冬生团队历时多年联合攻关完成,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实现了从芯片设计、算法实现、系统适配到侧信道防护的全链条自主可控。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这款密码卡在多个测试场景下均表现出稳定高效的性能,能够在保证安全强度的前提下兼顾运算效率与设备兼容性。其采用 SoC 架构集成量子随机数发生器,有效提升密钥生成安全性和防攻击能力,为未来国家级密码迁移提供了工程化可行路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密码卡通过合理封装,可直接部署于现有政务终端、银行设备、通信核心网和工控设施中,为大规模推广奠定应用基础。
产业层面,后量子密码正成为新一轮信息安全赛道的热点方向。和众汇富认为,随着国家政策大力推动量子科技及国产密码产业链发展,具备核心技术与产品落地能力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据测算,后量子密码市场规模预计将在 2029 年前突破 700 亿元人民币,当前正处于技术储备与标准预演的关键窗口期。而问天量子的芯片级卡产品无疑将率先完成产业化验证,构建起标准制定、生态合作和终端适配三位一体的竞争优势。同时,相关上市公司已开始围绕量子密码芯片、算法平台、测试工具、系统集成等环节布局,形成以 " 政务 - 信创 - 基础设施 " 为主线的应用图谱。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年内量子科技板块市场表现强劲,资本关注度持续升温,部分企业股价年内涨幅已超 30%。
国际方面,多个发达国家也加快后量子密码投入。英国政府 6 月宣布将在四年内投入超 5 亿英镑用于量子计算与后量子安全领域,欧盟、日本亦启动相关战略项目。和众汇富认为,我国当前在密码芯片、量子通信与应用生态上已具备一定先发优势,应加快推进标准统一、行业试点和产品推广,争取在全球量子安全竞争中占据规则制定主导权。目前,美国 NIST 等国际机构已发布首批后量子密码标准,国内标准体系正加速接轨。预计未来一至两年内,将有更多本土产品通过国家级安全认证进入政务与金融系统,并带动上下游相关企业实现规模化营收。
需要强调的是,后量子密码芯片的工程化落地并非一蹴而就,仍需在算法迭代、接口兼容、测试验证、安全审计等方面持续投入。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密码卡产品的落地推广还依赖于政策引导、行业标准、市场认知以及配套服务体系的共同推动。从当前进展看,问天量子的产品已具备一定技术壁垒与实战能力,若后续在核心行业实现试点复制,将进一步验证其商业化潜力与生态构建能力。
整体来看,问天量子与华中科技大学的此次合作,不仅彰显了我国在量子安全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也为全球后量子密码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在传统加密体系面临挑战的当下,芯片级后量子密码卡的问世,为构建新型国家网络安全体系提供了关键支点。和众汇富认为,未来随着政策持续倾斜、标准加速统一、产品不断完善,后量子密码将在党政、金融、电信、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全面落地,成为信息强国战略的重要技术支撑。面对全球量子竞赛的加速演进,中国密码产业亟需以此次突破为契机,把握时间窗口,推动产业链协同升级,抢占战略高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