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湃 07-09
告别代工,蔚来驶向智造未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总编 | 张克环

编辑 | 张俐

作者 | 桑田

来自汽湃(GREATAUTO ) 的报道

2025 年 7 月 7 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披露了江来先进制造技术(安徽)有限公司注销的消息,理由为 " 决议解散 ",公告期从 6 月 10 日持续至 7 月 24 日。

这一举措在业内引发关注,江来先进制造技术是由蔚来控股有限公司和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 2021 年成立,注册资本 5.1 亿元人民币,主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生产线管理服务以及供应链管理服务等业务——七年来,江来公司见证了蔚来从依赖代工向自主制造转型的历程,解散意味着蔚来与江淮的代工合作正式画上句号,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揭开了自主制造新时代的序幕。

代工之路:" 新势力 " 的借翼腾飞

回溯过去,蔚来与江淮的合作始于 2016 年,那时的蔚来尚未取得生产资质,缺乏自建工厂的能力。为了快速实现量产,蔚来选择与江淮汽车签署代工协议,由江淮代工制造旗下车型。

彼时,生产出来的车辆后部必须贴上 " 江淮汽车 " 的标识,代工身份显而易见。这样的合作模式在造车新势力的初创阶段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是一条快速进入市场的捷径——早年间,不少尚未获得生产资质的造车新势力车企想要尽快实现量产,这种 " 代工 " 合作模式几乎是必经之路。不止蔚来与江淮,小鹏与海马、甚至如今的小米与北汽之间还是这种 " 代工 " 合作模式。

借助江淮成熟的生产体系和供应链,蔚来迅速实现了量产目标,首款车型 ES8 也因此得以顺利上市。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蔚来自身业务的不断扩张,代工模式逐渐显现出不足。蔚来开始感受到品牌塑造的束缚,代工厂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决策权限制了蔚来对质量的全面掌控,而技术研发与生产环节的割裂,使得创新成果难以快速转化为产品优势,供应链的控制权更是有限。蔚来意识到,要在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拥有完整的制造能力和供应链体系。

这种认识推动蔚来开启自主制造的征程。2023 年末,蔚来斥资 45 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江淮第一先进制造基地和第二先进制造基地的生产设备与资产,分别升级改造成为蔚来的 F1 工厂和 F2 工厂。同年 12 月,蔚来正式获得工信部颁发的独立造车资质,标志着其在制造端实现了完全的自主。这一举措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也为后续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事实上,江来先进制造技术(安徽)有限公司的设立本是双方资源整合的产物,意在促进合作生产。但随着蔚来自主制造能力日益强大,这家公司逐渐失去存在的必要性,最终走向解散——此举不仅符合蔚来战略升级的要求,也反映出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依赖代工向自主制造转变的大趋势。

时代分水岭:代工谢幕,自主启航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初期,资金压力和经验不足让新势力难以自行建立大规模生产线。借助传统车企成熟的制造体系,新势力得以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实现量产。这种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快速启动生产、降低前期投资风险,并借助合作方经验优化质量和交付。

不过,代工模式也存在天然的局限性。首先,品牌独立性受限,代工厂商标往往使消费者对产品归属产生混淆,不利于新势力品牌的独立塑造。其次,生产成本受制于代工方利润和规模效应,难以实现深度优化。更为重要的是,供应链的管控权在代工模式下相对薄弱,面对外部供应风险时抵御能力有限。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造车新势力获得生产资质、自建工厂成为大势所趋。自主制造能力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也赋予企业技术创新和供应链管理的更大主动权。蔚来的转型正是行业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自主制造为蔚来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品牌掌控力的全面提升。摆脱了代工厂贴标的束缚,蔚来能够自主管理生产流程,精准把控产品品质和细节,从而更好地传递品牌价值。同时,蔚来自建工厂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相比代工厂的固定利润率和成本结构,自主制造使蔚来能够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节产能,推进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从而显著提升产线利用率和生产弹性,降低单位制造成本。这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无疑是提升盈利能力和市场响应速度的重要利器。

更为关键的是,自主制造实现了研发与生产的深度融合。无论是电池管理系统的优化,还是智能制造工艺的升级,都能实现更快的迭代和升级。而通过自主协调零部件采购、库存管理和物流运输,蔚来也提升了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风险抵御能力。在当前全球供应链动荡、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的背景下,这种自主可控成为保障生产连续性和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智造驭未来:蔚来新程的战略图景

蔚来的转型不仅体现了企业的战略眼光,也映射出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演进轨迹。政策层面对制造资质的严格管理,促使企业规范发展,扶持具备自主生产能力的企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推动企业提升制造端实力,打造差异化优势;技术创新速度加快,要求制造环节紧跟研发步伐;消费者需求趋向个性化和高品质,推动制造柔性和定制化升级。这些因素共同驱动造车新势力从代工合作走向自主制造。

展望未来,蔚来必然将继续加大智能制造的投入,推动 F1 和 F2 工厂实现更高水平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工业互联网、机器人自动化、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应用,将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管控,实现更灵活的生产调度和更快速的市场响应。此外,随着全球市场布局的推进,自主制造能力将成为蔚来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支撑。未来,蔚来有望在海外复制和拓展先进制造经验,结合本地化生产和供应链体系,满足不同区域的市场需求。

可以说,蔚来与江淮合资公司的解散,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预示着蔚来自主制造新时代的开启。

2025 年第一季度,蔚来交付新车 42094 辆,同比增长 40.1%。同时营收 120.35 亿元,同比增长 21.5%,汽车销售收入达 99.39 亿元,同比增长 18.6%。相应的交付量、毛利率等关键指标,同比都有所增长。乐道、萤火虫两个走量品牌的推出,更为蔚来这支 " 火箭 " 增添了两个动力强劲的 " 助推器 "。新车方面,蔚来的主力 "5566" 系列(ES6/EC6/ET5)已经完成新旧款交接,后面还有新一代蔚来 ES8,以及乐道下半年的多款新车上市。难怪李斌此前信心十足地表示," 蔚来最低的谷底已经在今年一季度,从二季度开始将进入上升通道。"

结语

回顾蔚来过去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的是一条从代工依赖到自主制造、从 " 跟随者 " 到 " 领跑者 " 的成长之路。如今的蔚来,已经不仅仅是 " 造车新势力 " 中的重要一员,更是一家具备完整制造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全球化智能电动车制造商。

告别代工,拥抱自主,蔚来正以坚定的步伐,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法律顾问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 姜磊律师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蔚来 供应链 江淮汽车 江淮 先进制造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