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07-08
A股IPO低位运行,券商投行如何破局?转型综合金融服务商,掘金科技金融、港股、债券市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在 A 股股权融资业务收缩、新股发行规模低位运行的当下,各大券商投行正站在转型的关键路口,探寻业务增长的全新路径。2025 年上半年,A 股新股发行规模约 328 亿元,同比小幅增长 13%,IPO 持续低位运行的态势,让如何摆脱 IPO 依赖成为行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在此背景下,券商纷纷发力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在朝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的过程中,各大券商走出了哪些具体路径?同时,科技金融正成为券商深耕的重要方向,科创板改革 "1+6" 政策为新兴行业带来了机遇,券商将如何通过定制化融资方案助力科技型企业发展?此外,港股 IPO 持续回暖,中资券商在跨境资本运作领域迎来广阔空间,行业应如何把握市场机会?" 股弱债强 " 格局之下,券商又有哪些新的布局?

近年来,各大投行应对新形势做出的相关转型与探索,正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思考。就相关话题,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华泰联合、国联民生等多家券商投行业务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转型:券商着力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近年来,A 股股权融资业务收缩明显,今年上半年新股发行数据仍在低位徘徊。

据中信证券统计,2025 年上半年,A 股市场新股发行数量 40 只,同比上升 33.3%;发行规模合计 327.5 亿元,同比仅上升 13.2%。分板块来看,主板、科创板、创业板的新股发行规模分别为 171.33 亿元、56.19 亿元、99.99 亿元。

以往,券商投行的收入结构中,来自 IPO 的收入通常占大头。但在 IPO 持续在低位运行的背景下,如何摆脱对 IPO 的依赖,积极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是摆在各大券商面前的必答题。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多家大型投行均提出要从单纯的保荐机构向为上市公司提供并购重组、财务顾问、市值管理等综合服务的金融服务商转型。

就相关公司具体的转型路径,日前,国联民生证券投行业务相关负责人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指出,国联民生依托 " 国资背景 + 市场化机制 " 的独特优势,结合无锡的产业基因与上海的金融资源,已全面开启向综合金融服务商的战略转型,为上市公司提供覆盖并购重组、再融资、财务顾问、市值管理等全方位资本服务。

其表示,现阶段公司主要从几个方面着力推进投行业务转型升级:

1. 深化投行行业分组,打造行业精品服务团队,提高对细分行业公司的服务竞争力,特别是增强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能力,当好科技创新企业的 " 资本市场引路人 "。

2. 大力支持并购重组业务的发展,并购重组业务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3. 加强业务协同,进一步全面推进 " 投资 + 投行 + 投研 " 三位一体的业务发展战略,拓展机构综合服务新空间。

4. 加大数字投行建设,以科技手段升级投行尽调手段和服务能力。应用大数据、AI 等金融科技可以对投行尽职调查事项广覆盖、深挖掘,纵深延展风险控制效力,进一步提高核查效率、防范项目风险。

而在华泰联合证券有关负责人看来,协同发展是投行更好服务企业全周期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全力支持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他表示,投行进一步强化全业务链优势,仍需在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 投行首先要具备对企业上下游产业的深入洞察,深入行业、理解行业才能延伸服务链条,从而帮助企业高效匹配产业资源,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其次,投行的服务需要向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拓展,一是要加大对早期、高成长性、硬科技企业的服务投入,真正下沉到产业集群,从资本市场入门、规范运作咨询、融资财务顾问开始提供服务;二是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投行要做好上市后的企业整合等资本市场服务,为企业的长期价值提升提供专业支持。提升全业务链服务水平,还要求提升准入、协同、风控等各方面的专业性,以严格的准入、高效的协同、扎实的风控,为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之路保驾护航。"

机遇:券商深耕 " 科技金融 " 领域

尽管今年以来,A 股 IPO 还没有明显起色,但从近期证监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科创属性较高的新兴行业、公司还是受到了政策的支持。例如,近期出台的科创板改革 "1+6" 政策,将更为有效地促进 " 科技 - 产业 - 资本 " 良性循环。近日,多家未盈利企业申报科创板 IPO 获得受理则彰显了改革的决心。

那么,目前各大券商投行又是如何针对这些科技型企业的特点,提供专业化的投行服务 ( 如定制化的融资方案、行业研究支持、并购重组顾问等 ) ,助力新兴产业企业发展壮大的呢?

