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6 日,新里程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 新里程 ",股票代码:002219)发布重大事项公告称,新里程健康集团有限公司 CEO、北京新里程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杨林被太原市小店区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并立案调查,并指 " 所涉事项与公司无关 "。
消息传出两天后,新里程股价所受影响较小。7 月 7 日,新里程收跌 3.65% 报 2.09 元,7 月 8 日股价回弹,当日涨幅 2.39% 报 2.14 元。
但掌舵人被留置,对于 2022 年便开始筹划的定增事项,以及后续集团内优质医院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事项能否顺利推进,也有投资者表达了担忧,尤其后者,是部分投资者期待新里程市值大幅提升的关键点。
事实上,林杨林 " 状态异常 " 的信号更早已经出现。去年 8 月,新里程 2024 年半年报发布后,林杨林最后一次在投资者交流活动露面。今年 4 月 30 日,林杨林缺席新里程 2024 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引发投资者质疑。
一位资深医药人士评论称,公司董事长缺席年度业绩会是极不寻常的情况," 上市公司对外传递价值,公告、数据很重要,但谁站出来也很重要。即便没有出席,也要有合理的原因,否则一定是非常不寻常的。"
上述人士还指出,去年 12 月底,曾任新里程医院集团(新里程曾用名)董事长的吴乐斌被相关部门实施留置,业内就已经有一些预感。
自 2019 年 12 月共同参与晋煤集团总医院改制,林杨林与吴乐斌两人在商业上关系密切。
新里程旗下控股多家医院的北京新里程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曾在 2019 年 8 月一度更名为北京国科新里程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而吴乐斌正是当时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 " 国科控股 ")的董事长。
林杨林从 2016 年进入新里程,做了五年 CEO,四年董事长。林杨林对医疗的执着—— " 医院是产业的场景,扩床位是打基础 ",在一开始就给新里程打上了鲜明的 " 收购 " 标签。再后来,林杨林不断外拓,入主恒康医疗,借恒康旗下的 " 独一味 " 切入中医药赛道;又在 2023 年入股爱心人寿,布局商保。
新里程的过去十年,是林杨林的来时路。
他所做的,是为打造自己心中 " 医药保一体 " 的健康集团,而新里程暂时失去了曾经的掌舵人,又将何去何从?
林杨林被查的原因显得极其隐秘。
在新里程的公告中,并未提及林杨林为何被查,公司在文中强调林杨林 " 所涉事项与公司无关 "。截至 7 月 4 日,公司未被要求协助调查。
盈科北京刑事法律事务部(一部)副主任周浩表示,根据《监察法》第二十四条规定," 被监察委留置 " 可能指向被调查人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或是涉嫌行贿犯罪或者共同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
他进一步指出,上市公司是否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取决于林杨林涉嫌违法或犯罪的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单位行为。若林杨林因个人违法或犯罪行为被查,则与公司无关。
公司公告显示,林杨林此次被查,是由太原市小店区监察委实施留置并立案调查。
林杨林与山西的渊源颇深。
2019 年 12 月,新里程取得了山西晋煤集团医疗健康有限责任公司(下称 " 晋煤医健 ")的实控权,两家子公司合计持股 70%,将晋煤医健旗下晋城市最大的三甲医院晋煤集团总医院收入囊中。
此次收购事件中,另外两位关键人物已于去年双双被查。
2024 年 4 月,主导晋煤集团总医院改制的晋煤集团原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李鸿双被查。10 月 18 日,李鸿双被开除党籍,山西省纪委监委通报称其 " 不正确履行职责,对晋煤集团总医院违规改制负有主要领导责任 "。
2024 年 12 月 30 日,中生北控(08247)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主席、实际控制人吴乐斌被相关部门调查和留置。吴乐斌其人与林杨林关系密切。晋煤总医院收购期间,吴乐斌的身份是当时的新里程医院集团董事长,林杨林也曾在 2020 年至 2021 年期间担任中生北控公司总裁职务。
新里程旗下控股山西多家医院的北京新里程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在 2019 年 8 月 ~2023 年 10 月期间曾更名为北京国科新里程医院管理有限公司。2019 年 7 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控股与新里程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吴乐斌为时任国科控股董事长。
除了晋煤集团总医院,2021 年新里程还参与了焦煤集团旗下太原西山医院、古交西山医院、霍州煤电总医院的改制,由北京新里程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持股 60%,将这三家医院划入了新里程的山西医院版图。
热衷于收购医院是新里程的一个标签。
在林杨林的产业逻辑中,医疗能力是根本,是大健康产业的场景入口,是可以形成壁垒的 " 护城河 "。医疗产业的场景在医院,扩床位就是给新里程的医疗能力打基础。
目前,新里程已经拥有超过 40 家二甲以上医院,医疗和康养总床位数达到 30000 张。
