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白名单 07-08
曾和刘亦菲齐名,如今争取角色却被拒,41岁王珞丹经历了什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025 年 6 月,王珞丹接受了访谈节目《背后》的邀请。

她和对谈人张泉灵,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

坐在张泉灵的对面,王珞丹神色坦然,又带着几分感慨。

" 近五年,我才深刻意识到,曝光对演员有多重要。"

这话一出口,仿佛在娱乐圈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千层浪。

打破玻璃房的新尝试

和张泉灵的交谈中,王珞丹回忆起曾满心欢喜争取一个心仪角色。

本以为凭演技志在必得,可现实却给了她沉重一击。

只因流量和数据不足,被平台无情拒绝。

那一刻,王珞丹心中对曝光的认知,被彻底改写。

也正是这刺痛的经历,成了她一系列改变的导火索。

节目里,王珞丹把自己比作被困在 " 玻璃房 " 里的人。

外界能清晰看到她,可她却与外界隔着一层无形又坚硬的屏障。

这个比喻,恰恰是她在演艺道路上的迷茫与挣扎。

而她参加《乘风 2025》,就是她打破这层屏障,走出玻璃房的勇敢尝试。

舞台灯光骤然亮起的瞬间,王珞丹握着鼓槌的手微微发颤。

台下是《乘风 2025》尖叫的观众。

王珞丹仿佛从现实的 41 岁,回到了 18 年前。

当年她扎着马尾,抱着吉他在艺考现场唱《无地自容》。

此刻,在唱跳舞台上手忙脚乱的王珞丹和 18 岁的身影重叠。

她对着镜头咧嘴一笑:" 我这是王姥姥进大观园,两眼一抹黑。"

这哪里还是观众记忆里的 " 米莱 "?

角色 " 米莱 " 成为枷锁

还记得 2007 年的夏天,《奋斗》开始播放。

王珞丹饰演的米莱,成了无数人心中白月光。

她穿着 oversize 卫衣,抱着吉他唱《左边》的样子,彷佛刻在观众的脑海。

那时候,她走在大街上会被粉丝追着喊 " 米莱 ",片约像雪片一样飞来。

但全是和米莱类似的角色。

" 导演们拿着剧本说,这角色和米莱特别像,你肯定能演好。"

在《背后》节目里,王珞丹对着张泉灵摊手。

" 可我明明是个演员,不是复印机啊!"

她曾说," 我希望我说的每句话,都是真实的。假如没法说,那就保持沉默吧。"

而这一次,对于千篇一律的剧本,她选择了沉默和拒绝。

她开始拒绝,连续推掉十余个同类型角色。

2009 年,王珞丹和刘亦菲、杨幂、黄圣依被评为 " 四小花旦 "。

可当其他三人在流量赛道你追我赶时,她却选择赴美游学。

在洛杉矶的街头,王珞丹像个普通留学生一样挤地铁、逛超市,用手机记录街边艺人的表演。

" 那段时间,我终于不用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了。"

她曾感慨,成长其实是一件挺残酷的事情。

而那时,王珞丹正走在寻找自我的路上。

她想在混乱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人生。

三年沉默的破茧

回国后的王珞丹,像变了一个人。

她推掉了 90% 的商业活动,只接自己真正喜欢的剧本。

2013 年,王珞丹在《搜索》里饰演的实习记者杨守城。

凭借细腻的表演,她拿下金鸡奖最佳女配角。

她曾说过说:" 谢谢那些不认可我的人,你们让我知道,坚持自我比迎合市场更重要。"

但代价也是巨大的。

有媒体统计,从 2010 年到 2013 年,她的微博热搜次数比巅峰期下降了很多,商业代言也锐减。

有制片人公开吐槽:" 王珞丹太轴了,放着现成的流量密码不用,非要走难走的路。"

她却乐在其中。

在郊区租了间工作室,摆满画笔和乐器,兴致来了就画一整天画。

朋友说她不务正业,她却笑着说:" 拍戏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得先把自己活明白了。"

这种任性,在 2018 年的《急诊科医生》里达到顶峰。

为了演好医生角色,她在医院实习了整整三个月。

每天她跟着真实的急诊科医生值夜班,记了两大本笔记。

" 我宁可过气,也不想交出底线。"

在一次采访中,她直视镜头,眼神坚定。

" 有人说我在走下坡路,可谁规定演员只能往上爬?

我更愿意把这看作是一场寻找自我的旅程。"

就像她曾讲过的," 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会被磨圆一点。

但再圆,我也是那鹅卵石里最尖的那个。"

在坚守自我的道路上,她从未有过丝毫动摇。

推开玻璃房的第一扇窗

事实证明,市场的残酷远超想象。

五年前,王珞丹看中一部文艺片的剧本,主动找投资方自荐。

对方翻着数据报表,头也不抬," 你的流量数据太低,播放平台不愿意冒险。"

那一刻,她才真正明白,在流量时代,曝光度就是演员的入场券。

2025 年,王珞丹出现在《乘风 2025》的舞台上时,全网都炸了。

但她比谁都清楚,这不是简单的复出,而是一次破釜沉舟的自我挑战。

初舞台上,她选择打鼓表演。

排练室里,鼓槌把虎口磨出血泡,她贴上创可贴继续练。

舞蹈动作记不住,她就对着镜子反复跳,跳到累到在地板上。

" 我知道自己不擅长唱跳,但这不就是乘风的意义吗?" 她在采访里说。

" 打破别人给你的标签,也打破自己给自己的限制。"

王珞丹始终相信,追光者往往自带星光,只是低头太久忘了抬头。

而此刻,她正勇敢地抬头,追逐属于自己的那束新光。

她用实际行动证明:41 岁不是演员的终点,而是重新出发的起点。

除了演员身份,王珞丹还是母亲水窖公益大使。

她跑遍甘肃、宁夏的缺水村庄,为当地百姓打井。

如今的王珞丹,依然保持着不按常理出牌的风格。

她拒绝了《乘风 2025》决赛的高曝光机会,选择回归话剧舞台。

" 我享受在小剧场里,和观众面对面的感觉。"

她说这话时,眼里闪着光," 流量会过时,但真诚永远不会。"

从米莱到乘风者,王珞丹完成了一场拒绝被定义的人生突围。

在人人都想一夜成名的时代,她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

做自己,哪怕孤独,哪怕不被理解。

所谓成长,就是不断打破外界的标签,也打破内心的桎梏。

但王珞丹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本文作者 | 柠檬雪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