据上述国联民生证券投行业务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深化贯彻行业分组,打造科技投行,先后成立了集成电路与制造、生物医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空天及卫星通信、智能制造、新能源、军工、电子等行业组。实施行业分组以来,公司在半导体、空天产业等新兴行业项目储备上取得了较大进步。以半导体产业为例,国联民生证券依托无锡的半导体大产业布局,为半导体企业提供多元化、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具体包括:协助半导体企业与无锡进行产业对接;聘请半导体行业专家顾问,为半导体企业客户提供更为精准专业的服务;为半导体企业提供投融资、财务顾问等金融服务。

另外,在上述华泰联合有关负责人看来,服务科技创新企业其实也为投行业务专业化纵深发展和功能性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机遇。

" 科技型企业发展早期通常面临着投入大、周期长、研发及商业化不确定性高的挑战,这就要求投行充分识别其持续经营能力。一方面要具备对企业上下游产业的深入洞察,真正下沉到产业集群,深入行业、理解行业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从技术应用成果切入,判断技术先进性和未来成长性,从中挖掘面向未来、能力突出、市场认可的优质企业。其次,注册制对于信息披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力推动投行进一步提升执业质量,更好地担当起‘看门人’的职责,在持续完善投行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科技型企业的成长需要长周期的陪伴,更多耐心资本入场才能培育真正具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的企业,站在投行的角度,则需要践行 " 长期主义 " 理念,持续完善全业务链体系的服务,更好地陪伴企业全周期成长。" 他表示。

方向:深化港股 IPO 业务战略布局

去年以来,相比 A 股 IPO 的遇冷,港股 IPO 市场持续回暖。公开数据显示,2024 年港股股票融资规模较 2023 年近乎翻倍;而截至 2025 年 6 月 25 日,港交所今年已完成 35 宗 IPO,累计募资净额达 877.8 亿港元,超越 2024 年全年总额。另据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A 股沪深京三大交易所累计新受理 IPO 177 例,相比之下,港交所一家交易所新受理 IPO 项目就有 240 例。

对于目前港股市场这轮 IPO 热的背景,华泰有关负责人向记者分析指出," 近年来,中国整体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美联储降息、南向资金与外资净流入,港股流动性和市场信心显著改善。加之内地和香港监管部门发布多项支持性政策,为 A 股和中概股赴港、回港二次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创造了机会,进一步丰富了港股市场的优质企业标的。港股凭借其成熟的资本市场环境、灵活的上市制度以及国际化的投资者群体,成为企业融资和全球化布局的重要选择。"

而在我国企业 " 走出去 "" 请进来 " 趋势越发清晰的背景下,中资券商在跨境并购、境外上市等业务中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跨境资本运作方面,相关券商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据华泰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在境内外协同机制下,率先进行国际化布局,形成了内地、香港、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多地布局与联动发展的全球价值链体系,业务覆盖 A 股、港股、美股、GDR、跨境并购、区域业务分拆、境外债等,打造国际化、全能型投行。

" 在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的双重推动下,华泰进一步深化港股 IPO 业务的战略布局,充分发挥一体化平台的优势,通过以项目为中心的高效协作机制,境内与香港团队无缝衔接、紧密配合,为客户提供覆盖境内外资本市场的全面支持,借助团队对境内外交易规则及资本市场运作的深度理解,设计出更加灵活、精准的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融资和战略需求。" 该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上述国联民生证券投行业务相关负责人则指出," 我认为,在国际业务的赛道上,不同券商应根据自身定位和优势,进行差异化竞争,这也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外在表现之一。公司在跨境资本运作方面的举措主要包括:一是精耕行业,公司通过设立多个前瞻性行业组,力求通过对前瞻性行业的布局实现差异化突围;二是不断提高跨境一体化协同水平,实现境外与境内的相互赋能。公司今年上半年成立了国际业务部,并定期 / 不定期与集团香港子公司进行对接交流。三是持续加强人才布局,努力打造 ' 专业化、国际化 ' 的人才队伍,倡导国内投行人员自愿参加香港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四是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国际化经营质效。"

变革:券商大力开拓债券业务

相比 IPO 市场的相对低迷,投行债券条线这些年的景气度却趋于提升。据中信证券日前披露的调研信息,去年公司债券承销规模首次突破两万亿元。

另据某猎头机构介绍,债券承揽的招聘持续白热化,除了头部几家券商,业内其他券商大多都在积极招聘债券承揽人才和团队,但由于优秀人才供需失衡,导致各家券商招聘结果不太理想。

对于如何通过拓展债券及其他创新业务,优化投行收入结构,降低对股权融资业务的依赖,各大券商投行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据上述国联民生证券投行业务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 年 8 月之后市场股权投行项目申报数量大幅下降。国联民生投行结合当时资本市场情况,迅速调整结构大力开拓债券业务。在组织结构上,推动业务部门股债分离,加大债券业务部门资源投入,提升专业能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债券融资服务。债券业务方向上,近年来,公司响应国家金融战略,承做了多只科创债、绿色低碳转型债、中小微企业债、民企债等。另外,公司继续深耕根据地业务,充分发挥国联集团、国联证券、公司总部、各分支公司所在区域影响力,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在根据地实现了多只全国‘首单’经典示范项目。"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券商 ipo a股 并购重组 融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