林杨林在 2024 年对《健闻咨询》表示," 拥有了 3 万张床,我想做的也不是医疗集团。" 他还表示,新里程的床位总量还会计划扩张,且希望在未来几年能扩张到 40000~50000 张,重点会关注一些省会城市的投资机会,有的是在现有基础上新建大楼,有的是投资新的医院标的。
今年 3 月初举行的新里程集团 2025 年度工作会议上,林杨林不断在内部强调 " 战略 " 的概念,尤其是如何保持战略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他提到,"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增长是最好的护城河,重点任务是做好医保管理和成本控制。"
2024 年 8 月,林杨林曾对《健闻咨询》直言,当一家医疗集团只有几千张床位的时候,可能同行都在抢项目,同质化竞争。等大家有了两三万张床位以后,规模就很大了,这时候每家医疗集团就有自己的战略,就很少会有直接的竞争。
从公司经营层面,实际的数据也的确反映出林杨林的战略。
2024 年,新里程录得营收 38 亿元,同比减少 2.95%;净利润 1.15 亿元,同比增长 296.13%。新里程核心业务为医疗服务及医药工业,其中医疗服务业务 2024 年板块营收为 30.36 亿元,占总体营收近 8 成。
但在 2025 年一季报中,新里程出现双降局面:营收 7.96 亿元,同比下降 16.49%;净利润 2565.19 万元,同比下降 9.35%。报告提到收入端下滑是由于行业普遍受医保控费与集采影响。
医保控费的背景下,新里程也曾在内部探寻新的增长解法。报告期内,2024 年新里程完成两起外延并购:重庆新里程医疗 100% 股权收购,启动东营老年医院 60% 股权收购,以提升医疗服务板块业务规模。
今年 4 月,新里程公告披露:床位规模扩张方面,公司的泗阳医院东院区 ( 800 张床位 ) 已开放一期共 300 张床位,剩余床位将陆续投入使用;崇州二医院新院区 ( 800 张床位 ) 和兰考医养结合中心(220 张床位)预计将于今年投入使用。
但在林杨林过往的野心中,扩张床位不是为了与同行直接竞争,他曾直言 "" 我没想过长时间在医疗层面与同行直接竞争。"。
2023 年,新里程床位规模达到 30000 张,在 2024 年 8 月与《健闻咨询》的访谈中,在被问及 " 为什么还要继续扩张床位 " 时,林杨林谈到产业逻辑," 医疗可能不会有很高利润,但作为行业基础设施,可以支撑养老、医药和保险业务的发展。所以,扩张床位是打基础。"
彼时,他首次坦言,从 2016 年创立公司起,他就很清楚自己要做的从来不是一家医院集团,而是一家横亘在医疗、医药、养老、支付等健康领域的庞大健康集团。
作为曾经外资金融机构做兼并收购出身的林杨林,回溯来看,新里程从小船到巨无霸,每一步都打上了林杨林深深的烙印。
2015 年,国企医院改制的浪潮,2000 多家国企附属医院被推入市场,掀起了一波医院收购狂潮。通用医疗、国药集团、华润医疗、北大医疗等大型医疗集团资本纷纷入场,在资本最狂热的时候,新里程并没有 " 蒙头狂奔 ",林杨林有着朴素的投资逻辑:投资价格合理,要符合市场规律。
时代风云变化,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机遇。林杨林要求自己保持冷静,但绝不能错过 " 大机会 "。
他抓住的第一个大机会就是 2022 年收购曾经的民营医疗第一股恒康医疗。以一味藏药 " 独一味 " 起家的恒康医疗同样靠并购起家,经过几次大手笔的 19 家医院收购案后,市值一度超过 300 亿。可惜的是,它仅抓住了市场机会,最后败在了扎实长期办医的战略定力。
收购恒康医疗时,林杨林就曾下过判断,他说," 没有一个好的医院管控力,没有真正聚焦学科提升,没有长期的办医耐心,慢慢只能被淘汰。"
办医院怎么才能 " 挣钱 "?林杨林在当年回复《健闻咨询》时提到," 核心就抓住一点——精细化的成本控制。" 医院的成本中,最大的是药耗,其次是人工,还有一大块是后勤——这在很多医院并无专人负责。林杨林提到集团有一套综合的投后管理机制,及有专门的经营分析小组去解决旗下医院的经营问题。
从并购者角色跳到管理者,林杨林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他说重点是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内生型三级诊疗模式。" 从总院到分院再到社区,把收益和分配捆绑在一块,让大家觉得医院的收益与自己息息相关,自然就有很强的成本意识,也就把医院的效益提升上去了。"
2023 年,中国的民营医院经历了集采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 DRG/DIP 改革的阵痛,这个阶段,林杨林决意迈向保险赛道,新里程分三次认购了爱心人寿保险。
林杨林的野心开始显现,他要做的是中国版的联合健康或凯撒医疗。
在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医疗支出增长和医保控费的矛盾之下,新里程注资爱心人寿后,新里程把所有医疗和养老资源全部向爱心人寿放开,同时定期做融合方面的研讨和复盘,以求两者深入融合。
他向《健闻咨询》设想了这样一个场景,保司人员为医院提供稳定的客户来源,同时可以利用医院场景介绍保险产品,医生和护士通过健康管理吸引患者,并将符合保险产品特点的人群介绍给保司。
没有人不想讲中国版联合健康或凯撒医疗的故事,它代表的掌控大量的医疗机构,坐拥 " 医 + 保,并手握话语权。曾经蓝血独角兽平安医保科技也有过如此愿景,仅三年的时间,它演绎了一个叫好又叫座,却又无法落地的故事。
去年的这个时候,夏天阳光高照,林杨林满怀期待,他告诉《健闻咨询》," 任何重大创新都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我们的心态是日拱一卒,也珍惜每一步微小的创新或进步,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如今掌舵人林杨林被留置,集成了医药保业务的健康航母未来会驶向何方?人们怀着忐忑静等新的故事。
(注:新里程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新里程健康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 A 股上市公司。)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